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中國實錄

徐榮凱:在雲南建個“人間天堂”——《經濟半小時》專訪雲南省省長徐榮凱
10月25日 22:04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我們《經濟半小時》的特別節目《中國實錄》,我們今天是在雲南電視臺的演播室。提起雲南,在我上學的時候,就經常聽到雲南這個名字還有另外一種説法,叫做彩雲之南。那個時候我就經常想,有這樣漂亮的一個名字的地方,它一定也非常漂亮。現在到雲南來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而且我還聽説,在最近這五年,雲南的遊客人數,還有旅遊的收入,都增長了兩到三倍。那雲南是怎麼樣取得這麼大的成績的?我們今天就來和雲南省的省長徐榮凱一起談一談這個問題。由此進入論壇》

  徐榮凱省長,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先後在工廠做過工人、技術員,後任四川省輕工廳廳長、國家輕工業部副部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01年6月任雲南省委副書記、雲南省代省長,今年1月當選為雲南省省長。

  主持人:省長您好。

  徐榮凱省長:你好。

  主持人:徐省長,我覺得您的這個出場,一般來講都會非常地引人注目。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還記得,在今年1月您當選為雲南省省長的時候,當時您發表了一個演説。這個演説連標點符號在內只有385個字,這可以説是國內之最了。當時新華社很多媒體都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今天您是跟我們全國的電視觀眾來談我們雲南的旅遊,談您剛才提到的七彩雲南。那您能不能再想一個什麼辦法,給我們大家再留一次深刻的印象。

  徐榮凱省長:在談之前,我先送給您一件禮物,這個禮物也是送給到雲南來旅遊的全國遊客們和希望到雲南來旅遊的遊客們的。這件禮品叫做牛虎銅案,是在雲南江川出土的文物,被認為是一件工藝精品。我想用這個禮物來引出我的話題,就是我們雲南發展旅遊要做出精品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我們的競爭力,同時更好地增強我們的吸引力。

  主持人:徐省長,我代表我們全國的電視觀眾來謝謝您,謝謝。上任之後,您對旅遊的推動可以説力度非常大,把旅遊當做雲南的一個支柱産業來推動。您為什麼會這樣看中雲南的旅遊業?

  徐榮凱省長:雲南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潛力非常大。而且我認為,雲南的旅遊還能夠通過這個産業來大大地推動我們的服務業,推動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我們增加就業崗位。另外,還能夠提高我們全民族的素質。因為大家來了以後,可以帶來很多的新觀念;同時我們為了適應這樣的一個旅遊形勢又必須不斷地學習,因此旅遊意義非常大,要從戰略的角度去認識它。

  主持人:外面的人來得越多,越能夠促進雲南的開放。實際上從各方面來講,也能夠促進雲南其他方面的改革。

  徐榮凱省長:對。抓特色,抓品牌,抓保護,我們就是圍繞這三方面來進行的,所以這幾年雲南的旅遊發展確實很快。

  主持人:謝謝。特色、品牌、保護,這六個字概括了雲南發展旅遊的一些主要工作、重心所在,但是我想,徐省長就像在他的就職演説仲介紹施政綱領一樣,非常簡短扼要、非常精要,但是做起來很多事兒可能並不是很容易。我們先來看一個片子。

  
麗江:古城保護付出的代價


  記者:1997年12月14號,麗江古城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産,第二年遊客人數就達到了212萬,2001年遊客人數增加到322萬,平均每年以27%的速度遞增。遊客的增加和古城保護之間的矛盾凸現了出來。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當地政府決定在古城的南面進行恢復重建。然而恢復重建卻給相關的企業和居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影響。

  和忠是麗江機床廠的廠長,他沒有想到這次古城恢復重建會打他們廠的主意。

  雲南麗江機床廠廠長和忠:這樓是我們花了700萬建成的一個賓館,很快它也將被拆除。在不遠的將來,就在這一片會建成跟古城相協調的磚木結構的民居。

  和忠所在的機床廠是麗江地區最大的國有企業,目前有職工700多人,這次拆遷讓和廠長矛盾重重。

  和忠:這些職工絕大部分是住在古城裏邊,他們要搬到城外,給他們的交通、生活起居等等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再加上整個搬遷,還有拆遷需要很多的費用,自己也感到壓力很大,曾經也打過退堂鼓。

