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朝鮮半島南北關係大事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朝鮮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但又被人為分裂成南北兩部分。 1947年10月18日,蘇美聯合委員會終止工作,雙方就建立統一的臨時政府的努力也告中止。
1948年8月15日,半島南半部宣佈成立大韓民國,半島北半部同年9月9日也宣告成立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朝鮮半島分裂之勢已難以逆轉,南北對峙的局面難以挽回。
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5日,爆發朝鮮戰爭,歷時三年。在美國、日本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在此後很長一段時期內,朝鮮半島都處於冷戰狀態。
60年代,韓國方面認為向社會主義的朝鮮“妥協”是危險的,與其打交道是不明智的,南北雙方基本沒有對話。 70年代,韓國經濟得到發展後,樸正熙總統的對朝鮮政策也開始變化,特別是1970年樸正熙發表“光復節”演講有引人注目的暗示。
1971年,南北雙方的紅十字會開始舉行首次預備會談。從1972年8月到1973年7月,雙方共舉行7次正式會談。此後,雙方曾互派密使訪問。
1972年朝韓雙方發表的“七 四南北聯合聲明”,就以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實現統一達成了共識。此次南北雙方達成舉行首腦會談的“南北協議書”中,再次重申了這三項原則,南北朝鮮協調委員會也于當年正式成立。
80年代,朝鮮方面先後提出了建立“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的統一方案和舉行南北方與美國的“三方會談”建議。與此同時,韓國總統全鬥煥上臺後,發表了《爭取民族和解民主統一方案》。由於當時雙方有很多變故,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1988年年初,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建議舉行南北朝鮮聯絡會議。 1988年8月15日,韓國總統盧泰愚倡議南北朝鮮舉行“不附加先決條件的首腦會談”。
90年代,朝鮮提出“祖國統一五項方針”、舉行民族統一政治協商會議、實現全民族大團結的十大綱領等統一方案和建議;而韓國也提出了建立“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實現半島和平的“四項原則”,以及“陽光政策”等。
1990年,朝鮮方面宣佈從當年8月15日起開放板門店一帶的聯合治安區北方一側的邊界。隨後,韓國總統盧泰愚宣佈“短時間開放邊界”而“不加任何限制”。
1990年9月5日和6日在漢城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兩輪高級會談,就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到1992年,雙方輪流在漢城和平壤共進行了6輪總理會談。
1991年9月17日,雙方被第46屆聯合國大會接納為會員國,半島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92年2月,雙方總理在平壤簽署了《南北和解、互不侵犯、交流與合作協議書》這一南北關係中非常重要的文件。
1994年7月8日,經美國前總統卡特斡旋,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與韓國總統金泳三擬在平壤舉行歷史性會晤,而金日成不幸于會晤前不久去世,原定7月24日韓朝雙方在平壤舉行的歷史性首腦會談被迫取消。
1997年5月和7月,朝韓紅十字會在北京舉行兩次會談,討論韓國紅十字會向朝鮮提供糧援事宜,兩次會談均達成協定,韓國紅十字會據此于當年向朝提供10萬噸糧援。6月5日,朝韓警備艇在黃海軍分線海域發生衝突,雙方交火,但無人員傷亡。7月,朝韓士兵在軍分線一帶發生槍戰,兩名朝鮮士兵負傷。10月,朝鮮和韓國草簽航空協定,規定雙方於1998年4月相互對民航客機開放領空。
1997年,韓國政府通過國際組織向朝鮮提供了6.85萬噸援糧。
2000年,朝韓最高領導人終將走到一起,這是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