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一個中國的原則並非強加於台灣
新華社評論:一個中國的原則並非強加於台灣


  台灣當局領導人5月20日講話的要害是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並將一個中國説成是“未來”的。這也表明他不願改善兩岸關係。

  正如台灣的一位知名人士質問的:“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真有那麼難嗎?”我們也想問一問,“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真有那麼難嗎?”一個中國是歷史,也是現實,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歷史上,從古到今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曾因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割臺,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政府得以收回台灣,《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歷史文獻都明確確認了這一點,也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1949年以後因中國內戰而兩岸處於暫時分離狀態,這並未改變台灣屬於中國、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這是海內外所有中國人的共識,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無論是台灣當局佔據聯合國席位的時候,還是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驅逐台灣當局代表的時候,兩岸和國際社會都認定只有一個中國。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是歷史的事實,自1949年以來,台灣當局曾長期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見之於台灣當局的“憲制性法律”和有關政策文件中,見之於台灣當局處理有關涉及祖國大陸的各項事務中,見之於台灣當局各任領導人的言論中。蔣氏父子主政台灣幾十年間,始終聲稱“中國只有一個,中國必將統一”。 李登輝上任初期,也不得不把“一個中國”挂在嘴邊,並説自己“只有一個中國而沒有兩個中國的政策。只有一個中國,我們必須統一”;“中國只有一個,應當統一,也必須統一,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自外于統一的責任,也不應自外于統一的努力”。“追求國家統一的目標”也見諸於台灣當局有關統一的“綱領”中。1992年海協與台灣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促成了“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邁出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性一步。只是到了當政的後半段,李登輝一步步滑向分裂、“台獨”之路,才矢口否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由此可以看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長期以來是海峽兩岸的共同立場,也因此保證了兩岸和平、交流交往局面的形成。台灣人民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對於立即實現統一還有疑慮,但也都普遍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個中國的原則之所以成為目前兩岸之間爭議的焦點,完全是因為李登輝上臺以後改變台灣當局原先的立場,逐步背棄和否定一個中國的原則,直到拋出“兩國論”的分裂論調,企圖從根本上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李登輝的所作所為及其嚴重後果證明,破壞、否定這一原則,只能帶來兩岸關係的極度緊張。回避這一原則,也是毫無出路的。只有明確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之間才能通過對話、談判和交流,解決台灣當局關心的所有問題,實現真正的“善意和解”。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5月20日受權發表的聲明中明確表示,願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進行對話與談判,實現雙方高層互訪。當前,只要台灣當局明確承諾不搞“兩國論”,明確承諾堅持兩會1992年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就願意授權海協與台灣方面授權的團體或人士接觸對話。這充分表明了祖國大陸方面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誠意。

  “台獨”是一條死路。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當前,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海內外所有中國人和國際社會,都希望兩岸關係能走向和平、穩定與發展。台灣領導人應審時度勢,放棄分裂主張,在兩岸關繫上多做實事,走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時不我待,望三思而後行。(中央電視臺)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