  在和廠長左右為難的時候,麗江政府出臺了對搬遷企業和個人的優惠政策,讓和廠長喜出望外。

  和忠:整個搬遷過程當中,政府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到了城外,新增土地還給我們減免了土地出讓金,還有城市配套費。根據企業的要求,也給我們在這一塊黃金地段留了20畝,用於企業自身將來圍繞這個小區進行商業開發。

  通過這次古城南門小區的恢復重建,機床廠僅盤活土地這一項,就收益1500萬元,給多年來不很景氣的企業增添了活力。王師傅是機床廠的一名老職工,他比自己的廠長面臨的困難還多了一項,不僅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工廠被拆掉了,一同被拆掉的還有自己的住房。

  讓王師傅兩口子滿足的不僅是政府出錢給他們租了房子,再過幾天,他們將和40多個拆遷戶第二批入住雲南省居住示範小區玉瞰苑。

  王福科妻子:我們原來住在機床廠的房子是六十五個平方,政府也是給了我們優惠政策,我們的住房面積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幾個平方,按市場價全部算下來是十八萬,現在我們只需花六萬就可以住進這個新房了。

  主持人:看來這個和廠長也真的是夠不容易的,一邊要想著生産,另一邊還要想著怎麼搬家,怎麼樣把職工安排好。我們今天把和廠長和王師傅都請到了現場,我們來採訪一下他們。和廠長,現在怎麼樣了?

  和忠:現在整個車間也就是説基本結束了,就剩剛才片子裏放的我們廠投資建設的那個賓館,新廠區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現在已經全面恢復生産。

  主持人:好,謝謝您,祝您能夠早日開工。

  和忠:謝謝。

  主持人:您在當雲南省的省長之前,有沒有去過麗江?

  徐榮凱省長:沒有去過。

  主持人:那您第一次去是什麼時候?

  徐榮凱省長: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是今年8月,我可以告訴你,我今天中午剛剛又從麗江回來。

  主持人:您是經常去嗎,最近?

  徐榮凱省長:不,我這是第二次去。我這次在麗江和麗江的書記歐陽堅、行署專員和段琪,研究了麗江怎麼進一步地保護和開發。現在麗江的名聲是越來越大了,國外的遊客、國內的遊客都非常多。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上面講,現在人們不是説“你去沒去麗江,你去過麗江嗎”?而是説“你麗江了嗎”?把這個“去過”去掉,把名詞變成了動詞。這意思就是説,你不是專門到古城,所有相關的地方你都去過了嗎?

  主持人:把這個麗江當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我現在覺得如果我沒有去過麗江的話,我可能在文化上欠缺一些。我們今天還請來了一位朋友,他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小李村長給大家帶來一首什麼樣的歌?能不能給大家先唱一唱,唱完以後讓大家猜一猜是什麼歌。

  小李村長: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粧……

  主持人:剛才一鼓掌,我覺得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是什麼歌?大家能不能一起來説一下?是電影《五朵金花》裏白族的歌曲《大理三月好風光》,沒錯。這麼多年,應該説大理的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旅遊的人數也非常多了,成為了雲南的一個旅遊品牌,但是在這當中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經濟發展對洱海一帶造成了一些污染,當地的老百姓為了能夠讓洱海變清,可以説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我們再來看一個小片子。

  
洱海:可持續發展


  祖祖輩輩靠在洱海打魚為生的李忠義老漢,打魚、養魚樣樣精通,但近幾年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讓老漢有點不太明白。前幾年,政府鼓勵當地漁民發展經濟,搞網箱養魚,李老漢靠貸款養起了魚,後來相關部門一紙令下不準再養,讓李老漢一家前前後後損失了5萬塊錢,之後他花了一萬五千塊錢買了兩艘機動帆船,不久也被告之不能出海;後來大家在洱海邊搞池塘養魚,他家又承包了12畝,這不今年正幹得紅火,魚塘卻又被扒開了口子。

