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三個代表”在基層】危難時刻寫忠誠——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隊開展社會搶險救助紀實
05月30日 10:59

  火情危急,他們衝鋒在前;洪水肆虐,他們激流勇進;毒氣泄漏,他們臨危不懼;群眾落水,他們奮不顧身;開房門、摘蜂窩,他們不厭其煩……。

  在成都,“119”不僅僅是一個火警電話,更是人民群眾生死關頭、危急時刻首先想到的希望之星。成都消防官兵,用無私投身社會搶險救助的實際行動,用汗水、熱血和生命,架起了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的連心橋,把“119”三個簡單的數字書寫成激蕩民心的動人符號。

  2001年6月21日,成都市新二村一個間歇性精神病患者突然犯病,緊閉門窗,用斧頭砍殺其14歲的兒子,哭聲、喊聲、呼救聲,撕心裂肺。危急時分,現場的群眾中有人喊道:“快打119!”

  幾分鐘後,成都消防五中隊的救援車呼嘯而至。戰士們施展絕技,攀墻上樓,從窗臺破窗而入,冒著被砍傷的危險,奪下斧頭,迅速把已被砍得血肉模糊的少年送到醫院。由於搶救及時,一個年輕的生命保住了。

  同年9月,成都市的彭州、金堂、青白江三區縣遭遇特大洪災。消防支隊領受市政府重任,支隊長徐洪興、政委付興全帶領官兵兩天兩夜內輾轉三地,趟急流、上屋頂,救出被洪水圍困群眾350余人,疏散2000余人,搶救出價值3000余萬元的財産。洪水退後,在金堂縣,已數十小時未休息的消防官兵又主動留下來將縣城街道的泥污沖洗清掃,給群眾一個整潔衛生的環境。他們撤走那天,金堂群眾送了很遠很遠……

  經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1998年3月5日,成都消防支隊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消防總隊的支持下,向全社會作出莊嚴承諾:“有警必出、有災必救、有險必搶、熱情服務”,支隊在市區8個中隊分別組建了由4至5人組成的搶險救援班,全方位開展搶險救災和社會救助工作。

  每天,他們在蓉城的大街小巷奔走忙碌,火紅的搶險救助車、流動的綠軍裝,在人民眼裏,是風景線、是“定心丸”,在人民心裏,是“城市英雄”,是危難時刻的救星。

  四年來,成都市沒有發生一起群死群傷和惡性火災事故。當初部分領導、群眾對消防隊承擔社會搶險和救助是否會“耕了別人田、荒了自家地”的擔心和質疑煙消雲散。四年來,成都消防支隊共接警出動63000余次,平均每年15000多次,平均每天出動42次,最多的一天出動89次。所有出警中,社會搶險和救助佔86.89%。官兵先後從高樓、水中、深井、交通事故現場等死亡線上挽救回2008人的生命,為群眾取鑰匙、關水閥、關煤氣、摘馬蜂窩、送水52200多次。

  這組數字後面,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巨大工作量和艱辛。公安部消防局領導介紹,開展社會救援後,成都“119”的工作負荷增加了近10倍。它浸潤著消防官兵對人民的熱愛和對黨的忠誠,是成百上千名消防官兵為人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見證。

  2001年10月24日下午,消防五中隊戰士付兵剛出警回來正準備吃晚飯,突然接到金牛區營門口鄉一居民報警,説他家7樓樓沿上有一個大馬蜂窩,好幾個鄰居已被馬蜂蟄傷,整個大院居民提心吊膽,大白天都不敢開窗戶。接警後,付兵和戰友們丟下碗筷就趕了過去。看著水桶一樣大的蜂窩和亂飛的馬蜂,付兵穿上防護衣,拴上保險繩就搶著上了樓。在戰友幫助下,他從樓頂攀到住戶的防護欄上。摘取蜂窩過程中,防護欄突然斷裂,付兵因身上的保險繩松脫,從7樓摔到了地面。在他當天第10次出警的現場,付兵獻出了他18歲的生命!

  送他那天,成都萬人空巷。付兵在入伍不到一年時間裏,就參加滅火戰鬥302次,社會搶險救助1000余次。他的經歷,是成都消防搶險救助官兵的縮影。僅僅四年間,成都消防官兵先後就有1000多人次在出警中受傷,其中10多人致殘,1人犧牲。醫院的護士們無限崇敬和愛憐地稱官兵們為“最容易受傷的男人”。

  記者在成都街頭隨意採訪了20個群眾,除了兩個外地遊客,其餘生活在本地的人不但都知道“119”的事跡,溢美之詞流於言表,兩位老人還繪聲繪色地向記者講述起官兵們“刀口奪命”、“九天樓智救輕生女”、“廢墟徒手救人”等傳奇故事。有人還説:“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可就不習慣了”。

  退休教授陳宜寬説,什麼最能衡量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是人民群眾的現實感受;什麼最能詮釋始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成都“119”的實踐就是示範。

  三年探索,四年承諾,成都消防支隊創下了全國同行中多個之最:開展搶險救助最先,搶險救助數量最大……今年3月5日,全國首家由政府授牌的“社會救援指揮中心”又依託成都消防支隊成立。(任硌 薛冬 薛凱)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