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中國實錄

黃鎮東:12年的交通部長 世界第二的高速公路——《經濟半小時》專訪交通部部長黃鎮東
10月17日 22:10

  今天的《中國實錄》——省部長訪談要談的話題是我國的交通,和我們一起討論這個話題的嘉賓是國家交通部部長黃鎮東。十一假日出門的時候,許多人都有一個感受,就是現在出行的路,比以前好走多了。其實每次提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大家還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這幾年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公路交通的變化是最明顯的。同時,就在今年9月23日,國家交通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實施的第二次全國公路普查公佈了結果。到2000年底,全國公路里程達167.98萬公里,比1979年第一次全國公路普查時增加80.4萬公里,增長91.8%。到2001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近169.8萬公里。高速公路建設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2001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里程達1.9萬公里,超過了加拿大,列世界第二位。

  路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裏,一直是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老百姓有句順口溜:想致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路的好壞,在中國老百姓心裏,是走向富裕的一個象徵。腳下的路這幾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和黃鎮東部長來談一下,這幾年來國家修路的故事。

  黃鎮東,1941年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在秦皇島港務局當過計劃員、副處長、副局長、局長。1985年任交通部副部長。1988年任國家交通投資公司總經理。1991年起任交通部部長,是中共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

  他,擔任了12年的國家交通部部長,為了考察道路情況,他的足跡遍及全國,行程達到了20多萬公里。

  在他的任期內,我國普通公路里程增加了70萬公里,高速公路從無到有,以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他是一個踏實的人,面對成績,他要求交通幹部們少説多做或只做不説。


  主持人:黃部長你好,歡迎您來到《經濟半小時》。一説到交通,大家腦海裏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路,我注意到在最新的全國公路普查結果當中,有一個數字當中非常讓人振奮,就是全國現在高速公路的總里長達到了1.9萬公里,現在是排在美國後面,在全球範圍內處於第二位,那麼我們國家建這麼長的高速公路花了多長時間?

  交通部部長黃鎮東:我們國家的高速公路從零開始,到現在為止,大致用了14年的時間,那麼這個跟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程比,我們應該説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接近三十年、到四十年的路程。

  主持人:這在全球範圍內是不是個特別的現象?

  黃鎮東:應該説是有中國特色的,特別是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擴大內需的方針,採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了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所以從1998年開始,這四年當中,我們的高速公路又進入10多年發展的最快的歷史時期,體現在這個階段確確實實在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比較少的一種現象。

  主持人:您是從1991年開始擔任交通部長的,這樣一段時間以來,您有沒有算過,這些年我們國家用在公路建設的投入資金總共有多少?

  黃鎮東:我們大致上從89年算起,13年來我們公路上的投入大概是一萬一千億左右,在這個一萬一千億當中,用於高速公路的投入大致上佔到30%左右。國際上的一些經驗告訴我們,高速公路是一种先進生産力,它最大的特色是它的通過能力大。比如同樣的斷面,一條一級公路佔用的土地面積和我們一條高速公路的車道佔用的土地面積是一樣的,但是它的通過能力是一級公路的3倍、4倍,甚至5倍左右。

  主持人: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我們只是關心家門口、眼前的路到底通不通、方便不方便,你是作為交通部長,心裏恐怕要裝著全國道路的一盤棋,那麼高速公路的建設未來在整個國家的道路交通建設的藍圖當中,它是一種什麼樣的設計思路呢?

  黃鎮東:我們規劃的目標是按五縱七橫,也就五條縱向的,比如説京珠高速公路,就是北京開始到珠海的這條高速公路,這條是所謂的一縱,那麼依此類推就是我們國家縱向五條。橫向比如丹拉線,這是條最長的公路了,就是從丹東開始,經過了遼寧,經過了河北、北京、內蒙一直往西北、西南延伸,最後到拉薩結束,就是丹拉線。這樣就把我們國家縱向、橫向連起一個網絡來,基本把全國中等以上的大城市全部都覆蓋在網絡裏頭,這樣如果全部建成以後,它就形成一個初級聯網。

  主持人:我們還想請你給我們大家算算帳,我們投入這麼多的錢,到底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什麼作用,給我們帶來哪些收益?

