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江西各地農村開展“三個代表”學教活動
06月09日 10:48

  根據黨中央在全國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部署,江西省自2000年底開始,在歷時一年半的時間裏,先後對64萬名學教對象進行了集中學習。廣大學教對象採取進村入戶、上門走訪、記民情日記、發“連心卡”等方式,真心誠意傾聽群眾呼聲,腳踏實地為民排憂解難,身體力行實踐“三個代表”。

  現在走在江西廣袤的農村,隨處可以聽到農民這樣反映:以前幹部只管要錢要谷,不管修路補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後,幹部心裏裝得最多的是農民,辦得最多的是實事。冷、硬、橫的“隔心墻”拆了,“三個代表”架起了一座“連心橋”,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的心連得更緊了。

  找準矛盾 轉變作風

  江西省各級幹部為了找準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紛紛下到各自聯絡的鄉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對農民問寒問暖、説心裏話、談致富經。全省32名省級黨員領導幹部和2706名市縣領導幹部人均到點8.3次,住戶10.3次,走訪農戶60戶以上;30多萬名鄉鎮和縣(市)部門幹部走訪農戶520多萬戶,與農民“三同”平均達7天以上。許多幹部通過與農民“三同”後深有感觸地説,以前我們工作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差距,最根本的是與人民群眾思想感情上的差距。

  崇仁縣禮陂鎮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開展後,實行站所集中公開辦事制度,節假日照常辦公。群眾説,過去幹部辦事是“只聽樓板響、不見人下來”,現在是“一張笑臉相迎,一杯茶水暖心”。

  萬年縣裴梅鎮黨委書記胡紅英從去年5月份就開始記民情日記,不到一年時間就已記了120多則。胡紅英的每一篇民情日記後面都有一塊“處理欄”,日記中提到的問題、群眾遇到的困難,怎麼落實,如何解決,寫得一清二楚,做到篇篇有回音,件件有著落。今年3月5日,胡紅英看到鎮農機員曹鐘明寫的一篇《無人問津話種葛》的文章後,在民情日記裏記下了灣頭村很多農戶想種葛卻苦於交不起每畝荒山比鄰鄉高出10倍年租金的情況。隨後,胡紅英為解決山價過高的問題,連續3天騎著單車往灣頭村跑,找群眾了解情況,開黨員幹部會,最終使荒山租金降低了一半,調動了群眾種葛的積極性。18戶村民當即又買了6000多株葛苗種上了荒山。在胡紅英的帶領下,全鎮幹部共記民情日記2000多篇,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100多個。

  轉變幹部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才能從根本上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這成為了江西各級領導幹部的共識。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中,新餘市開展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入腦、農民利益入心、致富技術入手、小額貸款進戶、農業技術進村、扶貧幫困進家為內容的“三入三進”活動,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九江市則推行“農民貸款、幹部擔保”制度,全市8553名幹部為11299戶農戶擔保貸款2527萬元,扶持發展經營項目12052個。群眾説,過去幹部下鄉“不是要錢就是要糧”,現在是“既來幫富又來幫忙”;過去是“坐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現在是“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幹”。

  解農民困 助農民富 暖農民心

  農民群眾想什麼,盼什麼,幹部就要做什麼。“三個代表”學教活動開始後,新餘市印發了近10萬份調查問卷,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就有15000多條,集中反映了農民增收減負,農村水、電、路、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這15000多條群眾意見就像一面面鏡子,照得新餘的幹部們臉發燒、頭冒汗,心裏更是羞愧難當。

  群眾的意見很快就成了新餘開展整改的強大動力。針對農民群眾的意見,新餘市36個鄉、鎮、場、辦結合本地實際,加快經濟發展,探索致富新路。目前,新餘市渝水區就已在發展特色經濟作物中初步建立了大蒜、玉米、西瓜等近10個生産基地。與此同時,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環境衛生臟、亂、差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新餘集中組織人力,清理污溝46.7萬米、路障5280處、垃圾8028噸,對200個村進行了水、廁、路全面改造,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想致富、愁銷路、怕增負、盼服務”,在摸清了農民所想所盼之後,各地幹部鉚足了勁領著群眾奔致富。九江市組織萬名幹部下鄉抓發展,幫助鄉村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落實發展措施,新辦村級經濟項目536個,新辦科技示範基地668個,帶動125017戶農民發展家庭經營,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吉水縣農村信用社開展星級信用農戶創評活動,著力推進小額信貸富民工程,全縣授信農戶57306戶,佔全縣農戶總數的68.8%,發放貸款1.37億元。當地群眾高興地説,這就像是我們自己的“農民銀行”為我們頒發了脫貧致富的“通行證”。吉安縣永和鎮則根據當地實情,大力實施沼氣扶貧工程,資助了250多戶農民新建沼氣池,為他們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種養專業戶方鳳仙嘗到甜頭後,今年春節在自家門口喜氣洋洋地貼上了“種植養殖都要靠科技,福氣財氣還要建沼氣”的對聯。

  “幹部受震動,群眾受感動,工作有推動”,“三個代表”學教活動開展後,江西各地幹部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既解了農民困、助了農民富,更暖了農民的心。由於學教活動對農村經濟工作的有力推動,2001年,江西省農業總産值達790億元,比上年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32元,打破了連續3年徘徊的局面,比上年增加96元。

  建立常抓不懈的機制,讓農民長期受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和實踐絕不是一陣風,必須常抓不懈。在如何鞏固和提高學習教育成果,如何形成“幹部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機制,江西廣大幹部群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宜春市在完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基礎上,設崗定責,以村黨支部為單位,設置村務監督、公共事務、經濟發展、思想政治工作四大類十五個崗,安排無職黨員上崗為農村工作服務,形成近4萬名不拿工資的“農村幹部隊伍”,走出了一條探索“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常抓不懈的新路。

  幾年前宜春學院在湖田鄉歧山村9個村小組徵地110畝,鄉黨委書記袁和庚親自蹲點,上門做群眾工作,一些村民小組長卻死活不肯簽字。在設崗定職後的今年1月,宜春市政府又在歧山村徵地100多畝,結果只用了十來天就辦好了。宜春市委書記危朝安感慨地説:“無職黨員既是群眾又是‘幹部’,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怎樣才能更好地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群眾信任他們,這比上面的幹部來蹲點更管用。”

  目前,宜春的做法正在逐步推廣,江西將通過對全省50萬農民黨員設崗定責、10萬農民黨員科技示範戶培養、5萬農民黨員加工營銷示範戶培訓等方式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使農民黨員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和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使農民的實惠得到長遠、根本的保證,江西還將把幹部作風建設經常化、制度化的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今後每年集中一段時間組織幹部大規模進村入戶,讓幹部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實踐中,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改進作風,加深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建立健全“民情日記”和“1+1”幫扶貧困戶制度,及時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健全領導幹部聯絡點制度,定期入戶住村,了解民情,解決問題,抓點帶面。

  與此同時,江西還將採取下派督查組進行明查、暗訪等方式,對各地的整改工作進行督查和回訪復查,建立定期向群眾通報整改工作情況的制度,接受群眾監督,使黨群、幹群關係在監督中進一步融洽。(胡錦武 鄔煥慶)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