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中國實錄

省部長訪談──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
10月18日 22:10

  今天《經濟半小時》走出了演播室,來到了車水馬龍的長安街。

  從1989年到2001年,我們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3%,這個速度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同時期還有兩個項目增長速度超過了9.3%。從1989年算起,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近14%;引進外資年均增長更是達到了24%。

  這兩個數字,就是出自這個部門:坐落在長安街上的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它的當家人就是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

  石廣生,1965年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馬裏和比利時大使館的商務處工作了十年,1983年擔任中國五金礦産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1986年石廣生進入當時的經貿部,1998年3月起任外經貿部部長。

  主持人:您在國外進行考察參觀的時候,是否會到那些國外的商店裏去,看一看有沒有咱們中國製造的東西?

  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每次都去。

  主持人:真的嗎?

  石廣生:再忙我也都要看商店,而且高級商店、中檔商店、包括小貨店我也都看。

  主持人:看到中國生産的東西多嗎?

  石廣生:當然很多。現在包括歐洲、美國,我們好多商品都是第一位的。他們有人講,每個美國人的身上基本上都有一件中國的東西。

  主持人:不光是美國人,全世界平均每個人有一雙中國産的鞋,3件中國産的衣服。深圳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繁忙的深圳港見證了中國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的歷程。

  
中國:第六大貿易國


  深圳的皇崗口岸是內地和香港貿易的重要通道,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陸路通關口岸之一。1990年,這裡每天通關的車輛是1500多輛,而現在,每天通關的車輛是22900多輛,是過去的16倍。

  皇崗口岸于1989年底投入使用,1990年全年通關車輛僅為55萬輛,到2001年,這個數字達到了772萬輛。短短的12年間,由於依託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強勁增長,皇崗口岸也迅速發展壯大,今天已躋身於世界陸路口岸的前列。

  深圳皇崗海關調查科科長李紅生:1990年我們剛開關的時候,一天的作業單證我們用一個三輪車就可以把它拉完,然後拉到我們的總關。現在我們用的是電子數據來處理所有的單證,如果按照原來的作業方式,那麼單證恐怕要用一個八到十噸的車輛才能夠拉得完。

  深圳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窗口,十幾年的發展,不僅在量上出現了巨大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在質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深圳海關副關長李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出境的貨物主要是輸往香港的一些生活物資,包括牛、豬、雞以及一些蔬菜。那麼現在你再看看,變化是非常大的。現在打開集裝箱的櫃門,你可以看到裝載輸港的物資主要是一些電子元器件,包括筆記本電腦這些高尖端的科技産品。

  1978年,我國在世界貿易中排名32位,進出口總額206.4億美元。2001年,我國在世界貿易中排名第6位,進出口總額5098億美元。

  主持人:我記得您在去年年底的全國外經貿工作會議上,把今年的出口目標定為“力爭有所增長”,非常地謙虛。但實際上,今年1到8月份的貿易出口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那麼這個數字是不是出乎您的預料?

  石廣生:超出我的預料。

  主持人:比您預計的還要好?

  石廣生:對。因為去年我們分析形勢的時候,覺得今年可能會隨著911的發生,經濟的情況可能要比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困難。因此,我們是按最困難的思想準備來採取措施的。從今年上半年情況看比預想的要好,國際市場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所以中國的出口、引資比去年情況也要好。比如前八個月,我們出口是比去年同期增長18%,進出口貿易整個增長16%,吸引外資也增長24%,新簽的合同就增長40%多。

  主持人:那麼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國家在世界進出口貿易當中排名到2001年是第6位,這是不是可以説明,我們國家已經跨入了世界貿易大國的行列當中?

  石廣生:這個數字可以説明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在1989年的時候,我們對外貿易額是很小的,到了去年年底,我們全年的貿易額達到5098億美元。

  主持人:這是個什麼概念?

  石廣生:4.6倍,是1989年的4.6倍。年均增長13.6%,這大大高於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率,同時也高於國內GDP的增長速度。所以應該説,這個規模,這樣的高速發展,13.6%的發展速度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不僅如此,它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主持人:是怎樣的變化呢?

