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後,電信資費能否大幅下調? <返回>
鋒隨著中美就中國“入世”問題達成協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大大加快,媒體和社會各界對中國“入世”後電信資費能否大幅下調這一問題頗為關注。
眾所週知,99年3月1日,國家對電信資費進行了結構性調整,其中主要是降低了電話初裝費、長途和國際長途電話費,以及國際互聯網上網費和電路出租費用。相隔不到半年,國家再次對電信資費進行了調整。業內人士認為,一年內對同一行業進行兩次調價,這在我國是鮮見的。資費調整的結果顯示:資費下調對用戶通話量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據統計:99年1-8月份,中國電信本地網電話及國內長途電話通話次數同比僅分別增長12.2%和16.3%。增幅與去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國際及港澳臺電話通話費平均下調了25%,但通話資數只增長了3.5%。
有關專家據此分析:價格杠桿不是影響電信市場的唯一因素。電信市場的發展還與國民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交往頻繁程度以及區域、文化背景等方面密切相關。在需求趨穩的情況下,降價並不會帶來大的經濟增長點,資費下調也不是電信運營業提高競爭能力的首選目標。
那麼,中國加入WTO,放開國內電信市場,外國電信企業介入後,會不會借低價傾銷瓜分搶佔中國電信業原有的市場份額呢?北京電信管理局宣傳部部長李立濤説,“關於中國‘入世’後電信資費是否會大幅下調的問題,國內眾多媒體的態度一直呈一邊倒的態勢,大多認為隨著電信市場的放開,國外企業更容易進來,電信資費無疑會大幅下調。”事實上,李立濤説,“除了國際長途話費和上網費外,我國與公眾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市話費和國內長途話費均低於美國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而且“美國一部電話的收入是我國的4倍,他們遠渡重洋不只是為了賺取只相當於在其本土經營的1/4的利潤。換一個角度説,如果説外企進入中國是為賺取高額利潤,則他們更不會在價格戰上與中國電信展開長期搏殺,價格戰至多也只會是一種調整幅度較小的短期行為,因為價格戰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傷了別人,卻不能保證自己不受損。按照這種推理,外國電信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應該不會導致電信資費持久性的大幅下調。
另有專家認為,世貿組織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由貿易組織。而且,對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WTO的對待是有區別的,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入世”後,WTO會根據我國具體的經濟狀態、社會和經濟情況,有一些相應的特殊優惠。如果電信企業爭取到一些優惠,則可為有待進一步成熟和完善的中國電信業爭取相當長的時間以準備應對外國經營者的入侵。這樣一來,中國電信運營業就有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過渡時期,大約會有四、五年的發展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在這段時間內借鑒吸收外國進入者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中國電信的國際競爭力無疑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電信資費的調與不調就更不會受到外企進入與否的影響了。有關專家認為,屆時通訊成本和供求關係將成為左右電信資費的主導因素。 (中國經濟時報)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