  黃鎮東:比如説去年我們公路投入是兩千六百個億,兩千六百億當中這只是投資,拉動國民經濟,去年我們的經濟增長了7.3%,我們按一次計算,就是按投資拉動來計算,而不包括投資引起的消費等等的拉動,大致上我們測算了一下,是0.26,也就是説去年的7.3的尾數當中有0.26是由公路投入拉動的。

  主持人:剛才黃部長算的是一筆大帳,其實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説,感受最深的就是高速公路的開通給我們經濟生活所帶來的種種變化。剛好我們中央電視臺《交通在線》的記者前不久在貴州就拍攝到了這種新的變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我國西南地區的貴州省,92.5%的面積為山地丘陵,儘管有著眾多的名勝景點和豐富的礦産資源,但是道路少,行路難等因素,一直是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2001年的12月,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通車,讓這一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善。

  今天,司機駕車從成都到北海的時間由以前的7天縮短為20多個小時。沿著西南大通道,貴州的煤炭,廣西的農産品目前正在順利地銷往全國各地。西南出海大通道帶動了西部地區的發展,全國1.9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帶動的則是整個國民經濟。

  1988年,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隨後,高速公路建設在全國全面鋪開。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00年9月,京沈高速公路通車;2000年12月,京滬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到2001年底,除西藏外,全國其他省市自治區都開通了高速公路。山東省高速公路里程更是高達2400多公里,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省內,從濟南到全省的任何地市當天都可返回,這在過去山東道路建設中是難以想象的。浙江也提出構築“4小時公路交通圈”,重慶提出建設“8小時重慶”的設想,這些都正在成為現實。高速公路的發展明顯地帶動了當地及沿線經濟的發展。

  從1998年到2001年,全國公路建設投資創造的的國內生産總值累計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3.4%。平均每年公路帶動的就業人數約有400萬人。同時,還帶動了建築、建材、機械製造業、汽車工業的發展。


  主持人:在生活當中我們平時走高速公路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走普通的馬路,那麼從最新的全國公路的普查情況來看,你能不能向我們介紹一下,現在國家普通公路的建設情況?

  黃鎮東:到去年年底,全國的公路通車里程已經達到了169.8萬公里,我這麼看到今年年底大致上可以超過170萬公里的水平是有把握的。到去年年底我們全國還有287個鄉鎮沒有通公路,還有接近六萬個,五萬九千個行政村沒有通公路,這和89年比大大的提高,89年在我印象當中是3200個鄉不通,到去年年底我們農村公路,一共達到了127萬公里的農村公路,應該説我們的農村公路對城鎮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通過你對邊遠地區的一些考察,現在我們國家普通的公路,它修築的重點在什麼地方?

  黃鎮東:我們要注意農村公路的建設,因為農村公路的建設直接關係到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實際上在縣一級公路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就是去年和今年用兩年左右的時間,要解決中西部地區的通縣公路建設問題,根據這麼一個決策,我們安排了251個項目,總的公路數大概兩萬七千條公路左右,它可以覆蓋133個地區,1099個縣級單位。

  主持人:那麼通縣公路完成之後,接下來是不是就應該是鄉村都能夠通上公路?

  黃鎮東:是的。我們現在還有257個鄉不通公路,包括鎮不通,我認為應該使它通,但是局部的個別的鄉也不見得用公路的辦法,因為有些鄉很小,修條路可能要花幾個億的資金,我認為這是划不來的,所以我們沒有提100%的鄉去通公路,或者100%的行政村通公路,主要就是出於這些實際情況的出發,實事求是,該修的一定要修。

  主持人:在我們交通部門的規劃當中,等到鄉村都通上公路了,這個要到什麼時間?

  黃鎮東:因為2020年以前我們要做到基本適應,如果基本適應的時候,還有很多鄉鎮、行政村都不能通公路,就説明我們修路的目標還沒有達到,所以我認為2020年以前這個目標要實現的。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的馬元村,段老漢在這裡已經住了幾十年。他這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村子裏能夠通上公路。

  儘管地處西北地區,但馬元村水源充足,因此村裏人都以種蔬菜為生,但是最讓村民們無奈的是村裏沒有公路,儘管山外兩公里就是一條省級公路,但是要把蔬菜運出去,眼前的這道山梁卻成為蔬菜運出山去的最大障礙。

  馬元村村長苗正永:十二點的時候,就要出發,上去馱到公路上,然後拿架子車拉到固原市,也就到了淩晨七八點了。

  村子不通公路,馬元村不是唯一的例子。截止到今天,全國還有257個鄉鎮不通公路,由於道路的不暢,這些地方的居民常年靠人背馬馱搬運東西,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他們夢想著,總有一天公路能從自家的門前經過。

  2001年,通縣公路工程在全國全面鋪開,十個月的時間裏,一條十九公里長的公路,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十多個村子連接了起來,包括段老漢在內的當地兩萬多村民走出大山時,已經不再需要翻過那道阻隔了他們半輩子的山梁。

  2001年底,全國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7.7公里,比2000年提高了0.2公里,以人口數量計算的公路網密度達到每萬人13.1公里,比2000年提高0.1公里,公路通鄉率達到99.3%,通村率達到了91.8%。

  主持人:黃部長正像你剛才所説的,現在我們的路也多了,橋也多了,大家出行確實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非常關心,就是過橋、過路收費的問題,本來像公路建設應該屬於公共設施的建設,為什麼要收費?

