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國共合作 |
第一次國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同中國國民黨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國共産黨成立以後,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從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罷工達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員大罷工和京漢鐵路大罷工。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了勝利,但京漢鐵路大罷工卻遭到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我黨從“二七”血案中進一步認識到,沒有強有力的同盟者,要戰勝強大的敵人是不可能的。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中國資産階級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産黨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首先要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實行合作。關於建立統一戰線的方式,1922年7月黨的二大提出的設想原本是實行“黨外合作”,但共産國際駐華代表馬林卻倡議實行“黨內合作”,即共産黨員、青年團員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盟。這個倡議得到了共産國際的贊同。
1923年6月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全體共産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國共産黨人的參加與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大會通過了共産黨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大會選舉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産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候補執行委員,約佔委員總數的1/4。會後,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的共産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共産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幹改組或建立了各級國民黨黨部。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産階級的政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成了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組織。國民黨的“一大”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徵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後期,1927年7月,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右派不顧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宣佈與共産黨決裂,發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公開叛變革命,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