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鎮江]《南朝石雕》 2002-118 |
12月27日 17:15 |
|
|
編導:高躍 高萱 攝像:張巍 張健
鎮江市的丹陽,地處江蘇省南部,瀕臨長江,京杭大運河滬寧鐵路,高速公路和312國道貫穿而過。
丹陽市是六朝時期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是時南朝齊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開創了南朝梁。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南朝齊梁帝王死後大多歸葬於丹陽,目前已知墓主的陵墓有十二座,其中十座帝王陵墓都遺存有石刻,共十一處,26件。
在丹陽帝王陵墓前你可以看到每座陵墓都設置有石刻、石獸,不同造型的石獸置於帝陵墓前,這些帶翼,有角的石獸分別是獨角的稱麒麟,雙角的稱天祿,無角的稱辟邪。他們象徵着帝王的權勢和威嚴和求福祿名籍驅邪除穢。
齊梁陵墓石刻獸體大的長,高都有4米重30余噸,小的長高不到2米,重約4噸,都是用整塊巨石雕成,這些世間並不存在的石刻獸物飽經1400餘年的滄桑,風化斷裂,有的還支離破碎,然而,由於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使它們至今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世間。
沿着蕭梁河北去十數裏,便到達齊梁帝王,故里東城村,村東南數華里內一字排列有齊,梁兩朝帝陵4座,其中最赫然顯目的是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建陵是南朝帝陵中石刻遺存最多的一處,共有四對八件。陵前神道依次到置石獸,石建築基礎,神道石柱和龜跌各一對。石獸北為麒麟,南為天祿,石建築基礎為四塊邊緣部分有“T”型碑眼的石塊分置正方形平面的四角,經現場所得得瓦當,瓦隴證實基礎上有原有石制有層面的建築物,石柱,又稱神道石柱,陵墓華表。柱身其上有矩形石額,上刻隸書“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南柱的為正書順讀,北柱的為反書逆讀。一正一反互為鏡中形象,被謂之鏡面對稱。矩形石額似被三重繩辮紋綁紮在石柱上。
修安陵是齊景帝蕭道生之陵墓,它坐落在丹陽市東北17公里的水徑山南面的仙塘附近,陵墓前的麒麟,天祿石刻是丹陽南朝陵墓石刻中最完整的一對.石獸守護在陵墓前510米的地方,東為天祿,西為麒麟,兩獸相對,均揚頸突胸,瞠目張口,神奇的曲線流暢的神韻,造就了石獸活潑的體型,多姿的形態。長尾巧妙地填補了兩足交錯形成的空間,增加了石獸的支撐點。短翼連有修長羽翅紋,組成厚大的羽翼,大有展翅即可騰空之勢。
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在今丹陽市胡家橋北一公里的獅子灣,陵南向,陵前存石獸兩隻,東為天祿,昂首挺胸,形象威嚴。額下卷須垂於胸際。翼面體卷雲紋,中有細麟,後為長翅,身上長毛捲曲似流蘇,垂尾內收後向右外旋,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獸。這頭雖無存的石獸,獸身通高仍有2.42米,形象不減雄健和兇猛,爪下小石獸似備利爪撕裂。
採訪
“對於這個陵墓華表在學術界有不同的認識,其中一種認識就是説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手法,根據中國文獻記載,早在堯、舜時期它設立了誹謗之木,古代的誹謗沒有貶義,就是你對堯和舜有意見的話,請你刻寫在木板上,它的形態是在一個木柱子上面,捆綁了一個木板,隨着時代的變遷,它的工人發生了變化,質地也發生了變化,木頭不能持久,它就變成石頭的,比較永久,那麼它的工人發生變化,除了誹謗之木的工人以外呢,以後發展成為交通的標誌。由此向上海200公里,就像這樣的標誌,在陵墓區它就成了一個具體陵墓的標誌,一看我們就知道這是太祖文皇帝的墓葬到了。 ”
前面我們所看的陵墓石刻都是齊朝的,齊朝石刻大多秀美雄健,它跟梁朝陵墓石刻的造型和工藝略有不同,修陵是梁朝梁武帝蕭衍之墓.
採訪
“這是梁武帝蕭衍修陵前的石刻天祿,頭上有雙角,下巴下有鬍鬚,它表現了四肢粗壯骨健肉豐,非常豪邁、舒朗,和梁文帝他父親的建陵石刻陵墓相比較,表現了齊、梁兩個朝代的不同風格,齊朝的石刻相應比較苗條、秀美,而梁代的豪邁、舒朗。”
南朝齊梁陵墓石刻無論從造型,還是從紋飾方面,都反映出它在藝術上的繼承和發展,也是丹陽一地出兩朝皇帝的見證。
|
責編:陳玥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