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文章:延續“李登輝路線”沒有出路
台灣地區新領導人上臺後,是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消除人們對“台獨”的疑慮,還是接過李登輝分裂主義的衣缽,延續所謂的“李登輝路線”,關乎今後台灣海峽局勢的走向,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李登輝在台灣當權十多年間所推行的路線,概括而言,就是對內打著“本土化”、“民主化”的幌子,打擊贊成統一的力量,培植“台獨”分裂勢力與意識,同時與黑道、財團相勾結,大搞“黑金”政治;在兩岸關繫上,逐步背離一個中國的原則,割裂兩岸人民的同胞情誼,阻撓、破壞兩岸關係的發展,製造地區緊張局勢。與此同時,在國際上大搞以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活動,並千方百計購買先進武器與祖國大陸對抗。總之,這種所謂的“李登輝路線”,就是不斷背棄和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的分裂路線。
李登輝上臺初期,為了鞏固個人權位,曾把“一個中國”挂在嘴邊。1988年2月,他在繼任後的首次記者會上説:“只有一個中國而沒有兩個中國的政策。只有一個中國,我們必須統一”。1990年10月,李登輝又一次表示:“中國只有一個,應當統一,也必須統一,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自外于統一的責任,也不應自外于統一的努力”。但是,隨著地位的逐漸鞏固,他也一步步地露出了原形,從開始否認一個中國的原則,進而拋出“一國兩府”、“對等的政治實體”、“階段性的兩個中國”等分裂言辭,直至拋出臭名昭著的分裂國家的“兩國論”、“七塊論”,甚至“倡議”與外國勢力相互配合夾擊中國,將兩岸關係推到了極度緊張的局面。
穩定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和前提,就是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會在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有任何的動搖。一切背離、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的言行,都不可能被十二億中國人所接受和容忍。李登輝一拋出“兩國論”就立即遭到海內外華夏子孫的唾棄,在國際社會中被視為“麻煩製造者”。他的種種倒行
逆施,終於引發台灣人民的不滿。他不得不提前從國民黨主席的位置上下來。
在李登輝剛剛提出“兩國論”的時候,就有輿論指出此舉企圖“影響‘大選’後台灣的大陸政策”,想讓台灣出現“沒有李登輝的‘李登輝主義’”。果然,今天“李登輝路線”的幽靈仍在台灣遊蕩,一些“台獨”分子如今從幕後走到臺前。有的人則試圖回避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明確表態,不斷説什麼“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等等,繼續把李登輝過去那些陳詞濫調挂在嘴邊。至於呂秀蓮更是把日本“皇民化”的樣板、連日本媒體都認為“比現在的日本人還更有日本人的心情”的李登輝當成祖師在膜拜,繼歌頌日本侵略戰爭和《馬關條約》之後,又提出了海峽兩岸是所謂“遠親近鄰”的新論調。還有人一心要把外國勢力拉扯進中國的內政中來,企圖挾洋自重,要洋人來為自己的分裂行徑撐腰打氣。指望這些人來穩定與發展兩岸關係,無疑是緣木求魚。
李登輝上臺掌權後的獨裁專斷和耍盡權謀,使人們看到了一個陰險政客和偽善者的充分表演。他無論在國民黨內部還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曾經作出的一些和緩姿態,只不過是限于當時的環境,而不得不一時忍耐而已。現在,台灣也有一些人出於穩住陣腳的考慮,説了一些緩和兩岸關係的話,擺出一副似乎要與祖國大陸改善關係的姿態。應該指出,兩岸關係的關鍵在於是否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不承認和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僅説一些和緩的字眼,對改善當前兩岸關係氣氛毫無意義。心存僥倖,最終只能是害人害己,將台灣人民引向災難的深淵。
李登輝處心積慮要在國際上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但事實證明他失敗了。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他想破壞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得不到台灣多數民眾的支持。所謂的“李登輝路線”,已經被實踐證明是死路一條。在台灣延續“李登輝路線”,下場只能比李登輝更可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