  雲南省大理州喜洲鎮沙村村民李忠義:光是建池塘就花了七、八萬,後來用海都運來的毛石圍池塘的邊,每米700多元。

  記者一進入大理,就聽到了這個很熱的新名詞“三退三還”,一問才知道,“三退”就是退掉洱海附近的養魚池塘、耕地和住房。“三還”就是把屬於洱海的灘地和濕地還給洱海。和以前幾次不同的是,政府這次不只是對有礙生態發展的行為説不,而更多的是給沒有了魚塘和耕地的漁民和農戶尋找新的賺錢門道。

  雲南省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局長奎立新: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整個洱海周邊的濕地,在海防高程1971米和1974米之內,整個灘地面積有二萬一千畝,但是歷年來被蠶食的已經有一萬二千畝。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了洱海的保護,做出了利益上的讓步,做出了犧牲。

  今年63歲的李老漢最近為了養魚又承包了村裏的一塊荒地,老人認為不管怎樣,這次肯定不會再挪窩了,因為咱也是搞的生態環保,魚能賣錢,淤泥可以肥田。

  主持人:我們今天也把老李師傅請到了現場。我還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李師傅就是小李村長的父親。其實我在想,可能您連續幾次投資一個項目之後都不得不拆了,您心裏一定有些意見,我覺得今天是個很好的機會,徐省長就在咱們的臺上,您可以馬上就給他提意見。

  雲南省大理州喜洲鎮沙村村民李忠義:政府給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使我們洱海的明天更美麗,使沿湖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主持人:其實徐省長,我想老李師傅也是這個洱海周邊很多很多老百姓中的一個代表,他當時也的確説出了自己的一個心聲。為了使洱海變清,他們可以説是心甘情願地在付出自己的一些努力,甚至也付出了自己的一些投資。在這方面,剛才老李師傅也提到了,還真是希望政府能夠支持。那麼政府將怎麼樣去支持他們?

  徐榮凱省長:這裡我首先要感謝我們李大爺以及我們洱海周邊的所有農民,他們為了保護好洱海所做出的一些犧牲,政府在這方面有一些補償。我想今後一方面可以繼續對困難的進行補償,另一方面,關鍵還是要發展經濟,調整農村的種植結構,也就是説政府要引導農民去尋找新的致富門路,那麼這樣既能夠撤得出來,又能夠生活得下去。我們應該很高興的是洱海水質現在已經恢復到二級了。

  主持人:對於這個雲南省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政府以後打算做那些工作?

  徐榮凱省長:首先我們和聯合國一起,制定了雲南省的旅遊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就把雲南整個景點都仔細地來進行了平衡、開發保護,都提出了若干措施。我們就按這個規劃來辦。另外我們想制定一個整體的目標,我在想雲南的旅遊應該最後達到一個什麼目標呢?四個字——快樂天堂。就是讓遊客到雲南來,他能夠看得高興,玩得開心,行得安心,住得溫馨,吃得舒心,買得放心。我想把雲南變成一個快樂天堂,我們在座的所有雲南同志肯定都是積極支持的。

  主持人:最近有一個詞可以説在我們的眼睛裏會經常地出現,就是香格里拉。因為香格里拉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有很多人把它當成一種對美好天堂的嚮往。那麼這個香格里拉就在我們的雲南,我們再來看一個小片子。

  
香格里拉:共有的家園


  一大早,大扎西就穿好了鮮艷的民族服裝,準備去旅遊點拉馬,眼前這個叫明永冰川的觀光點,是近幾年才開發的景點。為了使這個新景點在開發和保護上不走彎路,政府從一開始就引導村民生態保護。

  這是通向明永冰川的一個浮橋,為了保護山上的一些古樹,300米長的浮橋就花了100多萬元。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政府副州長阿堆:在明永冰川的開發上,我們光在垃圾處理廠以及棧道還有其他的基礎設施方面,就投入了5200萬。

