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中偉:田間地頭侃侃致富經 |
10月28日 22:15 |
|
|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專訪四川省省長張中偉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的特別節目《中國實錄》。我們現在是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四川省洪雅縣的大安村,今天還有一點小毛毛雨。這樣的天氣裏頭,我們看周圍的環境應該説是更加漂亮了。但是這樣的環境其實對於我們山區的老百姓來講,可能真的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因為在山區裏頭我們很難找得到一塊非常平的、很好的耕地,那麼在這樣的地方,當地的老百姓怎樣生活、怎樣致富呢?其實關心這個問題的還有很多人,比如説我們四川省的省長。我們今天就和四川省的省長張中偉一起來擺一擺龍門陣,聊一聊這個話題。由此進入論壇>>
張中偉,1942年生於四川都江堰,14歲開始參加工作,從手工業社會計做起,擔任過各級基層領導,包括彭縣縣委書記,溫江地委書記、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四川省農牧廳廳長,四川省副省長等。從2000年開始任四川省省長。
張省長::給洪雅縣的奶業“做廣告”
主持人:生於四川,長于四川,60歲的張中偉省長對四川的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先問一下咱們現場的老百姓,因為現場有來自大安村的也有來自周圍很多村的老百姓,大家認不認識咱們張省長?
老百姓:認識,認識張省長。
主持人:張省長,你以前來沒來過大安村?
張中偉省長:大安村今天我是第一次來,但是洪雅縣我是多次來。
主持人:洪雅縣來過很多次,但是大安村還是第一次,是吧?
張中偉省長:對。
主持人:你知道大安村現在用什麼來招待貴客呢?
張中偉省長:這個我還不知道。
主持人:我一來以後也很意外,比如這些山貨,這個核桃、板栗、橘子。這個倒是不奇怪 ,我奇怪的是他們招待客人不用茶,用什麼呢?我給您倒一點看,這一倒你就知道他們用的是新鮮的牛奶。你要不要嘗一嘗?
張中偉省長:很鮮啊。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採訪應該就從這個牛奶開始。因為這個牛奶背後有我們大安村農民致富的很多故事。我們先來看一個小片子。
洪雅縣大安村是四川西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每天清晨,把人們從夢中吵醒的不是雞叫聲,而是此起彼伏的牛叫聲。
每天早晨7點,鮮大洪都會出現在這條小路上,他必須準時給他的四頭奶牛擠奶。現在,這四頭奶牛是鮮大洪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大安村村民鮮大洪:一頭牛一年就是擠奶,我的頭胎牛可能就是 4000元錢的樣子。
鮮大洪和他妻子在這四頭牛身上非常用心,每次喂飼料都要用秤稱得分毫不差。
鮮大洪的妻子:稱少了就擠不出奶,奶産量要降低 。每天要吃兩斤,就稱兩斤,多了吃了也可惜。
實際上在三年之前,鮮大洪見都沒見過奶牛。那會兒他和其他村民養的都是水牛。因為水牛是種水稻不可缺少的幫手。可是養水牛、種水稻並沒有讓大安村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那會兒大安村是洪雅縣的貧困村。現在大部分村民已經不再種水稻,漫山遍野的梯田里長的都是上好的牧草,而這些牧草都是用來喂奶牛的。現在大安村有170戶農民飼養奶牛,全村一共養了700多頭奶牛。依靠養牛,大安村已經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人均收入從1998年的1700元增加到2001年的2450元。村裏老百姓編了個順口溜:一戶兩頭牛,三年一棟樓。
主持人:張省長你看,鄉親們看到自己養牛的情景都特別高興,你這杯牛奶就是我們剛才片子裏演的那個鮮大洪他們家的奶牛産的。鮮大洪今天也在現場。
主持人:鮮大洪你好,你這個牛奶是今天中午剛産的嗎?
鮮大洪:是剛産的,剛擠出來的。
主持人:煮過了嗎?
鮮大洪:煮過。絕對放心,吃了絕對沒事。
主持人:我們應該放心,我在你這喝了好幾天的牛奶了,好好的,一點問題都沒有,絕對沒問題,不會拉肚子。張省長,有沒有想到來這裡以後會用牛奶來款待你?
張中偉省長:我也想到了。
主持人:為什麼呢?
張中偉省長:因為洪雅縣是我們省的奶牛基地,現在已經成為廣大農民增收的一個門路,所以也想到了他們會用牛奶來招待我。農民的食物結構也開始在改變。
主持人:對農民,你一般下去調查的時候會了解什麼樣的情況呢?
