中國入世將我們每個人帶到一個國際賽臺,我們將與全球精英同場競技。面對入世帶來的激烈競爭,我們如何選擇自己的教育?
我的大學
中國入世後,中國大學教育將出現的重要變化之一是:國際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更多學生選擇出國上大學和更多國內大學辦學國際化。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和出國接受教育,將使我們對於高等教育的選擇更加從容。
——據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介紹,我國加入WTO後,高等教育很快發生的變化,除了即將出台中外合作辦學辦法外,還將提高高等教育所培養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2001年9月月初下發的《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各高校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專業,在金融、法律等專業以及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力爭三年內開出5%~10%的雙語課。
教育部專門下發文件鼓勵高校選用進口原版教材,儘快縮短我國在某些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通暢交流的渠道。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教育部將建立幾所示範性軟體學院,完全按國際通行標準培養多層次使用的軟體人才,使我國的軟體業迅速跟上國際先進水平。其他一系列適應入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都在積極準備中。
——中國與國外人才培養機構的交流將增多。
國內與國外大學之間教師、學生互訪,國內大學聘請外籍教師,與國外大學開展短期學生交流。學校之間開展國際性教育研討會,交流教育觀念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
——外國學校和公司來華辦學的將增多。
近幾年來,外國教育機構與中國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外語及工商管理、商務管理、金融管理等教學培訓的越來越多。一些跨國公司除了在中國投資企業外,也在華建立了專門的職業培訓機構,以職業培訓的方式進入中國教育市場。
——為適應即將加入WTO之後的形勢,我國將會儘快開放教育市場。
據悉,目前已有40個國家(地區)在開放教育市場的有關協議上簽字,世界性的大教育市場正在形成。高等教育服務的內容除對留學生收取學費外,還包括教材、教學用品、生活設施等服務。
世貿組織鼓勵所有成員國和地區到海外辦學,允許外國教育機構(企業)在所在國頒發學位證書或學歷證明,鼓勵成員國之間相互承認學位證書或學歷證書,取消政府對教育市場的壟斷。
——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中國教育市場早已被西方國家看好。加入WTO之後,國外教育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國教育市場的爭奪,將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包括中、小學生選擇出國上學。
我的終身教育
目前,中國加入WTO的所有法律文件全部通過,這就意味著在經歷了十五年的馬拉松談判之後,我國“入世”已指日可待,我們將按新的遊戲規則加入世界競爭。人事與人才科學研究所所長王通訊認為,如果説過去的人才競爭屬於“遠距離競爭”的話,那麼現在已成為“零距離競爭”。
有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了後學歷時代,即學歷之外的“素歷”(一個人的素質訓練經歷)將被用來證明你比別人優秀。
美國職業專家指出: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需五年就會跌入低薪!人才處於不斷折舊中,而學習是防止人才折舊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場也隨之出現了新的概念,由原來的高學歷、高職稱就是人才,轉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經濟千變萬化,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改變。這世界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因此,未來社會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因為工作和學習,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因此,我們每個人應該自發樹立起一種“終身教育”的觀念。在這個每一分鐘都需要與人競爭的社會,我們應該意識到:“要麼永遠不能休息,要麼就永遠休息”。
據上海市消費者協會的“消費熱點”調查,終身教育已經成為繼休閒、旅遊後的又一大消費熱點。在被調查的消費者中,分別有30%的消費者和18%的消費者正在進修電腦和英語。去年上海接受繼續教育的總人數達到230萬以上,消費達10億元人民幣以上。
——資格證書的升級換代,洋證書受寵。
以會計為例,由原先的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證書發展到現在的金融分析師、保險分析師到加拿大的CGA、英國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級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洋證書逐漸成為外企求職的“硬通貨”。
——部分認證已經由學校認證、社會認證轉向企業認證。
惠普、諾基亞、愛立信這些著名跨國企業相繼在海外設立商學院,招收MBA學員,報名出現人滿為患的場面。此外,證書層次也在不斷高移。以計算機認證培訓為例,計算機初級、計算機中級、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網頁設計師、軟體工程師、MCP系列微軟認證、CISCO認證、IBM認證、SUN認證等證書形成由低到高的一輪又一輪的計算機培訓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現有可選擇的各類資格證書達300種以上,並且每年出現50種以上新的證書。
可以肯定的是,“入世”後,隨著與國外經濟文化往來增多,外資企業增多,來華的外國人增多,出國旅遊、學習更加容易,中國人將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渠道、更方便地學習到國外先進的知識技術、管理經驗和思維方式。
可以説,入世為我們每個人樹立一種終身教育觀念帶來壓力,也提供機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