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將葬送台灣經濟
“台獨”將葬送台灣經濟


  隨著台灣地區選舉的塵埃落定,國民黨下臺了,李登輝于萬眾唾罵聲中被迫辭去了黨主席職務。李登輝的下場,是他違背中國的國心、民心的必然結果,是頑固推行“台獨”路線而遭受的歷史的懲罰。

  李登輝是一個反面教員,是一面鏡子,應當引為“台獨”分子的鑒戒。

  不管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結果怎樣,都無法改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實。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基礎和前提。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都會為中國人民所不容,其結果必然是禍國殃民,慘遭失敗的。

  我曾與台灣企業界和經濟界的朋友推心置腹地談過,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反對“台獨”。這固然出於民族大義,但是,“台獨”將葬送台灣經濟,陷台灣經濟於崩潰的前景,也是他們極其重要的考量。

  經濟是社會的基礎。台灣經濟在近30多年中有較快的發展,但是它固有的基本問題依然存在。

  首先,它是典型的海島型經濟,地域狹小,資源匱乏,四週皆茫茫碧水,舉凡所有的能源、材料、物資等等,無不依賴島外的供給。其次,它的基礎工業薄弱,尖端科技脆弱,發展餘地不大,後續動力不足。第三,出口經濟與對外貿易是台灣經濟的主要特徵和杠桿,市場幾乎全部在島外,必須仰仗足夠國際市場的 支持。如果國際空間被掠奪到沒有迴旋的餘地,那麼,它要麼被窒息而死,要麼只能將資金、生産向外轉移以尋求生路,島內將成“空心狀態”,成為經濟上的“植物人”。

  任何形式的“台獨”,不但不能解決台灣經濟的這些基本問題,反而會火上澆油,使這問題迅速膨脹,造成台灣經濟的崩盤。

  很明顯,如果搞所謂“台獨”,即是開啟戰端,勢必要引發臺海兩岸的激戰,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同時,台島的經濟肯定要遭到毀滅性的損失。另外,現今世界上除極少數地方、極少數居心叵測的人士之外,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贊成一個中國的原則,都不支持“台灣獨立”或“一中一台”。“台獨”的空間已 愈來愈小。如果有人搞“台獨”,則勢必喪失所有的國際空間和國際市場的支持,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從台灣經濟的實際狀況看,也只能得出以上的結論。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外貿易已逐漸成為台灣經濟的支柱。外貿佔台灣國民生産毛額的比重愈來愈大。從台灣的進出口總值,特別是出口總值,外貿總額及其貿易結構、貿易産品來分析,一旦“台獨”惹翻島外世界,台灣經濟只能葬身於“怒濤”和“海底”之中。

  香港一直是台灣與祖國大陸進行轉口貿易的中間站和橋梁、通道。從香港可以看出台灣與大陸經濟貿易的狀況。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大陸推行了一系列的對台灣商人、台灣商品的優惠政策,兩岸經香港轉口的貿易額不斷增長,因此為台灣創造了大幅度的貿易順差。據大陸方面公佈的數字,僅1999年兩岸之間的貿易 總額為二百幾十億美元,台灣從中獲取的貿易順差達150多億美元。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台灣對大陸出口市場的依存程度也可見一斑。

  台灣的企業規模小,科技人才不足,也亟須大陸的支持。台灣的中小型企業佔全部企業數的98.5%,為全島80%以上的居民提供著就業機會。台灣的科技人員和研發能力十分不足,近些年來大舉向祖國大陸發展。特別是信息産業、電子工業、軟體、網絡等技術,都看好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地方,並且亟欲在航空、航海、快遞、通訊等産業領域中實施與大陸的合作。

  應當説,台灣與祖國大陸的合作,具有舉世無可匹敵的優越條件。台灣與大陸,除了同胞和手足親情之外,還得益於兩岸近在咫尺,通商可大幅降低交易運費,降低能耗,節省時間。台灣缺乏的資源和勞力,大陸都有。而且,由於都是中國人,有中國五千年的共同的歷史傳承,有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又都以漢語 言文字為交流書寫的工具,理解容易,溝通暢達,可大大提高辦事效率,降低成本。這將為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無可比擬的空間和市場。反之,如果有人搞“台獨”,必將葬送台灣經濟。

  當前,台灣出口訂單大量流失,失業率急劇上升,資金和産業外移速度加快,島內民間消費屢創新低……在台灣地區選舉中李登輝又用盡權謀,極力為“台獨”撐腰打氣,推波助瀾,使台灣面臨更嚴重的後果。

  香港、澳門、台灣都是中國的領土。台灣海峽兩岸的土地都是中國的土地,台灣海峽兩岸的人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應當講團結,反對分裂;應當講祖國統一,反對“台獨”;應當優勢互補,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切莫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毀了自家。(人民日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