張中偉省長:我現在最關心的是農民增收問題,特別是如何從實際出發,面向市場調整結構,所以我想請教他這個問題。
鮮大洪:我沒有養奶牛之前種莊稼,種來只夠人吃,就發愁孩子的讀書,油鹽醬醋都成問題,種糧食只夠吃,別的就都沒錢了,根本沒有經濟收入。原先想的就是我這輩子如果能夠買上一個摩托車,或者説買上一個大彩電,這輩子就算值得了。現在我在一年之內就把這些東西全部買齊了。
主持人:你一年之內就買齊了,那你這一輩子的願望在這一年就實現了。
鮮大洪:但是現在又不是這樣子了,現在就是想再過幾年修一個樓房。
主持人:要蓋樓房,以後這個是你最大的願望。
鮮大洪:對。
主持人:祝你早日蓋起這個樓房。
張中偉省長:今天能喝上這杯牛奶,我認為是來之不易的。
主持人:來之不易。如果養了這麼多奶牛,産了這麼多牛奶,將來會不會賣不出去?
張中偉省長:要增強我們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要面向市場來調節,要根據需求來拉動。洪雅縣之所以現在奶牛發展得比較好,很重要的就是有一個龍頭企業來帶動。
主持人:洪雅縣的副縣長,董副縣長也來了。董副縣長你看,剛才省長也提到了,咱們洪雅縣是有一個龍頭企業來解決咱們整個洪雅縣,包括大安村在內的養奶牛的農戶的牛奶銷售問題。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企業,能夠把整個縣的農戶的奶牛産的牛奶都能解決嗎?
洪雅縣副縣長董望年:現在我們日處理畜奶的能力已經達到了150噸以上,現在我們洪雅的農民交售到新陽坪公司的奶只有100噸左右,還不夠。
主持人:還不夠,大夥看來還得繼續養牛,多養點牛。
董望年:還有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産品完全供不應求,現款都買不到貨。所以我們的老百姓完全可以大膽地養,放心地養,完全沒有問題。
主持人:這下老百姓放心了。但我還有一個擔心,我這兩天在村裏問,他們説養奶牛也是個技術活,比如説最絕的是,養奶牛是重女輕男,只能生母牛,不能生公牛。我覺得這個技術很難的,有沒有在技術上給我們農戶做一些指導呢?
董望年:有的。我們縣上專門成立了一個奶牛發展的服務公司,它主要是針對咱們農民發展奶牛從事服務工作。我們制訂的是六包一扶持的政策。六包就是包技術培訓、包草種的供給、包優質奶牛的選育、包配種、包醫療,就是管生男生女,還有包産品的收購,最終如果老百姓遇到什麼天災人禍,有死掉的淘汰以後,咱們還有一個政策,對受災的養牛戶實施扶持。
主持人:謝謝董副縣長。我還得問一下咱們鄉親們,咱們以前養奶牛之前,喝沒喝過牛奶,有多少人養奶牛之前喝過牛奶?沒有。現在有多少人喝過牛奶?舉手看看。都喝過。好喝嗎?愛喝嗎?
觀眾:愛喝,好喝。
主持人:怪不得都這麼精神,説話都那麼整齊。張省長,我還給你介紹一下孫朝忠,這就是咱們大安村的村支部書記,大安村整個的養牛就是孫朝忠帶起來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叫他牛司令。你們這個養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安村黨支部書記孫朝忠:我們養牛是從1999年的2月份開始的。
主持人:剛開始養牛的時候,村民們有沒有反對的?
孫朝忠:當時反對的人較多。
主持人:反對的人很多,為什麼?
孫朝忠:因為奶牛它的投資比較大,群眾擔心的就是喂了奶牛要種草,那吃飯問題怎麼解決?主要擔心這個問題。
主持人:我們來問問省長,張省長,我覺得剛才孫朝忠説的這個問題,如果咱們大規模地都改種了草,不種糧了,我看這個村裏幾乎已經沒有種糧的了,是吧?那麼如果這樣的話,大家的吃飯問題怎麼解決?