  石廣生:商品結構的變化。過去我們實現了由初級産品、原材料産品為主轉變為加工製成品為主,現在我們又以初加工的産品向高精尖的加工産品來轉移,這是根本性的變化。我覺得在世界貿易的發展當中,中國確實是一個很快的發展和進步。

  主持人:所以看來我們已經是個貿易大國,那麼我們算不算是貿易強國?

  石廣生:當然,我們也要實事求是地説,我們還不是貿易強國。強國不僅數字大,而且産品結構要十分優化,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您覺得在加入世貿組織將近一年的時間裏面,我們國家在吸引外資方面有什麼新特點?

  石廣生:吸引外資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因為現在,特別911以後中國是吸收外資投資最安全的地方,同時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還有很好的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全世界都看中了在中國的投資,因此投資的增長勢頭比較猛。

  主持人:這裡有幾個數字,廣東東莞市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加工基地,全世界15%的電腦鍵盤産自東莞,在東莞集中了3000多家電腦生産廠商,不出東莞,就能裝配出世界最先進的電腦。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引進外資。

  
引進外資 發展中國家居首位


  也許你沒有聽過東莞市的石碣鎮這個名字,但很可能你和這裡打過交道。因為在這個小鎮上,有350多家合資的電子産品企業,它們生産的電腦鍵盤、電腦驅動器、電腦主板佔全球市場的百分之十五到四十。由於這裡的産量大,而且品種很齊全,因此在國際IT界也有這樣一種説法,不管你在哪下單,但都將在中國的東莞生産。

  外資是東莞市從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縣轉型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的最重要的推動力。在目前東莞市的3000家電子産品製造業企業中,港澳台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為2400多家,佔86%,産值為702億元人民幣,佔88%。除了技術和管理,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帶給東莞的還包括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目前東莞電子産品的出口結構是:美國35%、香港25%、歐洲18%、日本佔9%、其他13%,這種均衡、合理的出口市場結構顯示,東莞已初步融入了國際市場大循環的格局當中,國內外許多著名的電腦品牌康柏、IBM、聯想、方正等,目前都在東莞加工裝配。

  主持人:在您看來,外資主要是對哪些領域非常感興趣?

  石廣生:許多領域都感興趣,包括生産領域、基礎設施、高新技術、服務貿易、參與西部大開發都感興趣。所以現在外商在華的直接投資發展很快,我想這是中國獨特之處。

  主持人:是投資環境好。

  石廣生:投資環境好,回報好,市場大,安全。

  主持人:而且潛力還很大,市場增加空間很大。

  石廣生:但是也有個問題。

  主持人:什麼問題?

  石廣生:我們一定要保持、抓住這個機遇,這是對中國一個很好的機遇。吸收外資很好,我們一定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絕不能夠麻痹大意。我們一定把投資環境搞得更好,吸收外資就會更多。

  主持人:那麼在這些外資企業中,有多少是500強的企業?

  石廣生:500強中將近200強已經到中國落戶,而且設立很多研發中心。

  主持人:石部長,我們能不能這樣理解,我們國家的吸引外資方面在對外開放之後的變化特別大,是從零開始的?

  石廣生:應該説改革開放才有吸收外資,才實現零的突破。從1989年至今的13年以來,我們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記得1989年是34億美元,到去年年底我們全年應為469億美元,如果累計下來的話,是4200億美元。

  主持人:這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石廣生:吸引外資我們現在的規模在全世界是發展中國家中最多的吸收外資的國家,在整個世界排名我們過去是僅次於美國、英國,現在也是在最前列。

  
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主持人:在引進外資年年遞增的同時,近年國家又提出了“走出去”的戰略,石部長,我注意到今年您也是多次提到了要“走出去”,到底應該怎麼來理解這個概念?

  石廣生:走出去應該是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個是對外承包工程。這個過去應該説起步比較早,最近13年來也有了快速的發展。這個發展我們現在每年大概是在120億美元左右,對外承包工程同時有50萬人在外進行勞務合作。

  主持人:您對這個數字滿意嗎?

  石廣生:這對我們國家來説已經相當重要,而且潛力還很大。

  主持人:怎麼見得?

  石廣生:如果説我們過去承包工程主要在第三世界、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的話,現在我們正在邁向發達國家。

  主持人:那麼除了對外承包工程之外,“走出去”還包括哪些內容?

