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三個代表”的忠誠實踐者——韓行通
07月07日 20:25

  他從貧瘠的山村走進城市,用勤勞的雙手打開致富之門,成為遠近聞名的千萬富翁;

  他告別繁華的都市返回山村,用自己的財富和堅定的信念帶領鄉親擺脫貧困,讓群眾得實惠,把鄉親當爹娘;

  他實現了人生的跨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三個代表”的一名忠誠實踐者。

  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紅旗鎮岔鞍村南岔溝採訪,村民們講述的優秀黨支部書記韓行通的故事,匯成一首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頌歌。

  “他為黨旗添光彩”

  1997年春節前的一天,一輛嶄新的轎車開到了南岔溝屯口。由於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轎車不得不停下來。一位年過五旬,身材削瘦,臉膛紫紅的漢子走出轎車。眼前的情景令他雙眉緊皺,一向高音大嗓的他,此時卻寡言少語了。他,就是離開這條山溝十多年如今衣錦還鄉的韓行通。

  南岔溝是個有100多戶人家的窮山村,韓行通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九溝十八岔,棗荊子鑲邊,千層板打底”的貧瘠土地。1985年,伴隨著黨的改革開放的春風,韓行通進城打工。他從擺地攤、賣海産品開始,通過誠實勞動,建立了大連市廣聯運輸公司,成為一個擁有20多臺運輸車、雇工100多人、固定資産1000多萬元的私營企業主。那時他的年收入600多萬元,年利潤200多萬元。

  心情沉重的韓行通走進山村,推開農民韓剛本的家門,眼前的情景讓他心酸:破爛的房屋四處透風,沒有一點熱乎氣。一家4口,躺在床上的韓剛本和他老伴及一個兒子都得了癌症。地上站著的傻兒子,只知道一個勁地傻笑。快過年了,這個家卻沒有一點年味。

  眼淚浸滿了韓行通的眼圈。他從衣兜掏出1500元錢,放在韓剛本老伴手中:“三嬸,先拿這錢治治病吧。”回到家,韓行通又讓人送去煤、大米、白麵和豬肉。

  這一年春節,韓行通走訪了許多鄉親。他發現,由於窮,原來200多戶的屯子,遷走了一半,屯裏的青壯年都進城打工了,留下的老弱病殘守著溝裏幾百畝果樹苦熬生活,鎮里正打算把南岔溝並到其他村屯。

  故鄉行使韓行通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一想到這些,他寢食不安。人們發現,那些日子韓行通的話少了,眉頭皺得像上了把鎖。他早早失去父母,從小是個苦孩子,村裏的叔叔大爺們沒少幫襯他。鄉情、親情促使他下定決心。

  1997年春節剛過,韓行通登出了公司,回村找到村黨委書記王文柱,提出承包與南岔溝村企合一的慶安公司。他表露心跡:“雖説我在城裏富起來了,可生我養我的家鄉溝溝叉叉坡坡坎坎一直裝在心裏,我要與南岔溝的父老鄉親一起富!”在第一次召開的村民大會上,韓行通扯起大嗓門做出三項承諾:三年內向村裏交積累翻一番;勞均年收入翻一番;把南岔溝建成文明富裕的新山村!

  風風火火的韓行通像個小夥子,鑽山溝,進果林,修公路,建大橋。他首先投資30多萬元,把一條水泥路面的公路修到了鄉親們家門口。接著,他又投資18萬元,帶領鄉親們建造了一座長12米、寬8米的大橋,鄉親們親切地將這座橋稱作連心橋──連接黨的富民政策與老百姓之橋。

  韓行通是沐浴著黨的陽光長大的,由於前妻成份不好,入黨他想都不敢想。黨的政策使他富裕起來,他從內心深處感激黨。返鄉後,他主動向黨組織靠攏,黨員學習,他旁聽,還熱心地準備好茶水,把屋子燒得暖暖的;當慶安公司的局面打開之後,韓行通才正式向村屯黨支部提出了入黨申請。村屯黨支部根據他的表現把他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從此,韓行通與黨組織靠得更緊密了,經常找聯絡人談心、交流思想。韓行通帶領鄉親致富的行動得到鎮黨委的重視和支持。經過認真考察和培養教育,並報上級組織部門批准,鎮黨委決定批准接收他為中共預備黨員。

  他常説:“未進黨的門,先做黨的人。”從提出入黨那天起,韓行通更像年輕人一般,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帶領100多名村民頂風冒雪,在荒山禿嶺大幹了三個冬天,開墾出300多畝撂荒地。他投資150萬元改造果園,南岔溝850畝土地全部栽種了從國內外引進的近百個水果新品種。他還引進了以色列自動滴灌設備,並帶領鄉親建起一個庫容5.5萬立方米的水庫。

  “他把鄉親當爹娘”