張中偉省長:關鍵問題就是要尊重農民的經營自主權,要面向市場來調整結構,也就是説種什麼就像大安村一樣,種什麼有時候也是要農民自己來決定的。農民自己來做決定,政府有點引導就行。而且現在農民種的都是商品,跟過去不一樣。他是為賣而産,為賺而賣,他種的東西是要賣的,賣還要賣好價錢,這樣農民才能增收,所以要發揮他自身的優勢來種。他通過發展奶牛增收了,然後他又從市場上購買回糧食,這個又為種糧食的一些農戶騰出了市場空間。比如説我們率先在全國實施退耕還林,現在我們已經退耕了800多萬畝,但是四川的糧食供應,市場供應仍然貨源充足,沒有對糧食有任何影響。而且我們的糧食現在質量越來越高,這中間就有個市場在選擇。實際上喝了牛奶,吃了肉過後,糧食的消耗量相對就減少了,營養結構變了。我們的畜牧業在全國發展是比較好的,我們人均肉食品佔有量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但是我們人均喝奶量是低於全國水平的。
主持人: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喝奶量也要高於全國水平。我到村裏的時候,村民還跟我講,你別看我們四川人過去個子矮,我們以後多喝牛奶,估計很快個子就高了。
張中偉省長:當然現在四川人個子也高了。
主持人:你剛才説到保護環境,我覺得也很重要。你看這花溪河,我前兩天專門問了,這個花溪河是流到清依江,最後要流到長江裏的,所以它也應該屬於長江上游水土保持的區域範圍。
孫朝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際上都是長江的一些支流,而且地處上遊。我們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當中,不僅要把四川建設成西部的經濟強省,同時要建成長江上遊的生態屏障。就是這個清依江,沒有實施天然林保護以前,如果一下大雨,幾天甚至個把禮拜這個水都是渾濁的。現在通過退耕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下了一場大雨過後,兩三天水就清了。
主持人:其實我覺得我們攝像現在就可以拍一個江水。昨天晚上剛下的大雨,今天上午還在下雨,但是江水並不是太渾。跟保護也是有關係的。
張中偉省長:對。所以借此機會,我也給大安村給洪雅縣的奶業打個廣告,喝它們的奶是最放心,生態環境很好,綠色牛奶,貨真價實,真正是生態食品。
主持人:省長的廣告可是非常值錢的。其實張省長,我發現談起農業來,你真是如數家珍,而且在前兩天我們剛到四川的時候,張省長就特別提出來,一定要帶我們到基層去看一看四川省的農業的狀況,今天上午我們《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剛和張省長從基層回來,我們看一看張省長帶我們到底看了什麼。
張中偉省長的調研
在來到洪雅縣之前,我們隨同省長張中偉帶隊的四川省農業産業化調研小組在廣漢市進行考察。2年前,張省長親自批示廣漢成為四川省實行糧食收購訂單農業的試點之一。如今,張省長欣喜地發現,廣漢市不僅通過糧食部門和農戶簽訂收購訂單,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而且建立了一家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川糧米業股份有限公司,將糧食資源打出了市場品牌。離開川糧米業公司,張中偉省長一行來到了廣漢市的綠科高科技農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以綠色無公害蔬菜營銷為龍頭,在省內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産業化經營,帶動農戶種菜增收,改變了農民靠天吃飯的單一收入模式。綠科公司的總經理向我們介紹説,無公害蔬菜定位在高端消費人群,市場價格比較高,卻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就是因為這些蔬菜無污染,甚至不用清洗就可以直接食用,聽到這裡,張省長情不自禁地摘了一片白菜嘗了起來。
張中偉省長:不僅是廣漢,整個德陽二次創業,就是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這個二次創業當中,一二三産業的聯動,城鄉經濟聯動,在支持龍頭企業、農業産業化的龍頭企業方面要下功夫。
2000年,廣漢實現“訂單農業”優質稻7730噸,農民增收125萬元。2001年,廣漢實現“訂單農業”優質稻8500噸,農民增收150萬元。2002年,廣漢形成“龍頭企業+收儲企業+農戶”的糧食訂單産業模式,當年訂單多品種稻穀共計35000噸,預計農民增收350萬元。展望2003年,廣漢“訂單農業”進一步向優質油菜、無公害農業拓展,預計農民增收600萬元。
稅費改革為農民減負 下一步抓好助農增收
張中偉省長:其實我們談農民的收入,如果能夠增長的話其實除了增收之外,還有個減負。
主持人:對,張省長自己就提到還有個減負。這兩個詞經常一塊出現。那你認為增收和減負哪個更重要一些?
