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情係再就業

私企已成上海失業人員再就業主要渠道
09月11日 12:50

  解放日報消息:上海私營經濟再創輝煌,今年上半年實現産值1741.4億元,上繳稅收78億元,佔全市稅收總量的11%。其實,當私營企業創造著財富,為社會貢獻稅收的同時,他們也在創造另一種輝煌: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僅6、7兩個月,上海私營企業就提供了60543個就業崗位。去年本市開展“凈增10萬就業崗位”的市府實事項目,私營企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全年吸納城鎮勞動年齡段就業人員14.1萬人。私營企業已成為國有企業富餘勞動力的重要“接盤手”和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主渠道。

  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告訴我們,最近三年以來,我國的私營企業提供了1200萬個新增崗位。國有企業改革,我國下崗職工3500多萬人,私營企業累計消化了3000多萬。還有一份半年前的調查表明:在全國,至少有9000多萬人在私營企業就業。另據市工商管理部門統計,目前上海20多萬戶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超過230萬,接近於全市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三分之一。

  私營企業的勞動力容納能力、單位投資新增加勞動力都大於大型國有企業;同時,如今的私營企業也開始吸引了高素質人才的目光。以前大學生到私營企業就業總是顧慮重重,擔心私營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小打小鬧,個人沒有發展前途;同時懷疑私營企業管理不規範,家族制或一言堂明顯,“內外有別”,福利待遇等沒保障;還害怕私營企業待遇低、工作不穩定、制度朝令夕改,辦公環境差。而現在的私營企業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才市場的薪資調查已經表明,私營企業中高級管理層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資企業不相上下,私企靈活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手段甚至為人才創造了比在其它企業更好的個人發展空間,在私企工作也不用再擔心四金交納等個人保障問題。近兩年,國家還開始鼓勵向私營企業開放畢業生就業門路,因此,來自人才市場的消息是,今年80%希望引進人才的私營企業最終如願迎來了大學畢業生。上海紫江集團6000名員工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了三分之一,其中碩士、博士就有300多名。

  私營企業已經成為就業主力軍,而且隨著改革進程的進一步深入,這股力量只能加強,不可削弱。原因是:第一,國企改革必然繼續導致大量國有企業的冗員要下崗,雖然政府有“三條保障線”等措施維持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但要根本解決問題,還得想辦法讓他們找到新的工作崗位。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言:如果把眼界局限于國有經濟的範圍內,下崗職工分流問題將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事實告訴我們,出路在於發展私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

  第二,隨著産業結構調整,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産業就業已成必然。城市下崗職工的分流遇到了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這個大潮的“頂托”,要為他們創造工作崗位,解決的辦法也唯有依靠民間力量,大力發展中小企業。

  就業蓄水池,私企來打造。在全國就業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際觀察私營經濟的社會作用,結論已很清楚,我們的行動只能是:為私營經濟安上高性能馬達,促其快速飛跑。(夏欣)


責編:陸玨如   來源:解放日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