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三個代表在基層

讓農民長期得實惠 ——山西農村學教活動側記
09月05日 18:11

  新華網太原7月12日電(記者 劉雲伶)“現在還告啥狀呀!農村幹部為農民,齊心協力向前進。”山西省應縣龍泉村的“告狀頭子”祁守財高興地對記者説。然而一年前,他還對接待上訪的領導説:“祁守財不死,龍泉告狀不止。”

  據統計,去年全省農村集體信訪案件佔總信訪案件的比例,較前兩年降低了4個百分點。記者發現,開展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以來,農村幹部的作風實在了、素質提高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加強了。

  交流思想面對面 變幹部為“民友”

  “和群眾商量”曾是許多農村幹部頭痛的事。有的幹部認為農民素質差,“什麼都和群眾商量,就什麼事也幹不成”;有的怕見群眾,因為矛盾太多。久而久之,儘管同處一村,幹部卻總是通過高音喇叭和群眾“説話”,上黨老區一位老黨員説:“有的幹部靠的是救濟、謀的是私利,想的是自己、幫的是親戚,教老百姓怎麼服你、聽你的話,不告你才怪!”

  如今,“和群眾嘮嗑”成了村幹部們樂此不疲的事。許多幹部一邊挨家挨戶面對面問長短,一邊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設立意見箱等方式,徵求群眾意見。據山西省委組織部統計,全省各級共發放意見表1089.5萬份,設置意見箱4.1萬個,徵求到群眾意見776.2萬條。不少村幹部説,拋掉“官本位”思想,回到群眾身邊,才能看到農民的難處和自己的問題。

  應縣龍泉村的群眾説,村裏近10年上訪不斷、連續4年沒有支部書記,幹部見了群眾躲躲閃閃、對待問題遮遮掩掩、收糧派工吞吞吐吐、各項工作馬馬虎虎。今年3月10日,新上任的支書劉建銀自掏腰包1500元、其他幹部籌資1500元,買回彩電、鐵鍬等大小獎品,開展“振興龍泉獻計獻策有獎徵集好建議”活動,發出了700份徵求意見表。同時進行的公園建設,全村老少都積極參與。老支書劉望泉激動地説:“過去幹部躲著閃著怕群眾,現在主動花錢買批評;過去群眾告狀才能集中起來,現在搞建設齊心協力。龍泉村真的變了!”

  在臨汾市久亂難治的堯都區枕頭鄉安溝村,1998年連續發生5起爆炸案,鄉幹部通常摸黑進村辦事。但記者來到這裡時,村民們卻歡喜地把我們團團圍住,爭先恐後地稱讚村幹部。原來,新支書梁順喜上任後,走家串戶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並&&捐款、與農民起早貪黑地拉渣修路。老上訪戶梁茂林説:“1999年開始,因為村裏欠我和村民的錢不還,我上縣裏、市裏告狀,光車費就花了2000多塊。順喜來了以後,不停地到我家,我把他轟走,他還來,有時候就住在我家。”在新路開通慶祝會上,梁茂林當眾把上訪的車票撕成了碎片。原來成天鬧事的青年變樣了,全村17名積極份子要求入黨。梁順喜説:“村民提了120多條意見,主要的有19項,建學校、吃水,我們要抓緊辦。”

  解決問題實打實 變“民求我”為“我求民”

  為切實幫農民解困致富,鄉、村幹部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四處探求、分析農民增收的門路。儘管山西已連續5年遭受旱災,去年全省未下種面積達10萬畝以上、災民逾430萬,農民人均純收入卻較上年增加50.4元,又有3個縣的90多萬農民生活基本達小康。廣大農民群眾説:“過去是我們求幹部幫助我們,結果咱想的,幹部不去做、做不來;如今是幹部追到家裏給我們做工作,咱農民想什麼幹部就給什麼,咱還沒想到的,人家已經做了。”

  山陰縣吳馬營鄉是農業受災較嚴重的鄉,學教活動中,鄉幹部集資貸款46萬元辦了肉雞養殖場。許多農民不願冒險,鄉里拿出2000只雛雞在吳馬營村2戶農民家重點指導放養,並組織鄉村幹部和農民分期培訓、現場學習。肉雞養殖在農民中推開後,鄉幹部又為農民提供送雛雞上門、供應飼料上門等“六上門”服務。全鄉1/5的農戶搞起了肉雞養殖,養雞總數達到30多萬隻,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131元。

  為填補農民大量的農閒時間,消除農村普遍存在的封建迷信、賭博等現象,防止“法輪功”等邪教組織乘虛而入,不少地方開展了文化長廊、文化大院等活動,有的農村還創辦了農民夜校、群眾文藝宣傳隊,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婦女戒賭協會等。據統計,去年“七一”前後和春節期間,全省基層共舉辦各類演講會、演出3000多場次。

  優化基層組織結構 變“突飛猛進”為“長期實惠”

  2000年,山西省委組織部在11個地市擇11個鄉鎮逐村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從基本素質結構看,143個村中,支部班子有35歲以下成員的僅34%,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6%;近3年沒發展黨員的村18個,佔12.6%。一些後進農村黨支部只在僅有的幾名老黨員中打轉,形成“輪流坐莊”、“矮子裏面選將軍”的惡性循環。如河曲縣趙家溝鄉磨地塔村有9名黨員,除1名瞎子外都當過村支書,任職最長的2年半、最短的僅25天。

  為此,山西省通過發展黨員和培養後備幹部並舉等措施,整頓村黨支部班子2372個,調整村黨支部書記2108名;整頓村委班子1988個,選舉村委主任1463名;下派機關幹部1461名到村任職,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在日前山西省舉行的農村學教活動理論研討會上,各級幹部都認為學教活動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給“讓農民長期得實惠”打下了好基礎。

  河曲縣樓子營鎮高峁村後備幹部梁生財去年在鎮農業技術員趙喜裕的幫助下,掌握了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大膽在半山區建起全村第一個塑料大棚,年底頭茬收入8000元,一下子吸引了全村人。今春,在他的幫助下,全村新建25個大棚,目前均已下種。

  垣曲縣皋落鄉張家莊村是全縣有名的“告狀村”、“老大難村”。一些群眾説:“這些年,幹部成天就是你告我,我整你,哪有心思工作,走馬燈似地換的不停。村裏的黨員差不多都當過幹部,可沒有一個支書、主任能坐穩,更別説給群眾辦實事了。”許多村民致富無望,就坐在家裏“壘長城”(打麻將)。

  去年7月,鄉黨委和群眾把退伍軍人張關鎖推上了支部書記的崗位。張關鎖與班子成員籌資4萬元,挖深井2眼,解決了400余口人的吃水問題;籌資10萬元架起一座長15米、寬4米的“連心橋”;在河灘打壩造地150畝,調産發展經濟作物200畝;接著,16里長的砂石環村“富民”路修好了,村小學也改造好了。村民們高興地説:“張家莊村有盼頭、有指望了。”


責編:白秀穎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