張中偉省長:我認為這個增收是目的,減負來講是為了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主持人:張省長你看,這是我從大安村找到的兩個農民負擔監督卡。你看這是去年的,前年和這個是一樣的。這是今年的。去年農民負擔整個的收費項目是300多元錢,今年是200多元錢,已經減了100多元錢。這個負擔監督卡你以前見過吧?
張中偉省長:見過。這個負擔卡按這戶農民來講,他家裏面是四口人,去年他家裏人均負擔平均下來就是112元,就是農業稅再加上提留稅費改革過後,他這個人平均負擔只有52元5角。就是稅和費改革過後,費改稅之後整個整個農業稅就是52元5角,減了60元。
主持人:減了一半還多,那麼這個幅度已經是非常大了。
張中偉省長:這個村的幅度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的確,減負最高興的應該是農民。我們也拍了一個片子。
因為工作關係,洪雅縣天宮鄉財稅所的所長余冰經常要到農村上門徵收稅款,過去這是一項不太受村民歡迎的工作。不過從今年開始,這項工作變得輕鬆多了。
洪雅縣天宮鄉財稅所所長余冰:費改稅之前,大部分情況是交錢時牢騷很多,把錢交了之後還給你發幾句牢騷。費改稅之後這個情況基本就不存在了。
余冰所長説的費改稅是今年夏天在四川省全面展開的,這項改革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以大安村的沈加紅為例,去年她家平均每人要上繳提留款和統籌費72元,加上另外的農業稅,平均每人110元。而今年她家平均每人只需上繳47元,其中40元是農業稅,7元是兩工折資款。前兩年一直收取的另外14項費用已經不用再交了。
大安村村民沈加紅:前幾年種稻還是要交,心裏面再不願意還是要交,今年我們心裏看著就高興,減了一大半了。
主持人:今天沈加紅也來咱們現場了,你好,我剛才看你在這個片子裏頭真的是非常高興,現在這個高興的事就不説了,咱們現在説一説你還擔心什麼。咱們省長在這兒,這個機會很難得,給省長可以提點要求。
沈加紅:擔心以後會不會再給我們增加什麼負擔。
主持人:怕不收的這些費以後再來跟你收?別的鄉親們也都一塊説説,你們擔心什麼?給省長提一提也可以。
大安村村民白仲貴:張省長,負擔減了,是不是稅會接著又給我們增加?
主持人:就是費給減了,以後稅會不會給增加?張省長,農民的這兩個問題你能不能夠給回答一下呢?
張中偉省長:可以。他們這兩個問題提得非常好。第一個問題來講,不僅是農民擔心的問題,也是我們擔心的問題。
主持人:這個農民也是因為過去收費收怕了。
張中偉省長:對。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很重要的一個就是不能再增加農民負擔,就要防止負擔反彈。所以作為我們省委、省政府來講,按照中央的部署,結合四川的實際,農村稅費改革過後很重要一點是還要加強監管。這一次稅費改革過後,都發了一個農民負擔監督卡,都是變成稅收了。變成稅收過後負擔相對就穩定下來,這就是農民應盡的義務,我們就要依法來納稅。
主持人:張省長,按照我們這個稅費改革的目標,將來我們應該把農村原來那些不合理的收費,整個這個收費結構會做一個什麼樣的變化?會降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呢?
張中偉省長:我們要減輕農民的負擔。通過這次稅費改革,人平均減少了將近40億元,減負的比例是30%。下一步農民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抓好發展。負擔是相對穩定了,只要收入一增加,這個負擔水平就相對較低了。所以現在我們的著眼點要集中精力抓好助農增收。
主持人:謝謝你。大安村的村民應該説是剛剛富起來,但是他們富起來之後想起來的第一件事並不是蓋房子,修小高樓,而是什麼呢?你看我們身邊這條路就是大安村的村民大家自發地集資來修建的,一共是15公里長,它一直能夠通到大安村在最高的那座山上那戶農戶的門口。另外一個事就是他們買的摩托車,現在村裏已經有了100多輛摩托車。過去大安村的村民到縣城裏要手提肩扛,怎麼也得走一個多小時,那個時候進一趟城非常難。但是現在十幾分鐘就進城了,也就是説這條路,還有這些摩托車就是我們大安村今後能夠更加走向富裕之路的一個希望。從這裡面我們能夠看到大安村,還有整個我們四川農村進一步走向富裕的希望所在。最後非常感謝張省長能夠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也非常謝謝我們大安村的村民,謝謝大家。
(《經濟半小時》記者吳海燕、馬洪濤)
|
責編:劉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