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中國實錄

隨身帶著計算器的局長──《中國實錄》: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訪談
10月08日 22:03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推出大型系列節目《中國實錄》之省部長訪談,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透過數字看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6.9倍,達到1.16萬億美元,中國還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等國的第六大貿易國。對於中國這些年發生的變化,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統計部門,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記錄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軌跡。有一個人,腦子裏裝滿了這些數字,他很清楚我們這個國家的家底,這個人就是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

  
朱之鑫簡介


  朱之鑫,共和國的同齡人,早年插過隊,當過農民種過地,在一汽當過工人。他習慣於在辦公室的會議桌上批改文件,他説老闆桌官氣太重。時刻不離身的是一個用了很多年的計算器。

  1999年之前,在國家計委,他是統計數字的使用者,1999年到統計局,他成了統計數字的生産者。他對統計的認識是從讀懂一本500多頁的中國統計年鑒開始的。

  他常説,統計人員要有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唯物主義精神,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下半年經濟增長將保持7.8%左右


  曲向東:朱局長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經濟半小時,您是我們經濟半小時《中國實錄:省部長訪談》第一位出場的嘉賓。剛才我們看那個片子呀,而且我以前也經常聽説到,您隨身會帶著一個小計算器,今天帶了嗎?

  朱之鑫:今天還是帶了。因為工作需要,計算器是隨時帶著的。

  曲向東:隨時隨地都帶著?

  朱之鑫:隨時隨地都帶著。

  曲向東:一般您會拿它計算什麼數字呢?

  朱之鑫:從我們來看的話,因為既要有年度的數字,也有月度的數字,經常地要算這個,比如同比的增長率呀,(改革)開放之後,年均的增長率啊等等。

  曲向東:您作為統計局的局長,您的下屬應該把所有的數字都做好了給您,您只需要記住就行了。您為什麼要帶一個計算器?

  朱之鑫:應該來説,有的時候,到下面去調查研究的時候,底下也會彙報一些數字。

  曲向東:您會現場計算?

  朱之鑫:有時候我要自己算一算。有時候還真正發現,算的過程中還真有點差別。

  曲向東:我們今天就從這個數字開始,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道,説中國人均的國內生産總值,在今年年底,能夠達到1000美元,那您帶著這個計算器,也是非常追求精確的數字,您能不能精確地告訴我們,我們能夠達到多少美元呢?

  朱之鑫:那麼應該來説,今年如果按照現在的算法,因為最終的全年增長率,還沒出來。

  曲向東:這是一個預計?

  朱之鑫:預計數字的話,我估計在7.5%左右。那麼按照去年的話,95933億的國內生産總值來説,那麼我們肯定要突破10萬億。10萬億我估計可能是一個大數原則,它除以一個8。

  曲向東:匯率是按8算的。

  朱之鑫:這樣大概得到12500到13000億美元的總數,然後除以12億多的人口,那麼這得出一個1000美元。但是從我們計算上來説,我覺得達不到。可以説近1000美元,大概在970美元到980美元左右的樣子。

  曲向東:我想大家為什麼會對這個1000美元這麼關注呢,因為這1000是個整數,可以説就像上個世紀的時候,很多中國人都盼著説,我們能夠早一天達到人均800美元這個標準。

  朱之鑫:800美元到1000美元,應該是一個,國際上來説,特別在一些發達國家來説,它是一個經濟起飛的階段。到了1000美元之後,自然有一個經濟可能向快的方面轉化。另外一個,1000美元呢,總是一個大數原則,也好記嘛。大家説有時候,説你掙多少錢,掙1500,不會説掙1200多元錢。但是作為統計上來説,還是要更精確一些。

  曲向東:我們從78年改革開放開始,到現在的接近1000美元,那麼這個中間,經歷了幾個臺階?