  金秋的一天早晨,南岔溝像過大年一樣鑼鼓齊鳴,鞭炮震天。全屯的老老少少全都聚集到村口,歡送22位從未出過遠門的老人去北京旅遊。當這些一輩子土裏刨食的老人滿臉喜氣踏上旅途,許多人禁不住流下激動的熱淚。

  南岔溝偏遠閉塞,許多老人一輩子沒出過村鎮,有些人從未坐過火車,更不要説乘飛機了。回鄉第二年秋收後,韓行通提出自己出資幫助老人們圓這個夢。

  消息傳出,人們紛紛猜測:韓行通的老伴、兒子和寶貝孫子從沒到過北京,算上他這一大家子,老人能去幾個?可是,當名單確定下來,許多老人都不敢相信,22人中竟然沒有韓行通家一個人。

  在韓行通的帶領下,老人們踏上開往北京的臥鋪列車,80歲的叢者信老人一輩子沒坐過火車,興奮得一夜睡不著,像個孩子似的東瞧瞧,西望望。到了北京,他們住三星級賓館、逛王府井、登長城、遊天安門廣場、觀升旗儀式……歸程乘的是民航飛機。

  人們發現,韓行通入黨前後大不一樣。當初,他抱著樸素的親情、鄉情回到家鄉,入黨後這一思想得到昇華。尤其在農村“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中,他的眼界更開闊了。他在支部會上説:“‘三個代表’是桿秤,人民群眾天天在用這桿秤稱我們的黨員,我們可要牢牢記住這桿秤的份量啊!”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他都到村裏的老人家拜年,送去慰問金。每年春節,他都把全體村民請到一起,宴請聚餐。喜慶之餘,他還惦念著那些由於身體不好不能到場的老人和病人,把每樣菜留出一些,一樣不少地親自送到這些村民家中。

  有一次,韓行通到大連城裏辦事,中午吃飯時,發現這裡的餃子餡大皮薄特別香。他馬上想到,村裏許多老人沒吃過這家餃子,應該請他們來嘗一嘗。不久,他雇了三輛客車,把156位老人拉到餃子館,美美地吃了一回正宗的馬家餃子。一次與老人閒談,韓行通發現許多人不知道自助餐是咋回事兒。他用車將十幾位70歲以上老人拉到大連市區一家有名的飯店“自助”了一回。

  韓行通心裏裝著群眾,最見不得鄉親們碰到難處過不去。他有個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哪些群眾有困難,哪件事情需要辦。韓行通説:“要實踐‘三個代表’,就不能等群眾有了困難找上門再去解決,要主動為群眾著想。”

  有一年過春節,韓行通殺了8頭自家的豬,他吩咐人把肉一戶一戶送到村民家中。分到最後,一斤肉也沒剩。當韓行通忙活了一整天,兩手空空踏著月色回到家裏,他妻子感到奇怪,問:“咱過年的豬肉呢?”韓行通只好賠著笑臉給妻子解釋:“咱是黨員幹部,要先可著群眾分。”妻子無奈,第二天只好跑到農貿市場買肉過年。

  南岔溝的變化日新月異,這是因為黨旗增添了新的光彩,比過去更紅、更艷了。

  “俺活得舒心,過得開心”

  筆直的水泥路面公路像一條玉帶延伸到鄉親們的家門口,兩座水庫如同兩面玉鏡倒映出朵朵白雲和座座群山。南岔溝一派文明富裕欣欣向榮的景象。

  經過一年的苦幹,韓行通對鄉親們的承諾一步步變為現實:1997年勞均收入由上一年的2000元增至5000元,初步改變了家鄉的貧困面貌。在修路、架橋發展經濟的同時,韓行通的目光看得更遠,他想,一個輪子行車不穩,兩個輪子才能跑得快,缺少精神文明可不行。

  過去南岔溝治安不好,鄰里打架鬥毆,賭博成風。韓行通在美化環境的同時,組織起由11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的村民監督委員會,用韓行通的話説,這個委員會上管天,下管地,大到屯裏的發展大計、治安教化,小到婆媳不睦、鄰里糾紛。

  為解決群眾文化生活單調,韓行通投資50多萬元,建起一座950多平方米,集圖書室、文化室、村民活動室、辦公室于一樓的綜合大樓。綜合樓上樑這一天,南岔溝的老老少少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鄉親們按當地習俗,自發集資買了120米紅綢布,圍挂在樓墻壁上給樓“挂紅”,並在大門貼上一幅對聯:“幸福不忘共産黨,致富不忘領頭人”,橫批是:“政通人和”。

  在南岔溝採訪,正逢秧歌隊表演。鑼鼓聲中,100多身著艷麗服裝的男男女女踩著鼓點扭動著腰身滿臉喜氣。跑旱船的老大媽兩隻眼睛樂成一道縫,踩著高蹺的小夥子一招一式博得聲聲喝彩,噘著大嘴動作滑稽的豬八戒引來陣陣開心的笑聲……

