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號工程"打造隱形戰艦
據美國《防務新聞》5月21日報道,印度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執行一項秘密的造艦計劃,其項目代號為"17號工程",旨在5年後向印度海軍提供新一代隱形戰艦。
"17號工程"實際上就是印度海軍"尼爾吉裏"級新型導彈護衛艦的建造計劃,由於它將全面採用來自俄羅斯、法國等國的隱形技術,因而將成為印度海軍21世紀最新型的隱形戰艦。印度內閣于1997年通過該艦的設計和建造方案,海軍早在1999年年初即決定定購3艘該型護衛艦。按計劃,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首批建造的3艘戰艦平均造價為1.75億美元,將分別於2006、2007和2008年交付印度海軍。印度國防部原打算建造12艘該型護衛艦,但軍方將根據首批3艘戰艦的使用情況和相關的技術進展來對後續造艦計劃進行調整,因而目前並不能確定有多少艘"尼爾吉裏"級護衛艦最終能加入現役。根據設計,"尼爾吉裏"級護衛艦能夠大量減少戰艦發出的聲音和紅外信號,從而使依靠聲納和紅外信號捕捉目標和定位的潛艇雷達無法有效地搜索和發現目標。
新型的"尼爾吉裏"級護衛艦實際上是俄羅斯"克裏瓦克III"型護衛艦和法國"拉法耶特"護衛艦的印度倣造版。"尼爾吉裏"級護衛艦標準排水量為4600噸,滿載時為5000噸。按規劃將裝備有8具垂直髮射的多功能的俄制"俱樂部"(ABCM)反艦導彈系統,或是CADS-N-Ⅰ型導彈系統。此外,有報道説"尼爾吉裏"級護衛艦的反潛能力也將大為增強,並能夠搭載3架輕型武裝直升機。
日益壯大的海上力量
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報告稱,印度海軍目前擁有6萬餘人,作戰艦艇140余艘,總體實力位居世界第七,在印度洋沿岸36個國家中堪稱首位。在印度海軍的140余艘各型戰艦中,共有航空母艦1艘,潛艇18艘,驅逐艦、護衛艦、護衛艇等各種水面艦艇70余艘,已基本具備了以航母和潛艇為核心的中、遠海域控制和作戰能力。但印度海軍並沒有就此滿足,按照其遠景規劃,印度海軍準備在2010年左右建成一支由3艘航空母艦組成的強大海上戰鬥群,並始終保持20支左右的潛艇攻擊力量。為此,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加快艦艇建造進程,並採用國外引進和自行建造相結合的方法發展海軍力量。
印度遠洋艦隊的核心是航空母艦與核潛艇。為了取代行將退役的"維拉特"號航母,印度政府于1999年7月決定自行建造1艘2萬噸的輕型航母,預計2003年可以投入使用。該艦造價約7.5億美元,是印度的第一艘國産航母,能夠配載20架作戰飛機。此外,印度還準備花17億美元購買俄羅斯4.45萬噸的"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航母。
為了加強水下作戰力量,印度海軍曾制定了一項代號為"75號工程"的大規模潛艇建造計劃。根據此項計劃,印度海軍將在未來30年內建造24艘能夠裝備遠程巡航導彈的攻擊潛艇和數艘核動力潛艇,其總耗資將高達幾百億美元。
不斷擴張"勢力範圍"
為尋求海上霸權,印度提出所謂"東方海洋戰略"。印度海軍高級官員曾多次公開宣稱,印度海軍在不久的將來不僅要擁有3艘航空母艦,而且還要在孟加拉灣東部的安達曼群島設立東方海軍司令部,使其成為印度海軍的第三個作戰中樞,用以保證更有效地向太平洋地區拓展勢力。印度海軍甚至還打算在今年10月派遣一支由5艘戰艦、1艘潛艇以及若干補給艦船在內的龐大特混艦隊赴南中國海進行遠航訓練,並計劃同新加坡、越南、日本和韓國海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展示其軍事實力。
與此同時,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地區全面推行"印度洋控制戰略",重點發展遠洋進攻力量,力圖實現"有效控制"。向東,印度海軍已把其活動範圍擴大並前伸到南中國海及太平洋邊緣;向西,穿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波及地中海;向南,其遠洋兵力將前伸到印度洋最南端邊緣,甚至繞過好望角遠達大西洋。據稱,印度海軍不僅提出了"遠海殲敵"的作戰思想,甚至還提出了要控制蘇伊士運河、保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五大戰略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