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中國實錄

劉振華:“煤老大”也要“高精尖”--《經濟半小時》專訪山西省省長劉振華
10月30日 22:05

  趙赫: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經濟半小時》。今天我們《中國實錄》報道組來到了山西省。一説到山西,大家腦海裏恐怕一下子就會想到煤炭這兩個字。因為大家都知道山西省是一個煤炭大省,怎麼個大法呢?我這裡有一組數字:山西煤的儲藏量佔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産量佔到的全國的四分之一,全國70%以上的外運煤都是來自於山西省。那麼還有一個數字也是讓山西人非常驕傲,就是山西的焦炭佔到全球焦炭交易額的一半以上。然而就在山西省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自己煤炭資源的同時,也為自己留下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但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面對這些問題,山西人沒有退縮,而是進行了一場可以説是脫胎換骨的革命。正是在這樣一場革命當中,他們逐漸形成了一條以煤為中心的能源産業鏈。他們是如何實現這種轉變的呢?今天我們請來山西省省長劉振華同志和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

  劉振華,1940年出生,山東省萊蕪人,1966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機械系,1982年任遼寧撫順鋁廠黨委副書記,1986年任遼寧省撫順市委書記,1995年1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務副省長,1999年6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2000年1月當選為山西省省長。

  趙赫:我記得80年代我第一次到山西來採訪的時候,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大賓館裏頭住滿了全國各地到山西來要煤的人。當時如果能從山西拿到煤的話,也可以説這個人的能耐非常大。90年代,當我再次到咱們山西來採訪的時候,這個想法發生了一些變化。我覺得我們山西人對煤的這種自豪感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強烈了。這前後不到十年的時間,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您能説出其中的原因嗎?

  劉振華省長:我是這麼想的:一方面是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那個時期是由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的市場。那麼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我們自身的原因,在面對那種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們沒有適時地進行結構調整,我們那些小煤礦照挖不誤,所以形成了總量過剩的狀況。

  趙赫:我這裡還有一封信,是一個孩子寫給劉振華省長的。他在這封信裏是這樣説的:“敬愛的劉振華爺爺您好,我是山西省霍州市第三中學八十二班的一名學生。我們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是搞煤炭運輸和開小煤礦來維持生活,特別是小煤窯非常多。在我回家的時候,我經常會注意到空氣中的灰塵比我小時候多得多,不遠的地方什麼也看不清。我希望您能來我們這裡查看、治理。”在信的末尾他還寫了一句話:“我悄悄地告訴您,我爸爸也開了一個小煤窯。”聽説您還在這封信上做了批示?

  劉振華省長:有這回事。我看到這封信以後,應該説還是很受感動,也很受教育。這麼十幾歲的娃娃就能夠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政府有什麼權利不去重視這件事情?所以我立即就責成省環保局、省國土資源廳、省煤炭局,請他們認真研究解決好這個問題,也由此帶來了我對環境問題的新認識,所以抓環境保護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勁兒都足了,這就是他對我的教育。

  趙赫:一個學生教育了省長,那麼教育省長的這個學生膽也挺大的,今天也來到了我們現場。安強同學,你知道劉爺爺在你的這封信上做了批示之後,你是怎麼想的?

  安強:我非常感動也非常激動,因為劉爺爺,劉省長平常事兒非常多,還能抽出時間批示我給他的信,就是非常激動。

  劉振華省長:我也挺替你擔心,怕你爸爸知道了這個事揍你一頓。

  趙赫:劉爺爺説了,在信的末尾給你爸爸告了一狀,你爸爸今天來了嗎?

  安強:這就是我爸。

  趙赫:你好。省長有這種擔心,擔心孩子告了你一狀,回家會不會打擊報復?

  安強父親:不會,因為孩子也教育了我。我兒子思想比我高,環保意識比我高,所以我沒有理由打孩子。

  趙赫:你現在做什麼工作?

  安強父親:我現在搞汽車運輸。

  趙赫:比你開小煤窯的時候,生活上,在經濟收入上發生了一些什麼變化?

  安強父親:差不多吧,跟幹小煤窯差不多。不過現在國家不讓搞了,我也就不搞了,轉産了。

  趙赫:我想很多的觀眾可能會跟我有一樣的想法:既然煤炭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不利因素,我們乾脆把這個産業放棄掉算了。否則的話,恐怕您頭上的白頭髮又會多出幾根?

  劉振華省長:這個問題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山西的問題不在於是不是挖煤,而是在於我們怎麼做好山西這篇煤炭的文章。過去我們挖煤是80年代牛得不得了,90年代低頭哈腰,現在我們怎麼辦?那就是要把煤炭的文章做好,不再走過去那種賣初級産品的路子,而是通過我們對這樣一些産業、産品進行改造,使它升級換代。我想這樣我們的煤炭仍然會重新發揮它的光和熱。

  趙赫:我想,正像劉省長所説的這樣,關鍵的問題不在於我們要不要煤炭,而是在於怎麼尋求一條新的好的發展之路,那麼這條路找到了嗎?

