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成語"頑固不化"形容日本在教科書問題上的立場,再恰當不過了。近幾個月來,面對中、韓等亞洲國家的強烈抨擊,日本政府不僅不思改悔,反而繼續堅持其右翼立場。日本政府日前正式宣佈,稱由於沒有發現明顯違背史實之處,故不能根據中、韓兩國的要求,對右翼團體編撰的扶桑社教科書進行進一步修改。日本政府為何一再堅持頑固立場?日政要人士辯稱,這是為了照顧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云云。
感情與理性是辯證的統一。理性地審視過去,正確面對歷史,是一個民族心理健康、精神成熟的表現。日本在二戰期間有沒有侵略別國,歷史早有定論。這是任何人用任何手段都抹殺不了的。作為用來教書育人的歷史教科書,理應反映歷史的真相,以警示後人,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直面歷史、承認過錯與尊重一個國家的民族"感情"是兩回事。不能以日本國內一部分人的"感情",作為判斷歷史和國際事務是非曲直的標準,更不能為了照顧某些人的"感情",歪曲、美化侵略的歷史。
在涉及國與國關係問題上,本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固然不容忽視,但同時也要尊重別國人民的感情,任何國家都不能為了狹隘的民族私利,置別國人民的感情于不顧。在歷史上,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已經極大地傷害了亞洲人民的民族感情。這次日本右翼勢力編寫的所謂教科書,美化和否認日本的對外侵略行為,又一次嚴重傷害了別國人民的感情,引起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不滿。日本政府拒絕修改教科書的決定,顯然是對右翼勢力的袒護,也進一步傷害了中、韓等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
説穿了,日本政要人士口口聲聲強調的所謂民族"感情",其實是一種畸形、狹隘、偏執的民族情緒。日本至今不願正視侵略歷史的原因,除了二戰後沒有對軍國主義思想及其罪行進行認真清算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一些人畸形的民族情緒在作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滋生的羞于與亞洲國家為伍的民族優越感,一直未受到認真的批判和清理,一些日本政客甚至認為如果承認日本發動的那場戰爭是侵略戰爭,那將得罪右翼和戰死者的遺屬,從而失去部分選票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説,教科書事件正是日本極端民族主義思潮迅速膨脹的表現。對於日本政治家來説,讓畸形的民族"感情"牽著走,不僅缺乏政治遠見,而且是非常危險的。肅清戰前日本天皇神化教育的餘毒,從根本上剷除寄生軍國主義的溫床,才是確保日本永遠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並被鄰國和廣大亞洲國家所接受的關鍵。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正視侵略歷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大是大非問題。只有正確對待歷史,才能真正贏得與亞洲各國人民的互信,增進日本人民與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感情,也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乃至國際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