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三個代表”在基層】“吃水不忘黨恩情”:雙鴨山市喜安村告別十年水荒
05月23日 09:11

  雙鴨山市喜安村的農民李樹學一大早就從炕上爬了起來,還沒到4點半,他就推上電閘,從村上唯一一口機電深井中抽水,然後通過管道把水送往各家各戶。

  與此同時,李樹學的妻子剛好在家裏把水龍頭打開,看著清澈而甘甜的自來水裝滿自家的水缸。她心裏還盤算著,今天要和村上其他種烤煙的農戶一道,雇車到深井拉水來澆灌自家的烤煙苗。

  這是記者近日前往喜安村的當天,李樹學一家人圍繞水的一天生活。李樹學告訴記者,作為村上“任命”的護井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住在井房看護,每天按時放水,基本上是一天早晚各放一次水。

  在村北側和機電井旁,一輛輛拉水車正排著隊等待裝水,村民王子貴談起這眼水井時一臉興奮:“我今天已經拉了好幾車水了,專門去澆我那5畝烤煙。現在村上有水了,我得好好侍候烤煙,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

  和王子貴一樣,喜安村的村民們都對村上這眼深水井讚不絕口。幹了32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劉茂貴説出了村民們歡喜的原因──全村近500口人在過去的10年裏吃水困難,常年缺水造成農業生産落後,喜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回憶起當年村上缺水吃的情景,劉茂貴深有感觸:“10年前,因為村邊上的國有煤礦過量開採,我們這地下形成了大漏斗。老百姓家裏的小井慢慢都打不出水了,最嚴重的時候連人吃水都成了問題,大夥不得不花錢到外地買水吃。由於缺水,農民種的苞米、大豆收成也降低了,一些農民不得不把自家的大牲畜賤賣掉,村裏當時只剩下兩頭牛、三匹馬。有一年冬天過春節,全村60%的人家靠化雪水煮餃子吃。”記者還從村民口中得知,當年因為沒有水,一些婦女不得不把自家的臟衣服攢成一大堆,再拿回有水的娘家去洗。全村有80多人因為沒水都搬到外面去生活了。

  “去年村上搞‘三個代表’,我們就提出,只要能把老百姓吃水的問題解決了,大夥就知足了。”村民周邊琴向記者講起修建深水井的事:“沒想到,大夥一提出缺水的事,縣裏和鎮裏領導非常重視,很快就組織人到村裏調查了。”

  村支書劉茂貴講述了當時修井的經過:去年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各級領導安排人專門解決村民吃水難題。水利部門在村邊打一眼120米深的機電井,縣自來水公司給我們安裝了過濾水的壓力罐,還在村內鋪了4000多米的管道,把自來水引到了老百姓的家裏。

  “去年9月12日中午,我親手推電閘放水,當時心裏那高興勁就別提了。”李樹學談起自己第一天當護井員的經歷時還是十分激動:“全村老少終於能喝上乾淨的自來水了,不再愁沒水種地和養牲畜了。”

  記者來到村民王猛家,正好碰上他的妻子正在喂豬。王猛告訴記者,自從去年村裏通上了自來水,他家就開始大規模養豬了。現在養了18頭,已經賣了11頭了,今年光養豬就能收入近萬元。

  村民于秀珍更是憑藉村上的自來水成為村上的“致富能人”。她現在養起了市場上緊俏的“中華宮廷黃雞”。“現在一隻雞能掙30多元錢,今年我最少能掙2萬元。”她給記者算起了有水的好處帳:“村上通了自來水,我就可以大膽幹了,以後還要擴大養殖規模。”

  記者在喜安村採訪時發現,如今村裏通上了自來水,一天兩次放水24噸,一年下來就能為全村老百姓提供9000多噸水。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已經找到了致富的項目,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村上的老教師左思昌還專門寫了一幅對聯貼在了井房:“學‘三代’見實效,多年癥結今日消。嘗甘泉展笑顏,村民飲水要思源。”(萬泉 楊成軍)


責編:韓潔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