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三個代表”在基層】農民從“窗口”看到了什麼?
05月31日 09:14

  浙江金華市的135個鄉鎮,每個鄉鎮都設有“365服務窗口”,農民高興地説,我們從“窗口”看到了“三個代表”。

  “365服務窗口”是金華市在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中孕育出的新生兒。它以農民群眾為直接服務對象,把鄉鎮中與農民密切相關的服務職能,合併在一個窗口集中辦理,一年365天,全天候服務。記者在金華市採訪,切實感受到“窗口”給農民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5月15日,記者到婺城區白龍橋鎮的“365服務窗口”,看到來這裡辦事的農民還真不少。聽説來的是記者,幾位正在辦事的農民湊上前來,你一句我一句的説起了‘365’:

  “我們農民以前到鎮裏辦個什麼證,不跑個三五趟別想辦下來,誤工誤時又增加開銷,所以總要找個熟人壯壯膽”葉店村村民徐秋艷説:“現在方便了嘍,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來到‘窗口’,可以隨到隨辦。”

  “確實是方便”,村民盧奇接過了話茬:“我愛人是小學老師,平時上課忙,不能缺課。去年為辦結婚證,我打電話給‘窗口’,問雙休日能不能辦?‘窗口’肯定地説,毫無問題。我們就是在雙休日辦好的結婚證。”

  “哎,豈止是方便,現在辦事還不花冤枉錢呢”,雙牌村村民包忠凡在一旁插上話:“我們村有個電鍍廠,有部分村民的稻田被廠裏的廢水污染。大家多次到電鍍廠交涉,他們都不理不睬。有人説,現在辦事,哪有不請客送禮的?大家湊些錢,到鎮里拉拉關係吧!後來聽説有個‘365’,我們試著反映,想不到第二天鎮裏的郭副書記,企辦的尹主任,還有環保員一起來到村裏,結果電鍍廠花10萬元裝上了污水處理設備,還賠償我們村民損失6000多塊,解決這件事,我們沒花過一分錢。”

  據了解,“365服務窗口”最早源於磐安縣胡宅鄉。該鄉原黨委書記,現任磐安縣玉山區工委主任張方榮向記者介紹了設立“窗口”的初衷。胡宅鄉和許多鄉鎮一樣,機構設置都有上下對應的口子和一職一崗的職能分工。比如,婚姻登記得找秘書、戶口遷移和申領身份證得找戶政員,辦計劃生育證明得找計生專幹,勞務輸出介紹信歸人武部出具,來信來訪得找鄉紀委等等。由於鄉鎮幹部流動性大,這種分散服務的管理體制,使農民感到人難找事難辦。農民有意見,説:“你們不是學‘三個代表’嗎?千代表萬代表,為我們謀利益才是真代表。”確實,作為鄉鎮政府如果群眾找上門來連辦一個最普通的證都感到不方便,談何為人民服務,談何實踐“三個代表”。為此,我們以“學教”為契機,就從鄉幹部抓起,從方便群眾辦證做起。去年年初,我們將與群眾關係密切的婚姻登記、戶口遷移、計劃生育、勞務輸出、農技服務等職能合併起來,成立一個窗口,固定地點、簡化程序,授予職權。辦事窗口的工作人員通過培訓,實行一專多能,一崗多職,規定一年365天,天天開門辦公,很受農民歡迎。這事也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很快金華全市135個鄉鎮相繼都辦起“365服務窗口”。

  “一個窗口多枚印,天天服務老百姓”的辦事方式,讓更多的鄉鎮幹部從辦公室走向了基層,工作作風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記者在蘭溪永昌鎮採訪了解到,這個鎮在“365服務窗口”基礎上,又深化推出了“365農民幫辦制度”,將富餘的鄉鎮幹部安排到37個行政村,充當“農民幫辦員”。他們每月至少有15天在村裏辦公,幫助農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幫辦員對問題不答覆或辦事不力,農民可隨時向鎮“農民幫辦值班中心”舉報。永昌鎮胡思村養殖專業戶徐瑞鑫對記者説:“去年下半年我想擴大蝦蟹養殖規模,要涉及到20多戶村民的承包田,讓我很感為難。我找到駐村‘幫辦’姚克棋,他代我和農戶協商溝通,不用我費力,就辦好了這件事。”在金華各鄉鎮,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農民形象地説,這些“幫辦”就像我們的“秘書”一樣。(謝雲挺 郭奔勝)


責編:韓潔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