  背景新聞:

  小型的土法煉焦,可以説是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一種行業。在臨汾市的洪桐縣,許多人也紛紛支起了煙囪建起了煉焦廠。由於這種小規模的焦化企業在生産過程中原料的使用浪費過大,給環境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成了臨汾市焦化産業升級的一大障礙。今年六月,臨汾市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整治。

  記者:觀眾朋友,這裡是臨汾市洪桐縣的侍莊村。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也就是大家剛才從鏡頭當中所看到的那個地方。當初那種濃煙滾滾、煙囪林立的情景已經不復存在了。為了産業結構調整,臨汾市下決心取締了這些小企業,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與此同時,他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據資料顯示,2000年以來臨汾市共炸毀了這種煙囪1400多個,僅此一項就損失煉焦廠的投資3億多元,影響産值20多個億,稅收1億多元。

  衛小蒼1995年在洪桐縣的趙城鎮投資30萬元建起了一個小型煉焦廠,臨汾市産業結構調整前已發展到年産焦炭7.8萬噸,資産800多萬元的企業。由於企業規模與省裏的年産45萬噸焦炭的規模要求差距很大,關停時自己怎麼也想不通。

  衛小蒼:當時想到自己經營多年的焦廠轟隆一下,一二百萬塊錢就沒有了,心理特別難受。炸的時候從辦公室就沒出來。

  對於衛小蒼的這種情況,洪桐縣和臨汾市的領導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幫助。

  衛小蒼:領導上談話,組織我們出去參觀學習,了解了好多。

  就在不久前,衛小蒼又投資1.4億元,建起了年産50萬噸的機械化的煉焦廠。

  衛小蒼:原來是太浪費資源,你像這些煤氣、焦油都浪費掉了。現在新廠建成了,從這個煤氣、煤焦油、酮苯直接回收了,這樣划算。既不浪費資源,對環保也好,這個回收多了,利潤也高了。煤氣可以發電,我現在還有個電廠。

  看著這又重新矗立起來的煙囪,看著這將要完工的廠房,衛小蒼的心裏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趙赫:在進行這樣的調整過程中,您認為我們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劉振華省長:我認為最大難題還是關小的,包括小煤窯、小煉焦,再難我們也要堅持搞下去。從98年開始,我們到目前恐怕關掉小煤窯大體上在五千多個。

  趙赫:五千多個小廠礦,一個一個去炸掉有多麼難?我這裡有一張照片,大家一看就清楚了。這是一張當時我們的工作人員去炸掉小煉焦、小廠礦的時候一個情景。當要炸掉這根煙囪的時候,一個人,當地的百姓爬到煙囪上,誓與煙囪共存亡。今天拍攝這張照片的記者我們也請到了現場。

  《臨汾日報》記者:30多米高的煙囪,他爬到20多米高,他就在那裏説了:“如果你們要炸煙囪,我就跳下去。如果你們要炸煙囪,我就摟著它一塊兒炸。”大熱天的時候,給他做工作做了一個多小時,一個多小時之後業主終於同意下來,下來以後最終還是把這根煙囪炸掉了。

  趙赫:就是這樣,儘管這麼困難,我們還是一個一個地克服了。剛才我們節目當中也看到了,衛小蒼他是炸掉了小廠來建設大廠,今天我們把衛小蒼也請到了演播現場。衛小蒼你好,你當時知道劉省長下令要炸你這個煙囪嗎?

  衛小蒼:省裏傳的精神,必須得縣裏執行,就是要炸煙囪。

  趙赫:你當時對劉省長有什麼意見?今天面對面提一提。

  劉振華省長:毫不客氣地講吧。

  衛小蒼:當時心裏有點兒捨不得,自己經營了多年的小廠一炸就沒有了,心裏確實不是滋味。但是反過來一想,反正是都要炸的,晚炸不如早炸。把小的炸了既符合國家政策,又符合環保要求,現在反過來想,得感謝省政府和劉省長。

  劉振華省長:我給你鼓鼓掌。

  趙赫:劉省長,我們知道在進行煤炭産業結構調整的過程當中,有些規劃説起來好做,但是這些規劃的思路執行起來非常難。這樣的問題我們是怎樣解決的?

