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系列報道:為熒屏再添一抹亮色     
  2002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歌舞晚會,日前已進入最後的衝剌階段。在整個歌舞晚會的錄製當中,記者一直跟隨着這些為春節晚會而忙碌的人們,也發現了今年的歌舞晚會與往年大相徑庭之處,立意新、風格新、形式新,這新之種種,激發着創作者的熱情,也挑逗着觀眾的好奇。記者擷取了幾個真實的場景,以饗讀者。
  場景一:在涿州基地1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內,一條濃縮的生活街景上,聚集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設施,報刊亭、郵筒、咖啡屋、服裝店、過街天橋、理髮店等等。拍攝工作在繼續,時不時地能聽到“李沐”、“李沐”的喊聲。那個被叫做李沐的人,就是今年歌舞晚會的舞美設計。從接到通知到拿出設計草圖,李沐只用了兩天半的時間,方案一通過,他又立刻率工人進行具體施工。25天后當導演驗收時,在一群工人當中竟然分辨不出哪個是李沐了。已在舞美設計方面小有名氣的李沐,接這樣一個真實的場景設計還是第一次,怎樣讓一些看似乎常的東西為歌舞服務,讓舞臺流動起來,這是本次歌舞晚會的創新。既是創新,李沐就有了一種創作的慾望和衝動,這是對他的一種挑戰,是否成功,期待觀眾的評價。
  場景二:英東游泳館。在英東游泳館的水上搭建了一個圓形結構的舞臺,水上有浮橋,演員的表演水上水下交錯進行。扛着攝像機的譚鈞和師濤,剛一進入館內,機器就“罷工”了,他倆只得讓機器適應館內環境,並加上防水罩。潭鈞是個攝像高手,人稱“譚三晃”,據説他晃出來的鏡頭那叫一個美,一般人比不了;師濤雖説已有了四年拍攝歌舞晚會的經驗,但這樣的實景拍攝還是第一次。加了防水罩的攝像機擺弄起來不似往日那麼靈便,立體舞臺也讓拍攝角度不好把握,但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越是艱難越向前。還有一點讓他們受益匪淺的是,和他們一起合作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人,拍電影的技術手法,也使潭鈞和師濤大開眼界。
  場景三:涿州攝影棚。道具師趙元亮正帶着他的手下忙着給演員表演用的花船進行裝飾。説起趙元亮那也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大大小小的晚會參加了不少,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全方位立體的拍攝晚會。街長景點多,道具數量之多超過往年還在其次,麻煩的是所有用品要考慮前後左右,拍攝出來的效果,不能穿幫。以往舞臺演出都是道具設計出來後基本上就一成不變了,但這次不行,街景是實的,演員的表演是移動的,還要隨時根據導演的意圖重新組織,利用小飾品讓死的道具活起來,工作量比往年的晚會增加了不止是一倍,心思也還要巧。趙元亮邊回答我的問話,邊忙着手中的工作,一條被他們精心打扮裝飾過的花船贏得了當時在場人員的稱讚。
  場景四:涿州攝影棚後化粧間,化粧師徐晶正帶着三個助手給演員化粧。徐晶在中央電視臺已參加了很多次大型晚會的化粧工作,經驗不可謂不老到,技術不可謂不高超,這次的涿州之行,徐化粧師一幹就是10多天,而且每天都是最早到現場的人之一,化粧先行嘛!説起這次的創新拍攝,徐晶説,場景是變化的,演員擺脫了晚會演出的束縛,服裝介於晚會演出服和一般日常服裝之間,如何根據演員表演的劇情需要和服裝搭配上粧,是本次化粧難點。在實踐中,我也要不斷摸索經驗,力求符合導演、場景、演員服裝的變化。徐晶從1984年就開始做晚會,整天和一些名人打交道,但她的心態特別平和,一切以工作為重,面對有創意的晚會,化粧永遠都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雖然感覺很累,但充滿樂趣。
  2002年春節歌舞晚會的導演班子是年輕的,充滿活力的,他們打破以往歌舞晚會的禁錮,力圖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嶄新的風格、別致的形式,帶給觀眾一種新鮮的感覺。創新就意味着不走老路,就意味着有可能失敗,但吳楠、趙剛率領下的這群年輕人,他們不怕失敗,不怕觀眾評頭論足,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讓節日的熒屏更加亮麗,讓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中國電視報記者 趙代紅)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