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最新報道

優秀共産黨人

歷史時刻

革命聖地

  黨的建設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


  國民黨頑固派在軍事上進行反共摩擦的同時,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緊進行了反共的步伐。在尖銳複雜的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歷史環境下,為了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和抗日的民主團結,為了給中國人民指出正確的革命道路,粉碎國民黨頑固派在政治思想上的進攻,毛澤東在科學地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的基礎上,寫了《〈共産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在批駁頑固派反共謬論的同時,豐富和完備了中國共産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向全國人民闡明了共産黨對於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全部見解,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路線和綱領政策。

  從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出發,毛澤東科學地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特點。他指出,中國現實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

  毛澤東進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特點,“而所謂民主主義,現在已不是舊範疇的民主主義,已不是舊民主主義,而是新範疇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具體來説,從革命的陣線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十月革命開始的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經不是舊的,以建立資産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世界資産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從革命的領導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已經是中國的無産階級而不再是資産階級,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中領導權的這種歷史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標誌,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轉變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即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從革命的前途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毛澤東指出,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去完成後一個革命,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在這兩個革命中間橫插一個資産階級專政的階段也是“走不通的”。

  毛澤東的這些著作還描繪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制度的藍圖。他指出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在政治上,要建立“無産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在經濟上,要使一切“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這個共和國並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産,並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産的發展”;“這個共和國將採取某種必要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在文化上,要掙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思想的奴役,實行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些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既不同於舊的資産階級民主主義,又區別於社會主義。

  最後,毛澤東的這些著作還深刻地總結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這三個戰勝敵人的主要經驗。毛澤東認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人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毛澤東認為,“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係,就等於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總之,在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産黨人,進一步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和中國革命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區別為新舊民主革命,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和相應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標誌著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論述,使中國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和發展前途,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勝利信心,有力地指導和促進了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