  劉振華省長:在山西講叫做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合理佈局、擴大出口、增加效率,逐步地實現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我帶來幾樣産品,請你們看一看。這是我們過去賣的煤,挖出來的煤就賣,這個大體上的利潤在十塊錢左右。這個是焦炭,焦炭現在大體上它的利潤在四十塊錢左右。這個是水煤漿,加工之後的水煤漿,要和原煤比,它的利潤大體在八十塊錢左右。所以加工以後和不加工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且這種加工之後,滿足了市場的需求。這個你知道是什麼嗎?

  趙赫: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是什麼。

  劉振華省長:你打開聞一聞。

  趙赫:很嗆,這有一點像汽油的味道。

  劉振華省長:你講對了,是油。

  趙赫:這個難道還和煤有關係嗎?

  劉振華省長:對,這個就是從煤裏提煉的。這是連順公司和我們煤化所一起搞的,在實驗室裏實驗出來的産品。

  趙赫:確實,山西省在進行煤炭産業結構調整這個過程中想了很多的辦法,除了這些産品向著精細化方向去發展之外,我們還有哪些高招?

  劉振華省長:我們現在搞第一叫做煤電聯産,就是利用西電東送的機會,我們變輸煤為輸電,所以建設大型的坑口電廠。這次西電東送的六個項目山西佔了四個。第二個方面就是把單一的賣煤變成煤電鋁聯産。煤電鋁聯産主要是生産電解鋁,我們有了煤炭就可以發電,發了電就可以搞電解鋁,我們有鋁的資源,所以這樣的話,山西搞煤電鋁聯産形成的電解鋁,在全國就有極大的競爭優勢。目前我們搞了30萬噸,到十五期末會有很大的增長。所以到那個時候,我們山西可以毫無愧色地講,是中國的鋁工業基地之一。冶金行業能夠建成全國的三大基地:第一叫做不銹鋼基地,第二叫做鋁工業基地,第三叫煤工業基地。

  趙赫: 剛才劉省長説了這麼多,應該説跟我們節目一開始,説以前那些不高興的事情時表情大不一樣了,越説越高興。為了增強大家的這種信心,我們《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還製作了一個片子,就是剛才省長説到的煤變油。我們的記者在連順進行了採訪,一起來看一下。

  背景新聞:

  在朔州煤基合成油基地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程建設已經全面鋪開。據介紹,這個基地的建成不僅會加快山西煤炭生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高技術高環保型轉化的步伐,而且還會促進山西的産業結構的調整,拉動經濟發展。

  在朔州山陰縣的連順煤基合成油基地的輸煤工程工地,記者看到,2000年7月投資7800多萬元的為合成油提供原煤的輸煤項目,已經初步建成。全長2900多米的輸煤線路從原煤産地,經過高架後,穿過856米的隧道,直接把原煤從山的北面輸送到山南面的合成油基地的原料庫。將每噸原煤的運輸費用由繞山而行的15元,下降到現在的不到1元。這條線路建成後,將形成每年1000萬噸的原煤輸送能力。

  負責此項工程的山陰縣人大副主任白文浩告訴記者: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克服了地形複雜,山高坡陡而且缺水缺電很多的困難,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施工,目前進展順利。

  用煤炭合成石油,是一項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産品。山西省政府看準市場上液體燃料需求十分龐大這一前景,利用省內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一優勢,與中科院緊密合作,生産煤基合成油。目前在太原的千噸級合成油平臺試驗進展順利,這個項目的建成,將使朔州成為年産500萬噸的煤基合成油的生産基地。


  趙赫:通過剛才大家的交流以及我們記者所捕捉到的新聞,我們都可以看出來,山西省在煤炭産業結構調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已經見到了實際的效果,有些是即將會見到效果。隨著我們煤炭産業結構的調整,我在想我們其它的這些行業是否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

  劉振華省長:山西結構的調整絕不僅僅是煤炭,應該説我們在第一産業上,農業上我們進行了調整;第二産業裏面除了煤炭之外,還有建材、機電、化工、冶金等等都在進行調整;我們第三産業也在進行調整,特別是以旅遊為重點的支柱産業的這些第三産業機構也在進行調整。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在座的朋友們,這些調整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産生巨大的效益,山西人民就能夠從中得到實惠,我們支持國家的建設,也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趙赫:今天劉省長和所有關心山西經濟發展的朋友們一起探討了山西煤炭産業結構調整的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山西人民在這場調整過程當中,經歷了許多的困惑和陣痛。那麼在經過了這些困惑和陣痛之後,他們也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經濟之路。此時此刻我想到一首歌,以前曾經廣為傳唱,也非常好聽,就是《人説山西好風光》。在這首歌裏,有這樣一句歌詞:“站在高坡向遠望”。我想用這樣一句歌詞形容我們今天山西人是最恰當不過了。我們因此也可以相信,未來《人説山西好風光》一定會再度唱響。謝謝劉省長,謝謝大家。


責編:楓聆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