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中國實錄

五年時間解決四分之一居民的住房問題——訪天津市市長李盛霖
10月22日 22:09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我們的《經濟半小時》。今天我們中國實錄報道組來到了天津。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天津是一座老城,有很多老的房子,老的街道,還有很多老的企業,老的品牌。但是這些年這些老的東西有很多正在逐漸地從我們的記憶當中淡化去。其實我想如果你要是注意觀察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在這些老的東西消失的同時,天津也正在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比如新的城區、新的港口、新的品牌等等。而天津也正是在這種新的基礎之上,正在以一個更快的速度,在向前發展。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天津是如何完成從一個老天津到一個新天津這樣的蛻變。我們今天的嘉賓就是天津市市長李盛霖。由此進入論壇>>

  李盛霖市長生於1946年11月,是江蘇南通人。從1970年參加工作,他先後在天津拖拉機廠,天津市化機公司等單位工作。1983年出任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歷任天津市紡織工業局局長,天津市計委主任、天津市副市長。在1998年當選為天津市市長,是黨的十五屆中央委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危舊住房改造


  主持人:李市長你好 。我看你的簡歷 ,你到天津已經是30多年了,也應該算是一個老天津人。那麼在你的印象當中老天津是一個什麼樣的?

  李市長:你比如我們老廠房、老設備、老工藝,國有企業還有一個老機制,而且這座城市有很多舊的房子、老房子。你也知道老房子挺多。

  主持人:説起天津的老房子,我還想請你先看一部電影,這個電影就跟咱們天津的這個老房子有關係。

  (電影《沒事偷著樂》片段)

  李市長:這段我看還是反映了我們天津那個時候一些真實情況。我們是聽到不少的群眾有這種感受。而且我是直接到過不少家裏。

  主持人:有沒有讓您感到印象非常深的事情?

  李市長: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到過一個住在天津,大概70多年曆史這麼一個家裏,這個家根本進不去自行車,自行車是吊著的。四五口人就是那麼10多平米。還是裏面大雜院,雜院住的人家,是相當相當多,那裏面還沒有廁所,廁所是到二三百米以外的地方去。那個老太太跟我講,要拉肚子的話真麻煩。這真是深有體會的,我們那時候的市長是(張)立昌同志,組織我們做了些大量的調查研究,針對天津的特點,是一個老的工業城市,要進行結構調整。可是我們在推進天津工業結構調整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塊是誰去調整,誰去幹?是職工,是群眾,可是我們的群眾還住在這樣的房子裏面。就像剛才講的 “憋屈的慌”,他怎麼去有這種精神、有這種情緒,去投入到我們整個工業的結構調整?1994年開始提出用五到七年的時間,對我們成片的危陋平房改造一遍。當時,我剛才講了,整個的危樓大概全市1400萬平方米。

  主持人:你説的危陋平房就像這樣的,當時有沒有估算,改造要花多少錢?

  李市長:那時候估算有人講不下500個億是不行的。在那個時候我們的財政收入,才幾十個億的情況之下是不可能把這個資金準備好,這是件不敢想的事。但是反過來如果不把群眾的情緒理順,特別是對居住的問題逐漸能夠使群眾有些緩解,他是不可能有這種情緒,這種精神狀態來投入到我們整個的工業結構調整當中。所以這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勢在必行。到去年年底我們全市大概改造的危舊平房大概是1388萬平方米,建了3843萬平方米新房。我們這幾年累計有42萬戶(天津)市區人口四五百萬人,大概有140萬人遷入了新居,三分之一的人。

  主持人:我們在前一段時間來天津專門拍了一個片子,就是來反映天津危改這個變化的,我們可以一起來再看看這個小片子。

  今年65歲的張鳳琦,原來住在天津市河西區徽州道恒河裏的一間9平米的小平房裏。在這間平房裏,除了張鳳琦的老伴馮秀英,還住著兩位老母親和一雙兒女。恒河裏是天津市有名的“三級跳”平房區,張鳳琦一家在這裡一住就是30多年。

  他説,我們就屬於三級跳坑的房子,就是馬路高一點,到衚同低一點,到屋裏又低一點。低下去的一級級低下去叫三跳坑。一到下雨,我們老娘就愁得慌,好長時間出不來屋,屋裏有水,她不敢下來,怕滑。房上還滴水,外頭大下屋裏小下,外邊不下,屋裏還下。

  對於當初平房裏的生活,張鳳琦的老伴馮秀英也是深有感觸。她説,一下雨,外頭沒水,都在衚同裏頭了。潮極了,潮蟲子一堆一堆的,唉呀這房子沒法住。

  從1991年起的每年春節,張鳳琦都要在門前貼上一副自己創作的對聯,以表自己告別危陋平房,住進新居的願望。

  1995年,就在那幅“望樓興嘆”對聯貼出後不久,張鳳琦終於盼來了一個好消息:自家的平房要拆遷了!

