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執委何振梁:評估團不是考官是朋友

  71歲的國際奧委會執委、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北京奧申委顧問何振梁現在是馬不停蹄,16日與薩馬蘭奇和其他16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到莫斯科出席了俄羅斯為悉尼奧運會獲獎選手舉行的頒獎儀式,回國後時差還沒倒過來,19日又來到北京奧申委,當天晚上到機場迎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朋友們,並出席一系列的活動。他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目前正在對北京進行為期4天的考察。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這件事呢?何振梁説,我們不應把評估團當成考官,把自己當成被考者。評估團是為了協助國際奧委會選擇一個最適宜舉辦奧運會的城市,而我們是為了舉辦一次歷史上最好的奧運會而再次申辦的,彼此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雙方是朋友。我們應該抱著合作和相互溝通的心態來歡迎評估團,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而走到一起。如果北京能夠申辦成功的話,評估團的許多意見會對我們辦好奧運會大有益處。

  相信北京奧申委的能力

  由於國際奧委會規定,申辦過程中不允許候選城市和國際奧委會委員之間互訪,因此這次評估團的考察就顯得格外重要。何振梁説,應當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北京奧申委有能力做好評估團的接待、參觀工作,讓評估團和國際奧委會了解“新北京、新奧運”的真實含義。

  何振梁説,評估團對5個候選城市的考察順序並不重要,因為前後相差僅幾天,重要的是扎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申辦是優中選優,因此與申辦有關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好上加好。

  對於記者提出的北京奧申委需要陳述的17個問題有無輕重之分時,何振梁説,評估團對這些問題考察所用時間可能各不相同,但並無大小的區別。任何一個問題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影響全局。有些問題看起來比較抽象,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比如第一個問題:政府和人民是否支持。我們的申辦報告中有江主席、朱總理的信,有94.9%的百姓支持率。外國人很清楚,這些承諾意味著什麼。

  關鍵在途中跑和最後衝刺

  眼下,一些外國輿論和部分國際奧委會委員看好北京,有人説北京正在領跑。對此,何振梁説:“前不久曾有記者問我,北京勝算有多大?我説,我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計算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申辦2000年奧運會時,北京是後來趕上去的,最後以兩票的微弱差別功敗垂成。這回人們看好北京是好事,説明北京確實變化很大。我曾把申辦比作萬米跑,領跑在先只是個開頭,關鍵是途中跑和最後衝刺。我認為即使是領先者,也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將領先優勢保持到最後衝線。”

  國奧會委員願意保持傳統

  當記者問以前的各洲輪流坐莊舉辦奧運會的慣例現在是否有所改變時,何振梁説:“從近50年來看,除了1948年、1952年兩屆奧運會曾在歐洲連續舉辦外,再也沒有同一個洲連續舉辦的先例。相反,曾有兩次連續在歐洲之外舉辦奧運會的情況,如1964年東京和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我相信大多數國際奧委會委員願意保持各洲輪流坐莊這一傳統。”

  在談到國際奧委會7月大會的表決前景時,何振梁認為這取決於委員們如何對待下列三個問題:

  1.尊重還是突破國際奧委會50年來在各洲輪流舉辦奧運會的傳統;

  2.單純考慮技術條件還是優先考慮已經具備條件而從未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以利奧林匹克理想的傳播;

  3.是堅持奧林匹克運動的普遍性及其宗旨,還是受來自體育界以外某些冷戰思維的壓力,而對原則有所偏離。

  何振梁指出,最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一致決定:評估團只考察技術而不涉及政治。何振梁認為這正體現了體育的最大特點,將全世界的青年不分種族、宗教、社會制度,團結在五環旗之下,為和平、友誼、團結做出貢獻。(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