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三個代表”在基層】哈薩克牧民心中的“救命泉”
05月28日 09:06

  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有個叫“一棵樹”的地方,一棵胡楊樹矗立在荒漠戈壁中,樹下冒出一眼泉,泉水始終不枯不溢。多年來,往返奇臺縣和北塔山牧場的旅人總要在此歇腳,因為這樹就是戈壁裏的指路標,這泉就是他們穿越沙漠的救命泉。

  在靠近中蒙邊境的北塔山牧場,一位普通的共産黨員,被當地3000多名哈薩克牧民看作是自己的“救命泉”,他就是紮根邊疆為牧民行醫30餘年的上海人李夢桃。

  仲春季節,記者驅車從新疆奇臺縣出發,穿越近200公里幾乎荒無人煙的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來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北塔山牧場場部。山下早已綠樹成蔭,這裡的樹芽才剛剛發綠,大風颳起的沙粒吹打在臉上生疼。

  李夢桃16歲從繁華的大都城上海來到戈壁荒灘,一幹就是30多年。如今,走進北塔山的氈房、農舍,説起李夢桃,大家都説“喬(小)李子”是他們的“佳克斯多古都爾(好醫生)”。

  1970年,李夢桃初到牧場時當過兒科醫生,後來幹過接生工作。32年來,李夢桃接生的巴郎(兒童)有300多個。如今,當年的“喬李子”已經成了“全科”醫生,從闌尾炎到剖宮産手術,樣樣都會做;當年城市帥小夥白凈的面孔也被荒原強烈的紫外線曬得黝黑,肆虐的風沙在他臉上刻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

  提起李夢桃,牧場退休工會主席哈不拉哈提就像説自己的親兄弟:1974年冬天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牧民開麥的妻子難産,一天一夜都沒生下來,已經處於昏迷的狀態。就在開麥幾乎絕望時,氈房的門開了,剛剛學會騎馬的李夢桃得信後,背上藥品和醫療器械,連夜騎馬跑了20多公里趕到這裡。他立即對産婦進行檢查,為其做了外倒轉術,並在産婦身邊守候一整夜,直到她安全分娩。

  在孩子響亮的啼哭聲中,開麥激動地拉住李夢桃的手,一定讓他給孩子取個名字。這時,一輪紅日正從東方升起,陽光灑在哈薩克的氈房上分外燦爛,李夢桃便對開麥説:“就叫向陽吧!”從此,哈薩克牧民開麥的兒子有了一個漢人的名字,如今向陽已經成長為一名汽車司機。

  牧區出診,經常會遇到惡劣的天氣。一年冬天,鄰近的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有個牧民在北塔山牧場附近放牧時,不滿周歲的女兒得了肺炎合併心衰,病情非常危急。聽到這一消息,李夢桃二話沒説,當即和另外一名大夫分別騎上一匹馬和一匹駱駝上了山。路上遭遇大風雪,駱駝停步,馬兒長嘶,兩個人依著馬和駱駝,在風雪中捱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李夢桃和同伴在齊腰深的雪中用手扒雪開路。到達牧民家後,他們顧不上喝口奶茶,就投入了緊張的救治工作,一救就是7天,直到嬰兒脫離危險。

  在北塔山牧場,李夢桃沒有親人;但他在這裡又處處有親人,當地哈薩克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為自己的“佳克斯烏路(好兒子)”。

  李夢桃把科學、文明、健康帶給各族群眾的同時,也把黨的關懷和溫暖灑向了這片荒蕪的土地,他被看作是黨派來的人,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北塔山條件艱苦,不僅天天和風沙打交道,而且常年吃不到蔬菜,這裡一個拳頭大的卷心菜要賣5元錢,很多人吃不了這個苦,來到這裡後陸陸續續都走了。

  1987年李夢桃擔任牧場醫院的院長後,始終把建設醫院和培養能留得住、用得上的哈薩克族自己的醫生放在首位。他説,來的人留不住,但3000多名哈薩克牧民需要有醫務工作者保障他們的健康,這關係到他們的長遠利益。一名真正的共産黨員要為群眾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時的牧場醫院房屋破破爛爛,晚上房子漏雨,他就把長桌立起來,在桌腿和床頭之間搭上塑料布。經過李夢桃帶領大家10餘年的建設,現在的牧場醫院已經大為改觀,不僅房屋全部改造成磚房,而且擁有了X光機、B超等儀器,並且建起了簡單的手術室、化驗室。牧場醫院現有34名工作人員,其中哈薩克族醫務人員佔到80%,年接診量已經超過萬人次。土生土長的牧民子弟曲凱是李夢桃手把手帶起來的哈薩克族醫生,已經能獨立完成闌尾炎等手術,現在是北塔山牧場醫院的副院長。

  工會主席哈不拉哈提説,任何人有病都願意找“喬李子”醫生。雖然現在“喬李子”是北塔山牧場醫院的院長,但他心裏始終裝著牧場的群眾,幾乎所有牧民家中的情況他都熟悉,腦子裏有一本明白賬。每到牧區最需要醫生的時候,總是能看到他或他派來醫生的身影。李夢桃是忠實實踐江澤民總書記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優秀共産黨員,是哈薩克牧民最信服和尊敬的人。(張澤遠 彭川平 趙春暉)


責編:韓潔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