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link="#CCCCCC" vlink="#CCCCCC" alink="#CCCCCC">
信息産業部不再沉默 解釋電信為何關門聽證(11.10) <返回>

  在公用事業領域,開放的姿態是必要的。現代社會日益發達的媒體,給各種意見提供了互動的平臺。但是在媒體的討論中,我們很少聽到官員的聲音。官員的沉默,往往使交流變成了抱怨。目前百姓對某些行業的抵觸情緒,很大程度上,就緣于官員們對其意見的漠然。   開口説話有什麼不好?困惑大家解,辦法大家想,實在難辦也能落個理解,幹嗎非憋著,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除去一些違反原則的問題,交流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下面刊登的是電信和郵政部門兩位官員的專訪。作為意見的一種,它等待你理性的互動。

  10月30日,本報《青年話題》版發表了楊亮慶的《價格聽證制度的靈魂是公開性》一文,信息産業部新聞處王立健副處長讀後表示有話要説——— 我不是反駁楊亮慶文章的觀點,而是想從另一個角度貢獻自己的看法。楊的理論是“理想化”的。這種“理想”也是政府的初衷,政府的工作效率及透明度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標誌之一。但僅有好的理想是不夠的,還要有達到理想的正確路徑。

  “政府”與“學者”的最大區別是,學者可以根據一些道理、原則去“套”現實,可以自由發表言論,批評其對錯,對可能産生的結果,學者可以不承擔責任;但政府不光要有對錯的比較,還要考慮到各種後果,考慮可操作程度,且要對各種結果估計到、負責任。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政府在決策時,不可能像學者那樣輕鬆。

  我們也曾建議過很多學者專家,能否在此類問題上多進行“換位思考”,多提建設性意見。

  首先,電信資費牽涉到千家萬戶,電信業與國民經濟緊密相連,如果一個價格政策討論得沸沸颺颺,完全公開化了,但最後決策沒有執行,是否會給近期的國民經濟帶來衝擊?

  第二,企業特別是主營電信的企業,如果其某方面運營價格的議論沸沸颺颺,甚至有某種意見佔了上風,公開之後,這家企業如果是上市企業,其股票是否因此會産生震蕩?

  政府要對百姓、企業和今後的社會穩定發展負責任,政府就要在公開性、穩定性、辦事效率等等之間作某種平衡,把“利”擴到最大,把“弊”壓到最小。在此情況下,採取某種折衷辦法,是在尋找一個現階段的最佳平衡點。

  例如最近的一次電信資費聽證。從7月14日到正式開會前,我們先後與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六大運營商、信息服務企業、各大電信用戶、消費者代表分別進行了5次座談,廣泛地徵求各界意見。

  9月18日、19日兩天的聽證會上,在繼續廣泛徵求意見的同時,為了使聽證代表更多地了解情況,電信部門還提供了15種材料:中央、國務院領導關於電信發展的批示;電信資費調整方案及説明;電信調整方案的各種測算資料;5次座談會的紀要;市內電話成本跟蹤研究報告;世界電信業務資費調整趨勢報告;電信非對稱管制問題研究報告;國際電話資費調整研究報告;部分電信業務資費與國際比較;部分電信業務市場競爭情況報告;主要運營企業財務報告;新浪與搜狐BBS上對電信資費調整的意見和討論;本地網營業區內電話自然通話時長統計(由國家統計局統計);大型專網市話自然通話時長統計;電信資費調整對國民經濟影響的研究報告(由國家計委研究中心負責)。

  也就是説,從最激烈的批評意見到最高層領導的批示,乃至各類研究報告,聽證會為代表們準備的材料非常翔實。

  並且,為了不出現社會波動,又為了給國務院領導最後決策留出空間,同時做到透明公正,聽證會請來9大媒體進行輿論監督,其中包括中央電視臺的全程錄像,每一個人的講話全部錄下,以備今後做深層次的報道。信息産業部領導還説:如果國務院最後批准該方案,聽證過程內容全部可公開。實際上,信息産業部為做到公正、公開,同時又把可能的損失減到最小,此番採取的聽證會模式是不得已而為之。

  《價格法》要求基礎的公用性事業價格調整都要召開聽證會公開聽取公眾意見。但電信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國家安全的命脈,不可避免地會與“完全價格成本透明”形成矛盾。其他基礎行業如自來水、煤氣的價格成本是相對穩定的,而電信業不同,它是一個“全部高科技屬性”的行業,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高變化的行業。既然是高科技,就有高附加值,所以按透明成本去要求它,即使在國際上也做不到。

  對價格進行聽證,價格透明不會是沒有道理的“全透明”。做一件事,要保證效果與動機的統一,動機好,效果差,就要反過來檢驗動機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實際。“一切實事求是”,不應僅是理論,還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實踐。實際上,“聽證會”也是1998年5月才按照《價格法》引進到我們的生活中。1998年底開始有了郵政電信聽證會。應該説,在這一民主進程中,電信部門走得很快。當然,一個行業要欣欣向榮,需要聽取不同意見,包括批評意見。電信部門將會更廣泛地徵求意見,會更多吸收他國的智慧和做法,也願意把努力過程中的困惑和盤托出,與公眾互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