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電信壟斷真會告別消費者? <返回>
資費壟斷宣告結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電信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壟斷被打破、多元化競爭格局初步形成之後,消費者在電信行業中地位日益提高。
今年5月,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兩大運營企業的成立會上,兩位公司總經理都表示將服務列為中心任務。目前各大電信企業都開始在服務上下功夫,推出各自的特色産品和特色服務。
據透露,此次電信資費結構性調整希望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推動因特網的普及和應用,推動整個信息産業的發展,提高我國電信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整體競爭能力;二是要推行城鄉電話通話費同價,減輕農民負擔,進一步開拓農村電信市場。(新華社記者 李佳路 王存理)
壟斷,真的別了嗎?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電信業面對市場變化做出的一系列主動調整與改革,是形成有效有序競爭、打破舊平衡的有力措施。但也必須正視,壟斷依然存在。比如在市話方面,目前雖然有經營執照的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但是中國聯通的規模很小,僅在天津、成都、重慶3個城市開展業務,全國本地電話用戶數6月底達到12742萬戶,其中中國電信用戶數佔總數的99.9%,聯通僅佔0.1%。
消除電信壟斷,首先必須清除壟斷心態。不久前,蘭州電信公司和蘭州移動公司之間發生的事件就明顯反映出兩公司為了各自利益不惜犧牲消費者利益的心態。這種心態還導致了個別地方電信企業在徵收資費時的隨意性和無序性,一些地方國家禁止徵收的費用還在徵收,一些地方隨意加上了“扶貧基金”等附加費,這無疑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從今年第二季度消費者有關電信的投訴看,消費者反映最強烈的主要問題是安裝電話的承諾不兌現,電話費有爭議,一些聲訊臺誤導消費,電話、手機被無故停機等。
多些尊重,多些溝通
目前電信業存在一種怪現象:一方面電信主管部門和運營企業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從中國電信的切分到電信資費的降低;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電信的滿意程度不僅沒增加,投訴反而增多。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提供的材料,今年第二季度投訴比去年同期增長10%。
電信市場的發展使得電信運營企業必須從市場上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消費者成為電信運營企業必須去了解、去尊重的對象,各運營公司只有提高服務意識,放棄“電信老大”的作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當然,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也需要溝通。比如,經常可以聽到一些消費者抱怨電信收費高,是暴利行業;而電信部門認為電信建設所用設備有相當部分來自國外,運營成本中除人員成本較低外,其他成本不低於甚至高於外國,不能因為消費者收入這個分母小就怨資費這個分子大。又比如,一些批評意見認為中國電信的勞動生産率低,然而根據國際電聯的統計,1998年中國電信每個員工維護的主線數為197線,不僅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155線/人),而且超過了美國(175線/人),而其收入卻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還有的矛盾是因為一些消費者缺乏電信知識,導致了對電信部門和企業的誤解。比如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投訴中,有的消費者把有的不法分子利用郵購欺騙消費者,款到不寄貨;電視直銷誇大産品功效,散發虛假有獎傳單,欺騙消費者等流通中的問題誤認為是電信部門和企業所為。
長期形成的矛盾和誤解,既需要電信部門不斷深化改革,提高服務質量,也需要供需雙方加強理解與溝通。願這次電信資費改革成為一次良好的開端,既解決長期存在的資費結構性矛盾,以價格引導和促進電信業健康發展,又逐步化解在電信部門、企業和消費者間存在的隔閡。 (生活時報)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