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城之爭》

《聖城之爭》

     臨近年終,儘管各個媒體評選的本年度國際大事還沒有到最終揭曉的時候,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多事的中東在又將以一種令人遺憾的方式榜上有名。巴以之間不僅和談久無進展,而且發展到流血衝突,持續至今沒有徹底平息的跡象,巴勒斯坦建國更是在一推再推,似乎已是遙遙無期。在人們關注巴以衝突這一當然的本年度國際重大事件的時候,一個城市的名字頻頻出現,這就是耶路撒冷。在2000年,與中東相關的幾乎每一個政治外交事件都與這個有5000年曆史的宗教聖城有關,權威信息更顯示,耶路撒冷已經成為巴以和談中無法回避的關鍵障礙。為什麼?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耶路撒冷的歸屬被稱為是20世紀世界難題。那麼,為什麼它會這麼難?我身後的場景可以説是對這個問題典型而明了的一種回答。如果有人要將一棟房子和它的地基的所有權拆開,分屬於兩家人,相信沒有人會覺的是件容易的事。我身後的場景可以説就是這樣一種現實。

    這個金頂建築物下的一塊巨石,因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踩著它升天而被朝拜。南面的阿克薩清真寺,更被世界所有穆斯林視為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

    而就在它們的西側,一面高18米、寬52米,由27層石灰石砌成的高墻就是猶太人崇敬的哭墻。這是公元70年,被羅馬人摧毀的"以色列王國""第二聖殿"的遺跡,它是現在世界上唯一的猶太遺址。

    據基督教《聖經》記載,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前的最後日子就是在耶路撒冷度過的,著名的聖墓教堂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無數的基督徒。

    歷史成就了耶路撒冷,使它成為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聖地,歷史也為人們留下了難題,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聖地如此地難以拆分。

    這一小塊被稱為"尊貴禁地"和聖殿山地方的主權歸屬就此成為耶路撒冷難題的核心所在.

    恐怕世界上沒有一塊土地像聖殿山一樣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它維繫著中東乃至世界未來的和平。最近它又一次以一種令世界震驚的方式顯示了它獨一無二的敏感性。

    今年9月28號,一位不速之客闖進了這尊貴而神聖的地方,他就是以色列右翼利庫德集團領袖沙龍。

    沙龍聲稱,他對聖殿山的訪問是為了顯示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主權。而在巴勒斯坦人看來,這是一種不能容忍的挑釁。成千上萬憤怒的阿拉伯人走上了街頭。

    流血衝突持續不斷,7年前開始的巴以和平談判在硝煙和鮮血中陷入了從未有過的低谷。

    由征服開始,以被征服結束的各個歷史時代像大樹的年輪一樣在古城的地下留下一層層的遺跡。有人説,耶路撒冷的地下像一個歷史博物館,

    大約公元前三千年,來自阿拉伯半島的耶布斯部落在地中海東岸,死海以西的猶地亞山地河谷中建起了城堡,起名"耶布斯",這是今天耶路撒冷最早的雛形,公元前兩千年,猶太族的祖先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的帶領下來到這一帶。公元前十一世紀,希伯來首領大衛在奪取耶布斯後將它改名耶路撒冷,並作為以色列王國的首都。

    在隨後的3000多年,埃及人,巴比倫人,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英國人,法國人都曾在這裡,耶路撒冷,歡呼過他們的勝利,也留下了戰敗的遺跡。

    耶路撒冷天生不凡。

    耶路撒冷確實是一座特別的城市,幾千年來,它獲得了太多的讚譽。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聖城、石頭城、陽光之城是耶路撒冷的美稱,意味深長的是,3000多年前,猶太人的首領大衛王在這裡建都,把它命名為耶路撒冷,在希伯萊語中就是和平之城的意思。而從那時開始,耶路撒冷從來就沒有太平。它先後經歷了近40次劫難,其中有8次是被徹底地毀滅了。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和平之城才成為耶路撒冷最響亮的名稱,對於這座城市來講,和平實在是太珍貴了。

    1947年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來説都可以説是命運轉折的年頭。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141號決議,在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之後,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家,耶路撒冷將成為國際城市。

