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奧會徽誕生記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大幕尚未開啟,申辦2008年奧運會已成為新千年裏中國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第一舞臺。昨天,北京奧申委正式對外公佈了此次申奧會徽---這個由五星、五環和太極拳動作幻化而成的圖案,是在2000多份應徵作品中脫穎而出的。

■兵分三路,全國總動員
  雖然在百年奧運史上會徽只有36年的光榮與夢想,但自1964年它首次出現在東京奧運會上,就成為申辦國和主辦國的“形象大使”,最先進入申奧競爭,因而各國和各申辦城市無不在會徽設計上各顯其能。
  此番北京申奧會徽的設計就動用了三路人馬:第一路,社會力量---奧申委先後三次在各新聞媒體上發佈徵集消息,截稿時收到社會來信868封,作品千余件;第二路,全國各地專業美術院校、專業科系學生——時值期末考試,從備考和休息中搶時間的設計稿也有上千份;第三路,專業設計師——1999年12月18至19日,奧申委邀請高等院校、國際知名策劃公司及大眾傳媒領域的30多位專家學者舉辦研討會,多位專家學者建議依照國際通行的做法,請專業設計師參與創作。於是在“北京2008奧運會徽志設計專家邀請賽名單”上,港、澳、臺、京、滬、穗、鵬七地的13位設計師被委以重任。業界人士説,他們代表著當今中國徽志設計和平面設計的頂尖水平。

■最大的作品3平方米,最晚的作品連夜進京
  2000多件應徵稿件中最具“直觀衝擊力”的是一幅用漢字“火”抽象而成的社會應徵作品,因為它被噴繪在1.5米乘2米的銀雕布上。它的設計者北京賽太陽企劃公司的創意總監康爾緒説,這幅連夜噴繪完成的作品第二天一早被拿到旁邊的裁縫小店軋邊,開店的兩個外地女孩打開一看是申奧會徽設計,便怎麼也不肯收他們的手工費。臨走,送他們到門外的小裁縫豎起拇指説:“加油!”
  京津滬等地的美術院校是此次會徽設計中的一個“方面軍”,因正值期末考試階段,無論是在剛併入清華大學的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還是在津滬等地的專業院校,學生們都只能擠佔復習和睡覺的時間完成設計。1月5日天津市教委佈置徵集工作時,8所參賽的大中專院校中有的1月9日就要放寒假了。為最大限度增加學生的構思時間,天津市教委發揮離北京近的地理優勢,把截稿時間定在1月14日夜裏,由負責收稿的天津美術學院派教師連夜出發,趕在1月15日的最後期限內送到北京。

■先做減法後做加法,初評忙壞了評委
  初評委員會由中國美協黨組副書記兼秘書長李中貴、辦公室主任兼研究室主任胡明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平面設計係教授孫德珊、余秉楠,及奧申委新聞宣傳部的同志組成。1月7日評社會應徵作品,1月16日評院校和設計師的作品,每次五個初評委都要幹上一整天。“世界性、地域性、運動性、21世紀性”的四大原則對無名小字輩和成名設計師的要求是統一的,初評委之一的胡明之説:“我們先做減法,把離題遠、技巧差的作品先淘汰,再做加法,把比較好的作品選出來,最後由評委投票産生入圍作品。後來因為大家的看法比較一致,就省了投票的環節。”
  三路人馬均有作品入圍,作品的題材和設計構思主要包括天壇、長城、龍、火、花卉、華表、漢字、京劇臉譜、人物、世紀壇、五色土等。初評委員會的專家對99件入圍作品的總體評價為:本次徵集的會徽作品代表了中國標誌設計的最高水平,作品涉及的題材廣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代表性;設計構思精巧,融現代與傳統、地域與運動等多元化因素于一體;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改變了傳統設計簡單移植傳統圖案的做法,符合國際設計發展潮流。