  旅遊的發展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明永村大扎西:1999年以前人均收入是三百至四百元,但是旅遊做大了以後,收入逐步上升,特別是去年,人均毛收入是兩萬多。

  旅遊帶來的變化和政府對明永村的扶持,讓大扎西唸唸不忘,而讓他最難忘的是省長對一個小山村的關心。

  大扎西:去年徐省長到我們這裡來,當時他是第一個到我們這裡來的省長,當時我給他牽馬。我記得當天下了很大的雨,我們邊走邊聊,當時他問我很多很多的情況。問的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情況,保護情況,建設情況。他叫我們將來要好好地保護這個地方。徐省長,你好,我請中央電視臺的朋友給你帶個信,今年我又買了一匹馬,現在我已經有三匹馬了。明年是我們德欽縣梅裏雪山國際旅遊年,我希望你再來看一看。我代表村民們祝徐省長扎西德勒。

  主持人:徐省長,應該説今天我還帶來一個特殊的任務,就是我要替大扎西獻給您一個哈達,因為他説沒有您對他們的關懷,那麼他們今天的生活就不會這麼好。我要代替他把這個哈達獻給你。

  徐榮凱省長:謝謝你,也謝謝大扎西。

  主持人:其實我想大扎西説這個話的時候,的確是發自內心的。因為我們記者在去香格里拉的時候都會發現,那個地方實際上交通非常不便,儘管景色很好但是交通不便,進去是非常艱苦的。您當時去的時候,第一是為什麼想到要深入到那麼艱苦的地方?第二您在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但又是非常漂亮的景色當中,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徐榮凱省長:因為迪慶是我們藏族自治州,原來80%的財政都是靠砍木材,因此迪慶州的經濟叫“木頭經濟”。後來天然林保護、保護生態,就不能夠再砍了,怎麼能夠幫助迪慶州發展得更快,一直是我來雲南工作以後所思考的問題。英國人詹姆斯希爾頓寫的一篇小説叫做《消失的地平線》,裏面描述了一個香格里拉的概念。這和迪慶那個地方以及迪慶周圍的那些地方非常相似,於是就緊緊抓住這麼一個品牌。這樣迪慶州它又有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支點。後來經過努力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准把迪慶所在的這個州府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就開闢了迪慶的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這樣香格里拉就的確成為迪慶的一個品牌,成為雲南的一個品牌。我只不過是在後期做了一點推動的工作。那麼這次我到迪慶以後,我就一直到德欽縣,再進去,進入大扎西那個村,使我感觸很深。那個道路非常不方便,所以後來就加大了這條路的建設,應該説很快就可以暢通了,而且路的質量會很好。我相信這樣的話,遊客更多了以後,再加上我們把它保護好,大扎西以及他周圍的這些村民一定可以再買新的馬和騾子來開展旅遊。

  主持人:其實我最近也聽到一些新聞,我們聽説四川、西藏和雲南共同提出來要建立一個大的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這個旅遊區跟您所提到的這個小香格里拉有什麼關係?

  徐榮凱省長:我們一直覺得,要把旅遊發展好,必須是一個開放的觀念。就是你這個地方的資源不是你自己固有的,應該對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老百姓來開放,盡可能使它帶動更大的消費。比如香格里拉,我們覺得就是一個區域的概念,從區域來説,它是有雲南、有四川、有西藏,這樣我們三個省(區)聯手打造香格里拉概念,我們現在研究討論得很好,通過資源共享、共同開發、協調發展,把我們幾個相鄰的省的旅遊都搞起來,這樣實際上反過來對雲南的旅遊也是更好的促進,這也是讓旅遊發揮更大的效益,讓香格里拉這個品牌發揮更大的效益。

  主持人:作為我們對雲南的祝福,我們希望在旅遊業上,雲南省都能夠成為我們每一個遊客心目當中的香格里拉,成為我們的快樂天堂。好,謝謝您,徐省長,謝謝大家。(《經濟半小時》記者閆瓊、蘇岩)


責編:小荷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