  朱之鑫:那麼1978年的時候,國內生産總值,我們當時只有3624億元人民幣。

  曲向東:今天看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可是這是我們改革開放的起點。

  朱之鑫:那麼到了1989年的時候,就達到了16909億。

  曲向東:10年的時間,已經是幾倍了。

  朱之鑫:接近4倍的樣子。那麼到了去年,我們已經達到了95933億元的人民幣。

  曲向東:您能不能嘗試著把這些數字變成一些我們老百姓能感知到,理解到的一些具體的指標?

  朱之鑫:你比如説,78年的時候,城市的收入人均是343塊錢。

  曲向東:那時候我記得一個月的工資30多塊錢是很正常的。

  朱之鑫:那78年有30多塊錢很不錯了。到了1989年就到了1376元,去年我們已經到了6860塊錢。

  曲向東:你比如説,1978年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那時候説老三件、新三件,今天可能大家都説的是房子、汽車,已經算是第幾代的三件了。

  朱之鑫:應該來説老三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三件來説在城市表現為普及率相當高了,在農村也開始在增長。國際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叫恩格爾系數。就是講,在整個消費支出當中,食品的支出比重越高的話,説明你國家不是很發達。

  曲向東:現在我們的是多少。

  朱之鑫:到現在為止的話,城市是37.9%。消費支出裏頭,還有很大一部分,比如別的方面的,購買住房啊,娛樂呀,旅遊啊,保險啊等等。所以這個比重,還是逐年降低的。這也體現了一個,我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過程。

  
從數字感受小康生活


  200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900美元,在初步實現小康的基礎上,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感受著小康,而那些翔實的數字,見證了人民生活的變遷。

  一、鼓起來的“錢袋子”

  改革開放之初,“萬元戶”是富有的代名詞。而如今,“萬元戶”已經過時。1990年至2001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2%,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餘額,1990年只有7034億元,目前已超過8萬億元。

  二、降下來的恩格爾系數

  過去,中國人首要的問題是解決溫飽問題,如今“吃”在中國人生活中所佔的份量越來越輕了。恩格爾系數,是指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比重。1990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是54.2%和58.8%。到2001年,分別降到37.9%和47.7%。而且膳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城鎮居民的人均糧食消費量下降,來自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比重明顯提高。

  三、大起來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十幾年前,一家三代擠在一間房子裏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當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7平方米,農村為17.8平方米。到了今天,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超過10平方米,農村達到25平方米。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在傢具、住房裝飾、家庭設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也成倍增長。

  四、多起來的私人轎車

  十幾年前,沒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轎車。而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起“轎車夢”,並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從1998年開始,我國個人購車比例已經超過50%。城市居民中,每萬人擁有轎車達到100多輛。我國個人汽車保有量從1990年的81.6萬輛增加到1999年的534 萬輛。今年汽車銷售增長近40%,主要歸功於個人消費買車。

  五、熱起來的假日旅遊

  旅遊正成為中國人新的消費熱點。一到“黃金周”,到處是旅遊的老百姓,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到國外去旅遊。1989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只有2.4億人次,2001年就達到了7.8億人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公民出境人數只有300萬人次,到2001年,已經達到1213萬人次。

  六、快起來的通信方式

  過去,寫信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交流方式。今天,人們不僅家裏有電話,還有手機,而且通過網絡發封電子郵件,更加快捷。到今年7月底,我國固定電話用戶數已突破2億戶,手機的用戶數也超過1.8億戶,均位居世界第一。另外,平均每週至少上網1小時的公民已經超過45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三位。

  
統計數字從小小賬本開始


  曲向東:我這有一個居民的賬本,非常有意思。我們也看了一下,裏面記得非常細,比如説買了一個蒼蠅拍,2元錢,他要記下來,收入這兒呢,你看,別人送他一桶花生油,他也要記下來,值多少錢,他要查出來,然後記下來。

  朱之鑫:算非現金收入。

  曲向東:實物性收入。

  徐先生是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他每天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記賬。現在的徐先生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從超市買了東西後,都要仔細地看一下購物小票,名稱是否相符。回到家裏,他要把所購買的東西、數量、支出的錢數一一記在賬本上。