  村民叢者政年輕時是秧歌迷,也是麻將桌上的賭壇老手,賭博使他的身體垮了,家裏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老婆磨破了嘴皮子,怎麼勸説也沒用。韓行通找到他,任命他當了秧歌隊的教練兼隊長,把他從麻將桌拉到秧歌場。叢者政説:“打重新迷上扭秧歌,就不再打麻將了,現在身體好了,幹活有勁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他指著秧歌隊告訴記者,許多好賭的小青年都告別了麻將桌。

  秧歌隊裏的楊春葉、陳家慶夫婦在秧歌隊裏扮演潘金蓮和西門慶,生活中則是一對恩愛夫妻。前些年屯裏文化生活單調,與許多年輕人一樣,陳家慶業餘時間除了打打麻將就是睡大覺。他終於經受不住山外面精彩世界的誘惑,走出山村打工去了。去年,南岔溝紅紅火火的日子把陳家慶拉回到山村,在參加村裏建設的同時,他很快迷上了扭秧歌。談起這些變化,陳家慶感慨萬端:過去村裏偷盜、賭博常發生,一個晚上丟過七條狗,如今好幾年沒聽説誰家丟東西了。

  南岔溝的人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使村民有了奔頭,連外村的姑娘都願往南岔溝嫁了。一些年輕人找到黨支部提出入黨要求,他們説,韓行通是我們的樣板,人就要像他那樣活著!

  “生是黨的人,死後留清名”

  生意正紅紅火火,卻返鄉務農;本可以安享晚年,卻帶著一身病回鄉苦幹;800多萬元扔在窮山溝,至今沒得到一分回報……一位小青年帶著一肚子問號找到韓行通,問:在一些人眼珠子朝上翻,千方百計巴結有權勢的人時,你卻巴結那些土的掉渣的老百姓,到底圖個啥?

  去年10月13日,韓行通積勞成疾終於病倒了。急救車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併發出警告:糖尿病並發癥,尿蛋白4個加號,必須臥床休息。

  從急救車離開那一刻起,南岔溝鄉親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他們著急、落淚,準備了許多補品要去看望韓行通,都被村幹部擋了回去。82歲的張玉香老太太帶著僅有的500元錢來到醫院,含著淚請他收下,他説啥也沒收。

  韓行通告訴記者:躺在病床上,我想了許多,我年輕時就失去父母,從小吃了許多苦,是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才使我走出山溝,致富發財。剛返鄉時,還是出於對家鄉的親情,向黨報恩的思想,直到在黨組織的教育下,入了黨,才開始找到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哪的答案。學習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肩上擔子的份量。參加革命是為什麼?當幹部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應該留點什麼?江總書記的這段話已經成為我的座右銘。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生是黨的人,身前身後留清名,在我離開人世時,鄉親們能夠説一聲“韓行通,黨員夠格”,我就知足了。

  “農業投入的風險很大,你想過沒有,投入這麼多錢收不回來怎麼辦?”面對人們無數次發問,韓行通坦然相對。是的,5年來,他投入了800多萬元,使屯裏的固定資産由不足30萬元增加到700萬元,年勞均收入由2000元增加到8000元。他告訴大家:“我對家鄉建設投入的這些錢,開始時就沒考慮能不能收回來。”

  字字珠璣,句句鏗鏘。這是韓行通內心世界的真誠獨白,是一位“三個代表”忠誠實踐者的高尚情懷!

  韓行通的事跡迅速傳遍遼東大地。在他的事跡感召下,許多在城裏致富的能人回到貧困山村,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修路、架橋、修水庫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紅旗鎮黨委書記于敏、副書記王毓良認為,韓行通的典型意義在於,吸引那些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下先富起來的能人返回貧困家鄉,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但是,對這種奉獻的典型,作為上級組織應該充分考慮他們的回報,不能讓奉獻者永遠窮下去。他們在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同時,自己也應該通過正當的所得富裕起來。岔鞍村黨委副書記陳紀江介紹説,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已開始産權界定工作。通過對現有資産審計核實和資産評估,明確投資主體,以股份制的形式確定韓行通佔有資産的數量,不能讓奉獻者吃虧。

  春風盪漾來新燕,旭日東昇起大鵬。記者隨韓行通登石門溝,過南天門,下東溝坡,南岔溝沉浸在勃勃生機的盎然春色中。臉膛黑紅、聲高語重的韓行通滿懷激情地講述著山鄉的美好未來。他説,南岔溝要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繼續加大投入,加快發展都市農業、旅遊農業、觀光農業,讓鄉親們多掙錢,掙大錢。到2005年,要實現年勞均收入過萬元,2010年,實現年勞均收入2萬元,把南岔溝建設成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山村!

  擲地有聲的話語在山間迴響,韓行通雙眸充滿了無限深情。他身後的墻上,“認真學習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大幅標語在陽光下分外耀眼……


責編:王京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