■聖火天壇長城,誰來代表北京
  1月18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會徽活動進入總評階段,奧申委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親任評委會主任,與中國美協、海內外著名設計專家和奧申委領導組成的總評委對入圍的近百件作品,採用討論和無記名投票方式,經過三輪評審,確定聖火、水墨天壇、長城、聖火牡丹、彩龍、彩色長城、臉譜、飛燕、天壇、運動天壇等10件推薦作品提交奧申委,以便最終向社會推出一件申奧會徽作品。評委們認為,入選作品以聖火、長城、天壇最具代表性,但作為最終的會徽還需進一步修改。通過討論,奧申委決定委託著名設計專家韓美林、林磐聳、靳埭強分別對聖火、長城、天壇三個方案做進一步修改,一併提交領導審定。

■中選的“中國結”,差點被設計者放棄
  2月1日公佈的申奧會徽既不是聖火、長城,也不是天壇,而是在最後時刻擺到最高評委面前的“中國結”,總評委之一的韓美林稱之為“無心插柳柳成蔭”。
  總評之後韓美林帶“聖火組”作品回深圳修改,他對10幅作品的印像是“設計水平挺棒,題材較窄”,所以自稱“總修改”的他一邊日夜不停地為大家改稿,一邊鼓動設計家們:“有新想法儘管拿出來。”
  當時正全力修改“聖火牡丹”的深圳設計家陳紹華還真被他説動了心。從12月下旬接到參賽邀請,陳紹華用十幾天時間構思了10余個方案,其中就包括最後中選的“中國結”,但他按要求提交的三個方案是聖火牡丹、水墨燈籠和五環衝刺人形。陳紹華坦承自己當時為保成功率,選擇了“保守方案”。他説:“我們印象中政府官員會比較注重中國傳統的東西,特別是有北京地標的東西,無形中束縛了自己的創作,沒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陳紹華找出沒來得及琢磨的草圖,他的想法是以中國結中“盤長”圖案的象形,把五星、五環和中國傳統的太極拳結合起來。這個創意得到韓美林等人“立意新”的鼓勵,但直到韓美林帶修改稿登上進京飛機,陳紹華都在猶豫交不交這個方案---他對奧申委能否接受他的大膽實在沒把握。得知方案中選,陳紹華用“非常驚喜”描述自己的感受:“北京市領導比我們想象的更開放、更現代,他們拋開了很多束縛,使設計家能夠發揮更多的創造力。”按照以往的經驗,申辦會徽與承辦會徽往往不同,如果北京申奧成功,這個標誌能否用於2008年奧運會還是一個變數。

■中國人熱心中國事,設計師自費飛北京
  奧申委按國際慣例請專業設計師參與設計,卻沒有給付設計費,因為在給職業設計師的邀請函上寫著“此次活動是公益活動”、“自費送稿”。但是職業設計師們卻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奉獻精神。
  業界之外的人可能沒聽過台灣設計師、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林磐聳的名字,但他的客戶康師傅方便麵、新飛冰箱、長城潤滑油、中友百貨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出人意料的是,林磐聳先生還是奧運會形象戰略專家---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他即潛心蒐集研究這方面的資料。去年12月18日,他應北京奧申委的邀請來京介紹奧運會申辦工作整體形象認識及方法,對歷屆奧運會形象戰略進行了評價,並參加了設計賽。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先生在海峽對岸的電話中説:“作為中國人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參與奧運設計,從1988年到北京申辦的2008年奧運會,我積累資料就花了20年。人一輩子沒有幾個20年,我希望提供我手邊的東西給大家參考。”
  先當總評委後當總修改的韓美林先生一開始就向參賽的設計師宣佈:“我是給你們大家當託兒的,用我的力量幫助大家爭取成功。”不斷地出想法,不斷地付諸筆墨,為修改“聖火組”的設計稿,韓美林帶人從深圳的三天三夜一直幹到提交最後評審的前十五分鐘。在陳紹華的方案中選後,韓美林又受命擔任修改工作,帶著兩個學生,韓美林又在北京幹了兩天兩夜。在最後修改階段,香港的靳埭強先生幾乎每天都把或認可或否定的意見電話、電傳給深圳和北京,從最初的造型、立體編排到很多細節,都精益求精。靳先生説:我們的專業意見很受重視,我們要做出國際水平。應邀參賽的設計師們大都是各自公司的老闆加創意總監,平常跟他們談談構思恨不得都要付費,這次他們親自操刀上陣還要搭上差旅費。陳紹華曾問過一家參與過奧運會形象策劃的外國公司:“你們參與這樣的設計要收多少錢?”對方答覆:“100萬到200萬美金。”