  徐培新告訴我們,一斤的豆角也得記上,那就是今天的蔬菜一共花了3元錢,南瓜2元,豆角1元。買什麼東西都得記上,哪怕5角錢、1角錢,都得記上。

  這個賬本是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發給徐先生的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情況調查表。從賬本上,可以看到食物在家庭消費中比例很低,只佔到34%。大部分的支出花費在教育、旅遊、服裝、通訊費用等方面。在食物的開支中,肉食、蛋禽、牛奶等食品佔了8成以上。

  徐先生説,從家庭開支方面能夠看出,其中的一些變化。譬如説現在通訊費用增加了,原來就一部電話,現在可能得兩部電話,因為上網了。現在還有無線通訊,他跟他愛人都有手機。

  每個月統計局會給他25元的記賬補助,而去年還是15元。像徐先生這樣的抽樣調查戶,在北京市西城區有160戶。每個月,城市調查員會來到徐先生家裏,把記錄的賬本收上去。

  北京市西城區統計局城調隊副隊長張鳳琴介紹説,這些賬本要按有關規定進行編碼,要核算調查戶的記錄情況,進行糾錯。錄入到計算機中的調查數字,經過簡單的核算之後,就會及時地傳送到國家統計局。正是從全國幾萬個像徐先生這樣的賬本中,調查出了恩格爾系數、物價指數、消費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統計數據。

  曲向東:我看徐先生跟您,朱局長,跟您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要每天帶一個小計算器,要不然這個賬記不清楚。

  朱之鑫:應該非常感謝徐先生對國家統計的支持,非常細緻。

  曲向東:那麼這樣一些數據,我們統計局拿來之後,我們會怎樣去使用它呢?

  朱之鑫:因為調查城市居民的收入,是我們城市調查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城市調查隊裏頭,除了調查居民的收入,還要測算物價。還要匯總起來,來進行整個的經濟情況的分析。

  曲向東:也就是説像徐先生這樣的這种家庭的生活情況調查,只是我們整個調查當中非常小的一個部分。

  朱之鑫:對,它等於是一個抽樣調查,你比如像城市的收入,我們現在已經在全國226個城市建立了城市調查隊,那麼在這裡頭,實際上在全國的範圍裏頭,已經抽了4萬戶這樣的。

  曲向東:全國像徐先生這樣的調查戶一共有4萬戶。

  朱之鑫:4萬戶。他們要每個月,按時地把所有的收入、支出、就業、財産情況來登記上來,是非常複雜的。

  曲向東:那麼像這樣的調查戶都是固定的嗎?

  朱之鑫:這樣的戶呢,是這樣的,應該來説呢,就是説我們按照抽樣調查的原則,有一個樣本輪換的問題,有一個抽樣戶輪換的問題,大體上三年左右,其中要輪換一批,輪換三分之一。

  曲向東:怎樣輪換?

  朱之鑫:比如原來的三分之一,我們要退出來,再補充新的三分之一進去。

  曲向東:補充進來的這完全靠抽樣嗎?

  朱之鑫:對,抽樣的話,就是按照整個城市的分佈情況,再按照居民的收入情況,來個等距的抽樣方法得出的,這樣為了確保樣本和抽樣戶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不要小看統計部門“擠水分”的能力


  曲向東:我們看到,新華社有一篇文章説,湖北省通過改革統計方式呢,國內生産總值縮水了800億,其中有一個縣的GDP(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減少了46%以上。 那麼作為國家統計局,包括地方的統計部門,它怎麼樣去採取一些辦法,去擠掉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一些水分呢?

  朱之鑫:這個水分呢,有一些是長期積累的。不要小看我們統計方面對擠水分的這種能力,你比如説,人口普查的過程中,我們曾經有500萬個調查小區,調查完了之後,我們又抽出來,每八千個抽一個,等於又抽了600多個小區,完了之後進行復查,復查的結果,如果符合的,那就認你的,如果不符合的,就要進行必要的調整。

  曲向東:就是您説的擠水分?