  在三級跳坑的平房裏住了30多年的張鳳琦一家,現在住在河西區藝林路的錦福裏小區。從原來住平房時人均不到3平米的住房面積,到現在老兩口擁有一套65平米的兩居室,兒女也有各自的單元房,回想起當初遷入新居時的情景,兩位老人似乎都有説不完的話。

  馮秀英説:“真是沒想到,哎呀這房子太好了,要不我們把這些年的積蓄都投入這裡,裝修上了。”

  住進新房的張鳳琦,每逢節日總不忘記寫上幾幅對聯。採訪中老人欣然提筆,為我們寫下了他最新創作的一副對聯:奶奶想 孫子念苦盼陋房得改變 媽媽樂 閨女歡喜望樓群住偏單,橫批是歡聚一堂。

  主持人:實際上這樣一個危改,按照原來的測算,這個資金量是非常非常大。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闖出了好多路子,您認為最絕的絕招是什麼呢?

  李市長:充分利用社會的資金,要採取一些政策,通過一些政策,還要利用吸引各方面的外資。另外他(居民)本身在舊房拆遷,搬入新居的過程當中。他要對這個家庭,要進行新的購置。他要買一些新的傢具,而且他要進行新的裝修,這個過程當中建築材料、傢具,還有紡織品,它的銷售就增加了,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拉動了天津經濟本身的發展。如果説10年來講,我們年均國民生産總值增長的幅度是12.1%,在裏面大概有1.8%,近兩個百分點,如果12%的話,六分之一,由於整個危陋平房改造拉動的。所以這個危樓平房改造,不僅僅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改善了居住條件,理順了情緒,使(群眾)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我們整個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當中去。同時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拉動力。

  從1994年初到2002年3月,天津市共拆除危陋平房1388萬平方米,新建住宅3847萬平方米,相當於新建了一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有43萬戶、140多萬普通百姓喬遷新居,市區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徹底改變了住房條件。

  天津市在舊城改造中,居民拆遷安置的面積、戶數、涉及的居民數都是全國第一。


  主持人:您剛才談危改的時候,您不斷地談到危改的一個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實際上跟刺激天津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企業的調整是非常有關係的。

  李市長:因為天津這個老的工業城市有很多特點。過去做貢獻當然有很多,在我們進一步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嚴峻的考驗。

  
國有企業嫁接改造完成


  主持人:大家對天津的印象,實際上有很多的變化。比如天津産的飛鴿牌的自行車、海鷗牌手錶 、北京牌電視 老的三大件,可以説各家要買的話,都是天津産的。但是到了今天,大家發現這些老三大件好像都已經基本上見不到了。所以大家對天津的印象就會産生一種變化,那麼天津是不是原有的工業已經沒落了?

  李市長:這個工業的結構,隨著整個經濟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不斷地更新改造,這是自然的。如果老是這個老面孔那就不正常了,所以就是説,我們還是用老眼光來觀察天津,觀察發展當中的天津的工業那不行。你要説自行車,我記得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的自行車(産量)最高最高的是630萬輛。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市場化成分的提高。我們就拿去年來講,我們天津的自行車産量已經達到了1300萬輛,這個翻了一番。當然在這裡面也進行了各方面的結構調整。我們企業再不是過去的概念,設備的水平、技術的水平、工人生産的觀念、經營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應該講還是在發展。比如説手錶,海鷗牌的手錶,到現在為止,還是全國銷量第一。所以你説老三件,我們説新三件。我説説不清什麼老三件、新三件,是開放的結果。通過開放促進了我們整個本身天津工業結構的調整。

  主持人:這種開放,我想當時一定是針對我們國有企業的一些不能夠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什麼?

  李市長:改造也好調整也好.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錢。剛才那個危陋平房改造,也是面臨著錢。通過利用外資來改造和我們老國有企業的改造調整結合在一起。實踐證明我們不僅是利用了外資,還引進了技術、引進了人才、引進了機制、引進了管理。我們當時設想用八年左右的時間對(全市)國有企業嫁接、改造、調整,一步步完成。

  天津的工業基礎很好,飛鴿自行車、海鷗手錶、北京牌電視機,一度是天津輕工業名牌的代表。從我國國産的第一部電梯到第一台電視機的誕生,天津工業創造過一個個輝煌。這裡就是原來的天津電梯廠,北京天安門上安裝的中國第一部國産電梯就産自這裡,如今它已經變成了世界最大的電梯生産企業奧的斯公司的一部分。

  從1984年,天津電梯和奧的斯率先合資開始,作為一家老牌的國有企業,便由此經歷了天津工業改革的許多第一。1994年,美國奧的斯公司提出了增資1000萬美元的要求,外方增資1000萬美元意味什麼,天津市政府心裏最清楚,美國奧的斯要將合資廠中的外資比例由30%增加到51%,從而控股企業。讓外資控股這在當時,是許多人都難以接受的現實。可是不讓外資控股,企業不僅難以繼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得不到真正先進的核心技術。特事特辦,天津市政府吃下了合資中的這只螃蟹。

  天津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學軍認為雖然在前10年他們是合資了,但是老企業的慣性還一直有。所以他們認為應該借助天津市政府提出來的嫁、改、調的機遇,應該對天津奧的斯這個合資企業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2001年美國奧的斯再次增資天津,如今在組建的中奧集團裏,外資股份達到了59.7%。回顧天津電梯的改革之路,這樣一組數字令人欣慰:企業生産規模合資前為年産600台,如今增加到5000台,産值由5800萬增加到24億元,國有固定資産保持快速增值,比合資前翻了100多倍。

