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情係再就業

從打工妹到董事長——黃友春的上海傳奇
09月11日 11:33

  上海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來自各地的移民創造了這座城市無數的文化傳奇與商業傳奇。黃友春,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安徽打工妹,來到上海的10年間,就從街邊餛飩攤的小攤主起家,成為了海侖賓館(四星級)、和平飯店(五星級)和海鷗飯店(準四星級)等多家高檔賓館美容美發健身中心的經營承包者,她用自己的行動演繹了一段新上海創業傳奇。

  割不斷的上海緣

  初見黃友春,很難將其同名片上的“董事長”頭銜聯絡起來,眼前的這個30來歲的女子謙遜而又和藹,甚至仍然保有一種遠離都市的質樸。在她乾淨的臉龐上,你看不出一個一無所有的外鄉人在上海奮鬥10年的艱辛,有的只是樂觀和堅強。

  黃友春出生於安徽岳西的一個貧窮的小鎮,兄弟姐妹共有9個,童年的生活留給她的最深印象便是貧窮。友春説她打小時侯起就聽説過上海,知道上海有一個很漂亮的地方叫外灘,雖然當時的她從沒想過將來會在上海打拼,但“要麼不出去,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的念頭已經在她的腦海中紮根。

  也許是和上海有一種割不斷的緣,90年的時候黃友春到上海來看望她在浦東當兵的哥哥,並認識了與他哥哥同寢室的上海兵小聞,就這樣,他們從相知到相戀,雖然小聞的父母曾嫌棄友春是個外鄉人,而友春的父母也擔心女兒遠嫁他鄉會受人欺負,但最後一對有情人還是衝破了家庭的阻力走到了一起,友春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上海媳婦。

  “大城市的精明我不學”

  然而“萬事開頭難”,初到一個陌生的大都市,沒有戶口,沒有學歷,也沒有工作,這讓聰慧的黃友春渾身不自在。在丈夫的幫助下,黃友春擺過餛飩攤,也做過夜排擋,然而讓丈夫欣喜的是,友春在這方面似乎有一種天賦,隨便做什麼生意,她總能搞得紅紅火火的。別人賣2元一碗的餛飩,友春賣10元一碗,照樣供不應求。講到訣竅,友春説得很實在:“我的餛飩餡料好,而且桌上放著餐巾紙,看著乾淨。”

  但是餛飩攤和夜排擋都是無證經營的攤點,經常被衝,也不是謀生的長久之計。這時,丈夫又替她拿了主意:要在上海謀生,必須要有一技之長。於是,黃友春被丈夫送去學了美容美發。

  那是90年代初,做這行的人中很少有外來打工者,在整個理髮店裏,只有黃友春一個是外地人。回憶起當年做學徒的經歷,黃友春頗有些自豪地説那似乎是她的天賦:第一次替人洗頭的她手法卻特別嫻熟,師傅竟然讓她教店裏另一個老員工。然而黃友春也並非僅憑著這點天賦,那時每天晚上都要有一名員工留下來打掃衛生,別的上海女孩子都出去唱卡拉OK,或者吃飯去了,只有黃友春每天都留下來打掃。黃友春説,我到大城市來,這裡的一切都值得我學習,但有一點我不會學,那就是“精明”,也許就是這種不怕吃小虧的精神,造就了現在的黃友春。

  黃友春雖然學歷不高,卻有著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幾乎所有和她打交道的人都交口稱讚她的為人。在理髮店,她的真誠和善也贏得了眾多顧客的眷顧,甚至很多老顧客寧願排著長隊也要讓她理髮。鋻於黃友春的特長,理髮店的老闆乾脆把整個店的記帳、收銀等管理都交給了她。在友春的打理下,理髮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月營業額最高達到10萬元,而老闆給她的工資也高達5000元。

  從小老闆到董事長

  然而好景不長,黃友春打工的理髮店因為市政動遷被拆除。不過這時的黃友春已經不再慌張,因為手裏有了美容美發這門技術。在丈夫眾好友的幫助下,他們投資10萬元在中山公園附近開了一家理髮店。雖然店堂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理髮店的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軌,而且贏得了附近居民甚至白領的喜愛。1998年,理髮店所在的大樓負責人得知海侖賓館美容美發廳招租的消息後,極力推薦黃友春去經營。

  一家小理髮店的經營者去承包四星級酒店的美容美發廳能行嗎?最初,賓館管理層表示了極大的懷疑,因為在此之前有許多名牌公司,因不能適應賓館的管理最長不超過1年便撤離。然而經過2個月的考察和協商,再加上到上海後就始終陪伴著黃友春的神奇的人格魅力和那麼點運氣,海侖賓館管理層終於接受了黃友春。為了紀念這個源於海侖賓館的歷史性突破,黃友春給自己起了一個英文名字“Halen”。

  如今,黃友春美容美發健身中心已經在海侖賓館“駐紮”了4年,而且還在和平飯店、海鷗飯店都佔據了一席之地。黃友春説,她還打算進駐滬上另兩家五星級酒店。自稱對自己的事業沒有什麼遠大目標,也不喜歡和別人去競爭的黃友春,正是憑其量力而為的平和心境在強手如林的大上海獲得了成功。


責編:李莽   來源: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