  石廣生:到海外去投資。投資又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到外邊去設廠搞加工,就是説根據我們的已經成熟的技術、已經成熟的産品根據當地市場的需要,我們在那裏設廠,搞加工,搞裝配。一方面滿足了各國市場的需求,另外也擴大了我們的出口,能夠加速我們國內的産業結構的調整。這個我們現在據初步統計已經開展了很多。

  主持人:是不是就像外商會來我們國家和我們興辦合資企業一樣?

  石廣生:對。另外一個就是到外面去合作開發資源。合作開發資源既能夠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跟當地共同開發,由資源變成資産,這個對當地國來説是非常重要,對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要,有許多資源中國是缺少的。

  主持人:哪些呢?

  石廣生: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木材,這都是我們很少的。我們完全可以在經濟全球化,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我們自己。而且也有利於當地的發展。

  主持人:“因為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才真正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國際經濟貿易組織。”這是世貿組織副總幹事曼多查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半年多以來的評論。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里程碑,2001年11月11日這一天將永載史冊,歷經十幾年磨礪,中國終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中國入世協定書上代表中國政府簽下名字的人,就是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

  主持人:咱們加入世貿組織已經差不多9個月,快一年了,您會不會還經常回想起當時簽字的那一刻?

  石廣生:當然也回想。

  主持人:其實當時是很激動的是嗎?

  石廣生:為國家非常激動。特別是我看到順利通過,看到那麼多的部長發言,那麼多部長向我表示祝賀,世貿組織的歷史上很少有這種場面。

  主持人:講到加入世貿組織,在加入之前我就聽到過兩種説法:一種説加入之後,應該是先甜後苦;還有一種説應該是先苦後甜。那現在加入快一年了,您覺得您品嘗到的是甜還是苦?

  石廣生:還是要準確的説法,就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主持人:咱們感受到這種機遇了嗎?

  石廣生:當然感受到了。我們加入世貿組織,從長遠來説是有很大的機遇。第一,能夠享受到世界對我們的開放。我們向別人開放,世界也同樣向我們開放。這就大大擴大了我們的發展空間。比如説,過去一年一審的美國給中國最惠國待遇,現在不用了。第二個就是我們可以參與世界經濟規則的制定,這一條很重要。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看中這一條?

  石廣生:過去人家制定規則,我們來執行。比如説新一輪談判就是修改、補充和制定新的世界經濟貿易規則,過去我們是不能參加會的,現在我們不但要參加會,而且要充分發表中國的意見,維護我們中國的利益。這對制定規則來説非常重要。第三,我們可以跟世界其他國家按規則,統一的規則跟別人打交道,過去我們是不行的。

  主持人:也就是説不再受歧視了。

  石廣生:過去許多方面是受到歧視的,因為你不是世貿組織成員。

  主持人:那如果現在發生貿易爭端的話,我們該怎麼辦?

  石廣生:我們可以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解決貿易爭端,比如説,美國的鋼鐵保護措施我們就完全可以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來跟它進行鬥爭。比如説,我們要求它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給我們排除,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給我們補償,再不行我們可以到世貿組織裏去告狀,由一個公正、合理的地方來判決誰是誰非。

  主持人:雖然要履行一些義務,但是也享受到很多的權利。我們《經濟半小時》在採訪當中也接觸到很多老百姓,大家覺得好像變化不是那麼大,包括原來以為好像要看到很多進口車。

  石廣生:有機遇,也有挑戰。這種機遇和挑戰是長期的效應及結果,不可能當年就有很大的效應,很大的機遇,有很大的挑戰,不可能的。我們早就説過,我們不要把加入世貿組織當成解決我們問題的靈丹妙藥,也不要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視為洪水猛獸。

     幾天前,世界貿易組織發佈預測,認為今年全球貿易的增長率是1%,同時外經貿部發佈了今年1至8月的兩個數字,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率是16%,引進外資的增長率是23%,正如石廣生部長預測的那樣,入世第一年,機遇遠遠多於挑戰。

  (《經濟半小時》記者廖紅漫、張凱華、石世侖、徐虹、趙渤)


責編:楓聆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