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情係再就業

素質與觀念——再就業必須過的兩道坎
09月11日 10:09

  花了近兩天時間,諮詢了500多個現場招聘的用人單位,王大名還是沒有找到自己期待已久的新工作。“我看不上的當然不幹,我看上的人家又不要我,總之找不到合適的。”在離開交流洽談會現場時,王大名對記者説。

  王大名今年42歲,原來是太原市某工廠的職工。他雖然沒有太高的學歷,但在廠裏也算是一個大能人,機床開得好,電工、焊工、鉗工也樣樣精通。因為所在單位一直不景氣,無奈出來找個新工作。太原市政府在濱河體育廣場舉辦的這次為期兩天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洽談會,參聘單位50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餘個,其規模之大,崗位類別之全,在太原市是空前的。王大名自己也説,這次交流會,開得很好。但好歸好,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是沒找到。原因究竟在哪?王大名説,電腦、通訊這些高科技行業咱幹不了;管理工作自己沒有經驗;政府部門又有學歷限制;家政、飯店等服務行業自己又不想去,掙多掙少不説,咱丟不起那個人。

  通過現場了解,類似王大名這樣乘興而來、失望而歸的情況還真不少。原因很簡單,“好”的崗位自己的個人素質達不到,或者不對口;“差”的工作又由於自己觀念問題不願去幹。在洽談會現場的太原市勞動保障局局長韓志隆告訴記者,目前再就業工作的很大一部分阻力就來自於求職者的素質與觀念,如果不挑不揀,或者説不要太挑揀,大部分人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太原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由於種種原因,傳統的機電、化工等行業普遍不景氣,許多企業都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在傳統企業裏炙手可熱的技術工人甚至管理人員都面臨轉行轉崗的問題。韓志隆介紹説,近年來,政府努力通過社區、學校等多種途徑對下崗職工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接受培訓後的再就業率達40%以上。但觀念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引導。

  從本次洽談會的情況來看,傳統意義上的“鐵飯碗”根本不存在了,但許多求職者還是抱有這樣的幻想,企圖找到一個旱澇保收、沒有顛簸和失業風險的工作。韓志隆説,要想從整體上改變再就業觀念,必須進一步深化人事、醫療、保險、養老等方面的改革,徹底打消一些人存在的幻想和攀比等不平衡心理,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自主擇業、合理流動的就業局面。這樣,許多人就可以打消顧慮,放下包袱,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張自強也是一家企業的下崗工人,與王大名不同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打掃衛生的鐘點工,每天上班兩次,每次兩小時,月薪400元。三十齣頭的張自強坦然地對記者説:“以前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沒能考上大學。現在單位不景氣,自己沒有別的本事,就先隨便找個工作幹吧。再説鐘點工也沒什麼,自己勞動掙錢,沒什麼見不得人的。現在國家取消了高考年齡的限制,鐘點工的優點就是時間富裕,每天4個小時以外的時間都屬於我自己,可以復習功課,説不定還能圓一下自己的大學夢。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找工作的選擇餘地就大多了。”

  張自強的話令人回味。許多事情都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來説,提高素質難,更新觀念更難。但無論如何,他們必須過好這兩道坎。或許,這也是今後每一個人都需要過的兩道坎。


責編:復蘇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