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電信資費多給點明白 <返回>
電話正迅速走進千家萬戶,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有關電話的種種學問、個中奧妙,特別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電信資費問題。
首先,從固定電話來看,消費者質疑最多的是初裝費和月租費。80年代初,北京市電話初裝費為200元,90年代初飆升至5000元,目前又調整到1000元以下,個別地區甚至已取消了初裝費。這使消費者不明白,到底該付多少錢才合理。
他們講,如果像電信部門解釋的那樣,把初裝費作為電信部門鋪設線路的投資成本,那麼電信成本究竟要積累多少才算夠呢?而有了初裝費,為何還要交月租費呢?其次,消費者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移動電話的資費問題。
就拿入網費來説,對於消費者一直是個謎,從前幾年最高的2.8萬元降到現在的幾百元。有些地區的現實更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比如,中國聯通武漢分公司1999年曾向用戶推出“130江城卡”,只需交納150元成本費。去年底,四川聯通則以“促進一卡雙網銷售”為名推出免收入網費活動,用戶只需繳納100元預付話費即可免收入網費、卡費。種種現象,使消費者不得不問,降價空間到底還有多大?我們支付了多少冤枉錢?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經營者有義務告訴消費者他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一切真實情況。不能因為經營者的壟斷地位,不該告知的不告知,該告知的也不告知。”
針對消費者提出的疑惑,有關專家認為,電信資費確實存在不合理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電信壟斷所造成。
這種壟斷經營使得中國電信業的勞動生産率相當低下,每千部電話機主線所需的職工人數竟高於發達國家的十多倍,甚至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數倍。加之電信業的職工工資、獎金、福利等方面比一般企事業單位的職工要高出200%左右,以及多數電信部門對自己的職工都免收基本月租,甚至還規定打一定金額之內的電話實行免費。這自然要攤入成本。電信業既要維護這樣高的經營成本,又要保持相當的盈利水平,那就只能靠消費者負擔。這便是中國電信業收費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如何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李曉東博士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制定相關法規,克服電信資費的隨意性。由於我國電信業缺乏相關法律依據,致使大量的管理政策都來源於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從電信資費政策來看,雖然國家計委價格司是全國的價格管理部門,但在很多情況下,它是和郵電部共同負責價格管理的,或由它制訂價格管理原則,由郵電部具體實施價格管理的。比如,人們對高額“初裝費”的法律依據頗有懷疑,但電信部門通過這一方式收取了大量資金,直到許多地方電信部門已經無法按此高標準收到初裝費,即“實際收取的初裝費已大大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時,才開始調低收費標準。(互聯網週刊)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