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最新報道

優秀共産黨人

歷史時刻

革命聖地

  黨的建設

“五個一號文件”是怎樣誕生的


  記者追述:改革開放是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能不研究農村的改革,也就不能不知道“五個一號文件”。“五個一號文件”,是指從1982年到1986年,黨中央制定和頒布的關於農村工作的五份文件。這五個一號文件記錄了指導中國農村改革的每項重大突破。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央黨校副教授湯應武,請他介紹了有關情況。

  湯應武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出臺了搞活農業的25條政策和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在包産到戶的問題上未能突破。1980年5月鄧小平關於農村政策的談話後,中共中央于當年9月印發了75號文件,在包産到戶的問題上開了口子,但仍限制了範圍,也沒有回答包産到戶是姓“社”還是姓“資”。隨著農村改革實踐的發展和突破,在75號文件基礎上制定一個新的文件就不能不提上日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了會議的《紀要》,即第一個一號文件。這一文件的重要意義在於,進一步放寬了農村政策,不但肯定了“雙包”(包産到戶、包乾到戶)制,而且從理論上説明它“不同於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個體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這就給“雙包”制正了名,上了姓“社”的戶口。至此,關於“雙包”制性質的爭論基本結束。然而,“雙包”制與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是否一致呢?這迫切需要黨從正面作出肯定回答。

  湯應武説,1982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第二個中央一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1983年1月正式頒布。文件的特點在於,從理論上説明,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通知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責任制。鄧小平稱讚“一號文件很好”,並指出:現在還放得不夠。農業文章很多,我們還沒有破題。湯應武説,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個一號文件。文件的特點在於,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産承包責任制,延長土地承包期。針對農民怕變的心理,為鼓勵農民增加對土地的投資,規定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生産週期長的和開發性的項目,承包期應當更長一些。文件使農民吃了“長效定心丸”。

  湯應武説,1984年農業獲得大豐收,全國很多地方卻出現了糧食“賣難”、“存難”和“運難”的問題,現實對改革提出了新要求。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即第四個一號文件。文件的中心內容是:調整農村産業結構,取消30年來農副産品統購派購的制度,對糧、棉等少數重要産品採取國家計劃合同收購的新政策。國家還將農業稅由實物稅改為現金稅。鄧小平稱讚這個文件在改革上“邁出了相當勇敢的一步”。

  湯應武説,由於對前一階段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估計過於樂觀等多種原因,1985年農業生産出現了一個滑坡,糧棉生産大幅度下降。如何看待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農産品統購派購制度改革和農業的基礎地位,社會上一時議論紛紛。在這種背景下,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1986年農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個一號文件。文件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針對懷疑否定農村改革的傾向,肯定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必須繼續貫徹執行。二是針對農業面臨的停滯、徘徊和放鬆的傾向,強調進一步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湯應武説,“五個一號文件”記載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歷史進程和前進步伐,創造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和成功模式。它來自億萬農民的偉大實踐和大膽探索,中央把它總結提高作為全國農村工作的指導,又引導億萬農民,朝著溫飽、小康和富裕的目標一步步邁進。(光明日報 倪迅 新華網 翟偉)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