  黃鎮東:公路的社會屬性應該是屬於公共設施,也就是公益性的設施,但是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缺少的就是資金,那麼要發展又缺少資金,那麼我們只有採取用市場機制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國家就形成了一個貸款修路,收費還貸這麼一個滾動性的機制,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收費公路,到現在為止,中國的收費公路大致是11萬公里。

  主持人:到什麼時候這些公路就可以不收費了?

  黃鎮東:我們中國的公路管理體制是以地方為主的,也就是以省市區自治區為主來管理的,那麼他們實行收費進行定價、進行收費,來償還本金,依我看大致上本息的償還,大致是一條收費公路是20年左右,那麼嚴格的來説,還完本息的收費公路不應該再繼續收費了,現在是11萬公里的規模內,而不是無限制的去發展收費公路。

  主持人:其實收取過路、過橋費,普通百姓都還是理解和支持的。但是,如果把公路收費變成了一種增收的手段,重復收費,違規收費,老百姓就可能産生怨言。作為交通管理部門來説,對於其中的這些現象,是如何界定的呢?

  黃鎮東:你講的就是治理公路三亂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説黨中央、國務院很重視,從1992年開始,就提出了公路三亂問題,特別是98年開始加大了治理公路三亂的力度,

  主持人:那麼,你作為交通部長,對現在的治理情況,你還滿意嗎?

  黃鎮東:到目前為止,全國有三分之一的省實現了全省國道基本無三亂。最近我看了新聞報道當中,媒體當中又報道了有些部門,包括我們交通部門的下屬,這些系統的單位在路上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這個已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就是説有反彈的跡象,我們現在就要緊緊抓住這個反彈,所以我想中央各個部門,特別是國務院糾風辦的&&之下,我們交通、公安等等幾個部門聯合起來,上路執法,加大查處三亂這種不正之風,遏制住它。

  主持人:對於你做了12年的交通部長,大家好像了解並不是很多,所以我們特意徵集了一下央視國際網站一些網友對你所關注的一些問題,其中有網友問,你當了12年的交通部長,您工作當中感到最欣慰的是什麼?

  黃鎮東:怎麼説呢,我的人生觀用三句話説,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官,實實在在地做事。我對自己的評價,我覺得我是一個舉輕若重的人,也就是説對待每一件事情不管它的輕重,但是總感到這是一個責任問題,總是覺得要把它做好,把這個事情落到實處,所以需要很認真地去做,所以我自己評價,我花的精力比較多,比如我現在臉很黑,走了20多天,在公路上曬,當然會曬黑了。

  主持人:還有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曾經要求交通戰線的職工要少説多幹,或只幹不説,為什麼這樣要求大家呢?

  黃鎮東:這跟我剛才説的我的人生觀可能有很大的關係,我可以講一個故事,這是1992年到阿爾泰去,然後我就想看一下,平行于216的一條線究竟怎麼樣,我們也不太了解路況,大概早晨一大早出發,五六點出發了,走到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突然看到沒有路了,到了一個山溝裏頭了,沒有路了,沒有路了怎麼了,往後退吧,時間不允許,往前走幾百米走不過去了,我們把212的吉普車就扛在肩上,過了四輛車,就用人扛過去了,我説我們過去是乘車,今天車乘我們了。我作為交通部長來説,通過這些實踐,深深感到修路的不易,如果我們不去認真地抓,不去全力以赴去做工作,要改變這種現狀確確實實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辦點事情,實實在在的事情,讓中國人能夠揚眉吐氣,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根據交通部的規劃,到2005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將新增20萬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將超過2.5萬公里。到2010年,總長約3.5萬公里、縱貫東西和橫穿國境南北的“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幹線系統將全面建成,“五縱”路線是:同江--三亞;北京--福州;北京--珠海;二連浩特--河口;重慶--湛江。“七橫”路線是:綏芬河--滿洲裏;丹東--拉薩;青島--銀川;連雲港--霍爾果斯;上海--成都;上海--瑞麗;衡陽--昆明。“五縱七橫”在首都和直轄市及各省(自治區)省會城市之間形成現代化的快速公路運輸網絡,公路網的運營效率和效益將有很大的提高。運輸距離在400-500公里的可以當日往返,800-1000公里的可以當日到達。到2020年前後,全面建成完善的公路主骨架、水運主通道、港站主樞紐和交通運輸支持保障系統即“三主一支持”系統的建設。(《經濟半小時》記者盧小波、王立平)


責編:張競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