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的接力——三代領導集體的豐功偉績 |
從上海到嘉興,80年前,一個偉大的政黨——中國共産黨誕生了。80年風雨歷程,中國共産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傳承著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偉大接力,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強國富民之路。
近代的中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富強,進行著不懈的探索、不屈的鬥爭,但直到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才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産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在它的指引下,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中國人民在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浴血奮戰,挫敗了國內外各種反動勢力,贏得了8年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結束了中華民族百年的屈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穿越時空的宣言。五千年文明古國揭開了新的一頁。
面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包圍、封鎖和扼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大智大勇帶領站起來的人民,粉碎了一切敵對勢力的進攻,捍衛了年輕的共和國。翻身做主的人民揚眉吐氣,煥發出無比的創造力,在短短的時間裏,醫治好戰爭的創傷,發展起新中國自己的飛機製造業、汽車製造業、新式機床製造業等工業部門,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獨立的工業體系。在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新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氫彈,有了自己的人造衛星。並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果斷地將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成為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的兩大利器。改革的巨大波瀾從農村席捲到城市,釋放出中國人的巨大活力;對外開放也從深圳到沿海、沿江、沿邊延伸至中國的腹地。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帶領下,中國經濟實現了十年平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中國老百姓的存款在10年裏增長了18倍。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帶領下,祖國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就香港回歸簽署了聯合聲明;1987年4月13日,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使“計劃”與“市場”都成為發展經濟的手段。
1992年,黨的十四大,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決定了此後中國經濟的走向。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保持了人民幣的匯率穩定。在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發揚偉大的抗洪精神,戰勝了百年不遇的洪災。在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兩倍半於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2000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突破了1萬億美元,前進到世界第七位。在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2億多中國人告別了絕對貧困,中國人民終於步入了小康生活。在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地區穩定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的7月1日,世界將目光聚集在香港:江澤民作為百餘年來第一位中國元首,踏上了香港的土地。被列強割佔的中國香港回來了、兩年後被割佔的澳門也回來了,百年的國恥終於在中國共産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手中得以雪洗。
今天的中國,無論內政還是外交,無論國計還是民生,都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