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會談符合世界潮流和民族意願的歷史
南北會談符合世界潮流和民族意願的歷史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在韓國總統金大中動身前往平壤出席韓朝首腦會晤前夕,韓國一位姓陳的男子通過互聯網給金大中送去一首詩:骨肉難分,本生一氣。比之於木,同根異枝。一杯之水,必分而飲。這是一位韓國普通百姓對祖國統一的期盼,它也道出了朝鮮全民族的共同心聲。

  朝鮮本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只是在1945年美蘇兩國的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南半部和北半部以後,朝鮮半島才分裂為兩個國家。從此,同屬一個民族的南北雙方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分裂給朝鮮民族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他們不僅骨肉離散,而且由於長期的對峙,雙方都不得不把大量本應用於國家發展的人力和物力都消耗在軍事對抗上。這種局面,雙方的老百姓不滿意,南北雙方的政府也意識到有改變現狀的必要。

  早在1971年8月6日,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就表示,朝鮮願意在任何時候同包括南方的執政黨民主共和黨在內的所有政黨、社會團體和個別人士進行接觸。韓國的領導人也通過各種場合和渠道向北方表達了接觸的意願。因此,在70年代初,雙方的接觸是富有成果的。其中,1972年7月4日發表的《南北聯合聲明》,更是確認了祖國統一的三項則。儘管由於雙方的敵意和猜疑太深,所達成的許多協議未能貫徹執行,但三項原則的影響還是深遠的。今天,它再次成為促成雙方對話的基礎。

  金大中就任韓國總統後,提出了南北雙方互派特使和舉行南北首腦會晤的建議。2000年4月,朝方通知韓方,表示願意就北南對話進行接觸。於是,雙方派部長級的代表先後在上海和北京進行了秘密會談,並於4月10日同時宣佈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和韓國總統金大中將於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舉行會晤。儘管由於技術原因,會晤推遲了一天。但在13日,金大中終於越過了38線,到達平壤,實現了兩國領導人55年來的首次會晤。這説明,實現民族和解和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同時也説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

  當然,經歷了55年的分裂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南北彼此間的猜疑和敵意並不是一兩次會晤就可以化解的。但是,對話終究比對抗好。通過持續不斷的對話,相互間就會不斷加深了解,猜疑和敵意就會逐漸消彌。人們真誠地希望,朝鮮半島南北雙方能以平壤會晤為契機,把對話繼續進行下去,以最終實現朝鮮半島人民和平統一的宿願。(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