■最強調的元素“現代”,最得力的工具“電腦”
  林磐聳先生曾告訴記者,申奧會徽和奧運會徽一般有三個要素:第一要與運動有關,表現體能、速度、動感等;第二要有主辦國或主辦城市的特色;第三要具有前瞻性和引導未來的趨勢。林先生説:“奧運會的標誌、整體設計和應用表現手法每次都對世界設計潮流産生深遠影響,因此新的視覺語言很重要。”
  無獨有偶,陳紹華對自己的中選方案評價是“再過8年看,不落伍就是成功”,他説:“我一直希望標誌比較現代、超前,經韓老師修改後更到位了,比較符合現代設計。”看過全部徵集作品的胡明之先生也用“現代意識較強”概括本次比賽。
  除了表現手法,新工具電腦的應用也是本次比賽“現代”的標誌。據介紹,不僅設計師們全部都用電腦設計,專業院校的來稿也基本是電腦製作,社會徵稿中的電腦稿比例也不小。此外,電腦和網絡為申奧搭起了溝通平臺,不僅北京奧申委與專家的聯絡大量借助網絡,新開通的申奧網站也將成為北京與各申辦城市比拼的新武器。(北京青年報)


背景資料


陳紹華
1975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裝璜專業;1975年-1978年,任陜西省展覽館設計師;1978年-1982年,就讀于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璜係;1982年-1988年,西安美術學院工藝係任講師;1988年,移居深圳創立萬科廣告業;1992年,成立陳紹華設計工作室任創意總監。

業務履歷: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獲招貼畫金牌獎;1985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6年,出任電影《孩子王》美術指導,並獲得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美術最佳獎);1988年,全國第二屆廣告展獲平面創意銀獎;1992年,"平面設計在中國"展獲海報銀獎;1995年,為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設計紀念郵票一套,獲國家正式採用;1998年,應法國文化部邀請在蓬皮杜文化中心舉辦中國現代設計講座;1998年,布爾諾國際平面設計展海報《溝通》獲大會主席獎。

韓美林
1936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1960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9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0年,韓先生於美國紐約、波士頓等21個城市舉辦個人畫展,在美國期間曾接受聖地亞哥市頒發榮譽市民金鑰匙,紐約曼哈頓還宣佈1980年10月1日為韓美林日。
韓美林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以動物和人物為主,把寫實、誇張、抽象、寫意、工筆、印象等諸手法的東方、西方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近年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設計標誌,又應邀為人民大會堂澳門廳、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政協等單位繪畫了巨型國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韓美林工作室,是全國第一家以藝術家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是中國美協至今惟一一家由美術家領銜的工作室。

靳埭強
1942年生於廣東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1967年開始從事設計工作,1976年創辦設計公司。
靳氏曾在香港及海外設計競賽中,獲獎數百項;其中包括數十項紐約創作歷年展優異獎;于1991及1994年獲亞洲廣告獎之最佳機構形象設計;美國洛杉磯國際藝術創作展金獎;多項美國紐約CLIO大獎總決賽獎狀;日本字體設計年刊之最佳作品;紐約水銀金獎;多項美國GA獎;波蘭第一屆國際電腦藝術雙年展冠軍。
1993年,被《IDEA》雜誌選為世界平面設計師百傑之一;而在1995年,是首位華人名列世界平面設計師名人錄。他的設計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 曾出版八本設計專論,現正編著《中國平面設計書係》。他對青年一代設計師甚具深遠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