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把“油水關係”變成“魚水關係”——與全國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姜雲勝對話錄 |
新華社大連9月29電題:要把“油水關係”變成“魚水關係”——與全國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姜雲勝對話錄
新華社記者閻平
姜雲勝,今年54歲,是遼寧省瓦房店市炮臺鎮黨委書記。幾年來,在他和黨委一班人的帶領下,全鎮已興建企業408家,其中外資企業58家,資金到位1.4億美元。去年,全鎮社會總産值達48億元,財政收入37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680元。
記者近日來到炮臺鎮,採訪了全國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姜雲勝。
記者:炮臺鎮是如何開展“三個代表”教育活動的?
姜雲勝: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我們是鎮村“同上一班車”,上下同時受教育。在突出黨委15名成員和機關幹部這個重點的同時,讓村級幹部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共618人跟著學,使大家感到受益匪淺。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更加注重實踐,將“三個代表”落實在工作實際中。
記者:您認為如何解決當前農村比較突出的幹群關係問題?
姜雲勝:要想解決幹群關係問題,首先必須抓好班子,帶好隊伍,並且要“從我做起”。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凡是不準別人做的,我堅決不做。在班子和隊伍建設上,我們多年來堅持三條:一是不進城買房。黨政班子成員一律不準在城裏買房居住,誰買房誰就要離開鎮機關。多年來,大夥都能實心實意地在炮臺鎮幹,一心一意為建設家鄉出力。二是不坐小汽車下鄉。我本人春夏秋冬一直是搭乘摩托車下鄉,這樣方便快捷,什麼道都能走,一年車費也能省30多萬元,更主要的是克服了貪圖享樂和安逸的思想,與群眾貼得緊,靠得近。三是只講奉獻,不講索取。近十年來,上級批給鎮黨委班子招商引資的獎金達400多萬元,任何人沒有拿一分錢,都投到校舍建設和基礎設施上了,所有幹部收到禮品和紀念品都自動登記交公。
記者:作為一個最基層的鄉鎮黨委書記,應該注意什麼樣的工作方法?
姜雲勝:我認為,作為最基層的鄉鎮黨委書記,必須親臨一線,指導到位,搞好調查研究,防止決策失誤。這幾年,炮臺鎮每年都要搞上百個基建項目,每個工地我每天都要到現場察看兩遍;每個工程項目從預算到決算,每個細節都認真審核,一點也不含糊。于咀村張圈屯有300畝荒山一直沒栽樹,我問老百姓怎麼回事,他們説栽不活。我上山考察發現,過去栽樹坑刨得淺。我就親自拿鎬頭刨了一排樹坑,要求群眾按照我定的標準幹,培上土,澆足水,儘管遇到去年那樣的乾旱,5萬棵松樹苗成活率仍然達到90%。
記者:現在有的幹部不了解民情民意,您認為應該如何了解真實情況?
姜雲勝: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中,我帶領機關幹部搞了三次“五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等),通過搞“五同”使我看到,群眾當中確實有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解決。今年3月初,我和鎮裏同志在原鄧屯鄉李溝村大高屯搞“五同”,那天晚上我走訪了6戶困難戶,接待了17個群眾來訪。他們反映最強烈的就是這個屯130戶人家缺水的問題和交通不便利的問題。這個屯缺水缺到什麼程度呢?光聽群眾説,還沒有更深的感受。第二天早晨我起來準備洗臉,看到房東讓妻子把他洗臉用過的水喂羊,這對我震動非常大。我在現場就召開黨委會,和村班子一起確定了這個村的工作思路,決定投資80萬元為這個屯建一座小型水庫。群眾樂得合不攏嘴,奔走相告。我們在走訪中還發現李溝村世代不通公路,就修了一段3.3公里的柏油路。道路開通那天,李溝村數百群眾站在路兩旁慶賀,他們發自肺腑地高聲喊著“共産黨萬歲”,令人感動。自今年以來,我們通過走訪,已為群眾解決117個問題,辦實事231件。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中,我們為1.7萬戶農民建立了民情和致富檔案,以村級為單位,集體進行普查登記和保管,把家家戶戶的情況了然于胸。
記者:炮臺鎮是如何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
姜雲勝:我們經常用“當幹部是為什麼?在位幹什麼?離任時留下什麼”來提醒和警示幹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拼命幹活,清正乾淨。鎮機關幹部不管工作多忙,每年堅持參加勞動100天以上。我們的幹部經常是白天下基層下工地,晚上回機關處理公務,寫各種材料。炮臺鎮規定了嚴格細緻的黨風廉政責任制,機關還設立了警示板,一些不良傾向都要在警示板上做展示,警示犯錯誤的人,也警示大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