  天津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學軍認為這合資18年應該説是非常成功的,國有資産實現了跨越式的增值。

  與電梯行業合資步伐十分相似的是電子行業,天津的電子工業十分發達,配套能力極強,全市國有規模以上電子元件廠就有30多家。1992年年末,誕生了中國第一台電視機的天津712廠,開始了與韓國三星電子的首次合作,並由此拉開了天津電子行業與韓國三星全面合作的序幕;1993年,三星電機入主天津電子元件五廠,今天這裡已經發展為國內最大的電子零部件生産基地,29種産品進入國際同行業的前3名。

  從1992年天津北京牌電視機廠與三星電子合資開始;1993年電子元件五廠與三星電機的碰撞出火花,韓國三星與天津企業的聯姻一直沒有停止。目前,三星集團落戶天津的企業達到11家,與三星配套合作的電子廠超過了20家。

  天津三星電機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富告訴我們,過去天津市也把電子信息産業作為天津的一個主要的産業,它面向的市場主要是中國境內。經過8年的嫁接改造調整以後,目前新型的企業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比如企業來講,過去是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為主,現在來看企業是完全依靠國際市場。

  1996年,有著52年曆史的天津國營754廠開始為摩托羅拉配套服務,一段天津企業與摩托羅拉公司的“幸福婚姻”就此締結。2000年摩托羅拉在天津追加投資19億美元,成為外商在中國投資額最大的企業。

  目前, 摩托羅拉在天津本地的配套企業達到了80多家,摩托羅拉90%的手機出自天津的工廠,作為它手機全球製造基地,天津企業與摩托羅拉獲得到了真正意義的雙贏。

  如今在天津摩托羅拉、三星、奧的斯等加工配套的企業已超過300家,全球500強企業有77家到天津投資,近200家跨國公司落戶天津。僅工業系統427家合資企業就投産了2000多種新産品,與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同步;通過嫁接外資,很多國有企業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分工體系中。2000年天津出口額的74%,來源於三資企業。

  走在天津的大街上你會感覺到,今天在天津人的眼裏,摩托羅拉、三星、奧的斯,已經成為新的天津名牌。

  李市長:現在,全國銷售手機總量當中有四分之一是天津生産。我們用一美元的資産能夠吸引境外的資金,大概2.32美元, 1:2.32。

  主持人:在今年2002年的時候,好像天津市提出了對國有企業的新一輪嫁接、改造。這一輪改造,它的核心是什麼?

  李市長:我們重點是要構建一個新的工業格局。

  主持人:您剛才一直在説調整,我想調整最大的可能還是整個天津的城市的工業佈局和城市佈局的一個調整。因為現在天津非常著名的是天津的濱海新區,也就是以天津開發區為主體的新區。但是天津開發區,我們也知道現在是全國做得最好的,最大的一個開發區。我們也找到一些歷史的照片。像這樣一些原來的海灘變成了新的城市,原來的很早的工地在短短的這幾年時間內變成這樣一種面貌。應該説也吸引了大量的企業來到這裡,到底這個吸引力在什麼地方?

  李市長:天津的老城離港口比較遠,就是怎麼樣充分發揮天津港口的作用來推動今天天津的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天津的港口90年代初吞吐量才一千多萬噸,到去年已經達到了一億一千四百萬噸,今年可能要達到一億二千萬噸以上。吞吐量超過一億噸的港口在世界上不多。也就是説80年代後每年基本上就新增一個(老)天津港的吞吐量。以港口為中心的濱海新區形成一個聚集效益,然後充分利用這些公用的條件。這個老城區逐步形成了金融區、商貿區、生活區,這也是我們整個城市佈局結構的調整。使它對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合理。

  主持人:李市長,我想送您一份禮物,就是在開頭的片子裏,那位老人在看了天津的種種變化之後又新寫了一副對聯:

  “笑語聲聲揚遍津河兩岸

  月季朵朵層盡環城百苑”

  李市長:好。 應該説,這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看到在這十年當中天津的種種變化。我看這也是對我們鼓勵也是對我們的鞭策。

  “三五八十”是天津市委、市政府1994年提出的四大奮鬥目標:

  “三”:提前三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翻兩番的目標,1996年提前一年完成

  “五”:用5到7年時間基本完成市區成片危陋平房的改造任務

  “八”:用8年左右時間把國有大中型企業嫁接、改造、調整一遍

  “十”:用10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目前新區以成為天津最大的經濟增長點

  到2001年四大目標已基本完成。


  主持人:李市長今天不斷地在強調幾個數字,也就是三、五、八、十。其實我正想,正是這幾個簡單數字,也正寄託天津人對於未來的設計和夢想。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這些夢想正在一步一步地變為現實,同時我們也衷心地祝願在這樣一個新的基礎上,天津能夠不斷地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形象。感謝收看今天的《經濟半小時》。

  《經濟半小時》記者 高陽、衛東


責編:劉瓊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