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最新報道

優秀共産黨人

歷史時刻

革命聖地

  黨的建設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兩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共産黨已走過八十年的光輝歷程。黨在八十年的奮鬥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之一,就是領導中國人民在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度進行現代化建設,使中國逐漸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落後走向富強。中國現代化的探索經歷了中央三代領導人的接力,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里程碑,就是鄧小平和江澤民的現代化思想。在紀念中國共産黨誕辰八十週年之際,回顧這段歷史,將對於我們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完成第三步走的偉大戰略,都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致力於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

  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新的歷史時期,他繼承了毛澤東現代化思想,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併為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道路,即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國家。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治民主化。早在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中,對政治民主作了精闢的論述。他指出,為了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需要對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及其他制度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速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他在總結過去20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時深刻地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民主建設的偉大轉捩點,這一轉折也充分體現了鄧小平民主思想的傑出貢獻。正如他在當時指出的那樣:“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真正實行無産階級的民主集中制。……我們要創造民主的條件,重申‘三不主義’: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憲法和黨章規定的公民權利、黨員權利、黨委委員的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鄧小平認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他指出,通過民主政治建設,可以為兩個文明建設提供動力支持和政治保證。因為我們的國家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制度。這種制度,一方面保證佔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另一方面保證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在此基礎上,鄧小平還深刻闡述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在中國,必須堅持實行中國共産黨人所創造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必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

  第二,經濟建設中心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是鄧小平現代化思想的重要內容。他不斷告誡全黨:“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産力。”在此基礎上,他又闡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的直接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能否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民族的命運。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的直接目的是使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的財富屬於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三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産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産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産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第三,具體戰略國情化。鄧小平現代化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一切從國情實際出發。早在1979年初,鄧小平就提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開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經過幾年探索,到1982年,鄧小平明確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即:“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的論述包括以下內容:第一,中國的現代化不等於“西化”,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二,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不簡單地局限于“老祖宗”的個別論斷,不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立足國情實際,腳踏實地地探索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新路。

  鄧小平的國情化思想,還具體體現在“三步走”戰略上。1987年4月,他在會見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時,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産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為了實現“三步走”戰略,鄧小平和我們黨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一是整個經濟發展是以重點帶動全局,二是抓住時機發展經濟,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三是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後達到共同富裕。

  江澤民:致力於建黨治國的現代化

  江澤民同志堅持、運用和發展了鄧小平的現代化理論,針對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新的思想觀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在鄧小平現代化理論和目標的基礎上,又大膽探索,形成了自己獨具特點的現代化思想特點,其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建黨和治國方面。

  第一,致力於政黨現代化建設。所謂政黨現代化,就是指政黨適應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使自身的組織結構、思想觀念、功能機制、活動方式不斷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以促進黨的自我完善。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新的世紀我們黨面臨雙重任務,一是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二是實現自身現代化。對於中國共産黨自身的現代化,江澤民同志從隊伍素質、黨內民主、執政方式上都做了重要闡釋。(1)在黨的隊伍素質建設方面,江澤民要求用“三個代表”的思想把全黨武裝起來,實現隊伍素質的現代化。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考察廣東時,向全黨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只要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並帶領人民不斷前進。”“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産黨建黨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們黨建設隊伍指明了方向。(2)在實現黨內生活民主化方面,江澤民同志要求切實完善新形勢下的政治生活制度,實現黨內生活民主化。首先他強調要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指出“要把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同國情結合起來。”其次,他要求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指出要“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3)在黨的執政方式方面,江澤民提出要按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方針改革黨的領導制度,實現執政方式的科學化。江澤民關於執政方式科學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

  會制度,領導人民執政;二是健全多黨合作制度,實行民主執政;三是科學設置黨政領導職能,依法實施執政。

  第二,致力於治國方略現代化。江澤民同志的治國現代化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依法治國,一個是以德治國。“德治”和“法治”構成江澤民完整的治國方略。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來。他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今年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江澤民同志又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新論斷,並且要求“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相結合”。他説:“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以德治國。對於國家的治理來説,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法治屬於政治建設範疇、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範疇、屬於精神文明。二者範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思想是對我們黨治國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就在治國安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江澤民在鄧小平法治思想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相結合”,構成了完整的治理國家的方略。他強調的法,就是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事務,人民是治國的主體;他所強調的德,其基本內涵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為基本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以德治國思想的提出,是對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補充和發展,二者構成完整的思想體系。

  鄧小平和江澤民的現代化思想,始終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它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光芒燦爛。毛澤東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開拓者、締造者,所探尋的道路是史無前例的,他的“四化觀”奠定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發展的基礎;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受命于撥亂反正之時,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國情有機結合,在毛澤東“四化觀”的基礎上,開拓了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由毛澤東物質層面的現代化,上升到精神層面和政治制度層面;江澤民同志作為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把現代化思想引申到建黨、治國層面,高屋建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鄧小平、江澤民是繼毛澤東之後,在中國現代化史上的兩個重要里程碑。(作者單位:湖北省行政學院中共荊門市委黨校)(科技日報 崔光勝 徐益成)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