    長期在世界顛沛流離,又剛剛經歷納粹種族屠殺的猶太人自然欣喜若狂,而阿拉伯人則根本無法接受大國無視他們意願的獨斷安排。

    戰爭在猶太國家以色列宣佈成立的第二天打響,耶路撒冷也開始了無休止戰亂的現代篇。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佔據了西耶路撒冷,而包括老城在內的東耶路撒冷則被阿拉伯人控制。以色列人無法到哭墻前表達他們信仰,而上百萬阿拉伯人被迫離開家園,淪為難民。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又一次改變了耶路撒冷的命運,在6天戰爭結束的時候,以色列佔領了聯合國決議劃分給阿拉伯國家的所有土地,包括老城在內的耶路撒冷東區開始了被佔領的狀態。

    對阿拉法特,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對那些渴望家園的巴勒斯坦人來説,耶路撒冷一直是最終勝利的象徵。

    1980年,以色列立法規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這一做法至今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幾乎所有國家的駐以色列外交使團都沒有將使館設在耶路撒冷。因為以色列單方面的決定無權決定耶路撒冷的最終歸屬。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阿拉伯人從來沒有放棄他們對耶路撒冷的主權要求。在進行了多年的武裝鬥爭之後,1988年,阿拉法特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大會上宣佈成立巴勒斯坦國,耶路撒冷就被定為這個還沒有控制一寸國土的嶄新國家的首都。

    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和敵對,雙方誰都無法接受"放棄耶路撒冷"這種被認為極為屈辱的可能。耶路撒冷似乎成了一個死結。

    2000年9月,阿拉伯和以色列報紙披露了一分被叫做"馬讚-貝林草案"的文件,據報道,五年前,巴以雙方的談判代表對草案進行了討論。其中最有突破的關鍵點是耶路撒冷將成為未來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共同的首都。巴勒斯坦正式立國時將在耶路撒冷東部一個叫阿布-迪斯的地方建立首都,同時承認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國。

    圍繞一直成為永久和平協議難點的老城和聖殿山,巴勒斯坦將只擁有管理權。

    當時,以色列談判代表是拉賓總理的高級助手約西-貝林,而巴勒斯坦談判代表是阿拉法特的高級顧問,現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秘書長阿布-馬讚。

    就在這份文件即將送到拉賓總理的辦公桌上的時候,極端分子的子彈奪去了他的生命。許多權威人士斷言如果沒有拉賓遇刺身亡這件讓全世界悲痛的事件,巴以雙方很快會將和平進程發展到一個嶄新水平。然而,時局變幻莫測,機遇稍縱即逝。罪惡的子彈奪去了拉賓的生命,也斷送了實現和平的大好時機。

    各方面的信息向人們提供了目前巴以雙方對耶路撒冷問題的基本立場:巴方並不奢望得到整個耶路撒冷,但堅持應對東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權,否則就不可能簽署巴以和約。以方則只答應讓巴方對老城伊斯蘭聖地進行民事管轄,但是以方對耶路撒冷的主權不可分割,為此願意用約旦河西岸的若干定居點作為交換。

    9月27日,巴拉克公開表示,以色列將考慮同意巴勒斯坦國在建國時也將首都設在耶路撒冷,雖然這只是在雙方談判停滯的時候表達了一種意想,而且在東耶路撒冷和關鍵的老城主權問題上還沒有鬆動,但這是是以色列歷屆政府從來沒有的公開表態。分析家們認為,這是巴以和平進程中寶貴而得來不易的一個進步。

    然而,就在巴拉克表態的第二天,沙龍登上了聖殿山,形勢發生了逆轉。

    和平有著這樣神奇的魅力,為了追求它,人們願意獻出生命,為了得到它,人們願意用土地去換取。和平之城耶路撒冷正以這樣的魅力吸引著世界的關注。

    在古城5000多年的歷史中,巴以矛盾走過的50多年不算長,而在談判桌上真正觸及耶路撒冷歸屬難題,也只有5、6年的時間。歷史難題的解決需要時間,需要機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會以各自的智慧和勇氣給世界一個答案。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