  朱之鑫:對,擠水分。

  曲向東:那麼經過這麼多環節之後,您能不能很有信心地拍著胸脯説,我們的數字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朱之鑫:我不敢拍胸脯説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當然我可以拍胸脯講,對於中國的統計數字,或者是一些宏觀的數字,我可以講,基本上還是準確的。

  
國際機構信賴中國統計數據


  曲向東:作為國內外的機構,特別是國際上的機構,有多少機構在採用我們的數字。

  朱之鑫:現在應該來説,世界銀行就採用我們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採用我們的數字。

  曲向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朱之鑫:最近美國有個教授叫克萊因,也是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他就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的十幾項指標,經過他的測算,和GDP的增長是一致的。

  曲向東:看來中國的統計數字,已經被國內外的許多機構所採用。

  記者在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拿到一份《2002年世界發展指標》。在這份報告中,所有涉及中國宏觀經濟的指標,都是來自於中國國家統計局。

  世界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援助機構之一。它向世界各國提供貸款,很大程度上要考慮這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銀行就開始引用中國官方公佈的統計數字,但那時他們會對引用的數據加以調整和分析,到了1998年以後,世界銀行則開始直接使用中國公佈的宏觀經濟數字。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迪帕克説,中國統計數據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十分可信。我們足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

  其實,不止是和世界銀行,國家統計局目前已經和20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開展了統計合作項目,還與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21個國際組織以及亞洲、歐洲、美洲等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統計資料交換關係,這也促進了我國統計工作的進步。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迪帕克説,城鎮勞動力調查以及農村住戶的調查,這些數據無論從採集方法上,還是計算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事實上,這種進步,更重要的是得益於我國統計工作自身的改革。以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例:

  1993年開始,國家統計局正式使用“國內生産總值”這個指標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這個指標産生於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涵蓋了社會生産的各個領域。而之前,我國則一直採用源於前蘇聯的“國民收入”指標,它只能反映物質生産部門的生産成果。

  與此相適應,統計調查範圍就從傳統的物質生産領域,如工業、農業擴展到非物質生産領域,如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也正在從全面行政報表的方式,逐漸向世界上多數國家採用的普查和抽樣調查方法過渡。

  曲向東:看來中國數字的增長,或者説中國經濟的增長,的確是引起各國的關注。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應該是7.8%,這是我們現在得到的數字,這個數字應該説是比較高的,那麼您能不能預計一下,下半年我們增長的數字會是多少?

  朱之鑫:現在7.8%左右的速度,可能還是有希望的。也可能高一點,也可能低一點。

  曲向東:有希望保持到年底?

  朱之鑫:這個還很難講。我是因為是統計局,不願做預測工作,這樣我覺得容易影響我們統計工作的準確性,因為有先入為主之惑。

  曲向東:你永遠看著已經發生的數字,但是你不會去讓那個未來可能的數字干擾你的這種結果。

  朱之鑫:所以我覺得,7.5%到7.8%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曲向東:像您剛才談到的,説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是20多年是持續高速增長。那麼為什麼我們能夠比別的國家快這麼多,在今後我們是不是還能夠一直保持這種比它們快很多的這種速度呢?

  朱之鑫:這一點,有人稱之為中國是一個奇跡,我想這個奇跡不會是無端地發生起來的。美國有一個經濟學家,叫克魯格曼,寫了一本書叫《蕭條經濟學的回歸》。他説經濟發展,很重要的在於對經濟的理解和把握,我覺得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包括我們的國務院,對經濟的這種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非常強的,正確地處理了經濟生活當中很多複雜的矛盾。

  
明天會更美好


  在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後,我國正向第三步戰略目標前進,即到下世紀中葉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十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9400元,即1200美元以上。

  到2010年,使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即平均增長7.2%左右,人口控制在14億以內,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吃穿用等生活資料更加豐裕,住房和交通條件明顯改善,文娛、體育、衛生、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

  到那時,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必將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經濟半小時》記者康敬峰、傅利峰、張慧娟)


責編:楓聆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