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後期時代
十七世紀的戰後時期,社會和經濟情況都發生了轉變。富商的興起促進了兩班社會的衰落,而財政困難又促使政府一再進行賦稅改革和出售頭銜。戰前時期幾乎沒有過的社會地位上升的情況開始發生。富有的農民和商人獲得了兩班身份,奴婢也能贖身自由。
批判精神日益盛行,對新儒新正統性提出異議。這種精神使人對兩班失去信任。西方文化通過中國傳入所發生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了主張進行社會經濟改革和調整的實學。派系鬥爭更加激烈。由於更多的兩班-退出爭權鬥爭者-改為從事土地耕種,人們的注意力被引到農業問題上來。結果,農管理技術和生産方法不斷改善。私營的手工業場取代了官營的工場,刺激了為出售而生産貨物。
商業活動的增加促進了商業性農業的興起,而商業性農業的興起又促使農村生活開始性發生變化。錢幣流通的擴大為農村生活和城市經濟之間架起了一座梁。通俗詩歌和小説的興起,促使人民注意社會的種種弊端,鼓勵人民參加社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