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聚首南非 為地球再把脈

我國科學家發現並培養“吃”砷植物
08月23日 14:28

  央視國際消息(14:00整點新聞):去除砷、汞等重金屬污染是長期困擾科學家的一個難題, 我國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的考察,發現並培育出了一種能大量吸收砷的野生植物——蜈蚣草。目前,科研人員正在嘗試運用蜈蚣草清潔被砷毒污染的土地。

  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的研究人員在考察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砷污染比較嚴重的土地和水體裏,大部分植物已經死亡,惟獨蜈蚣草這種蕨類植物安然無恙。經過化驗,科學家發現蜈蚣草不但對砷具有很強的超吸附能力,對其他重金屬的吸附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陳同斌:“它富集的砷確實比普通植物可有二三十萬倍那麼高,它富集大量有毒的物質,是耐砷毒的植物。”

  據了解,在理想狀態下,如果用蜈蚣草提取土壤中的砷等重金屬污染物,再收割焚燒,有毒廢氣物的數量將大幅減少,焚燒後的灰還可以變成礦産資源進行冶煉。

  陳同斌博士:“植物體內的含砷量可以高達20%左右,相當於一種礦産資源了。”

  新聞背景 砷污染的危害

  砷是我國俗稱的砒霜的主要成份,砷污染對於人類身體健康有很大危害,人類如果長時間暴露再含砷環境中,會誘發肝癌、皮膚癌或膀胱癌等。另外土壤和水體的砷污染還會導致糧食減産,造成經濟損失。

  由此進入“聚首南非 為地球再把脈”專題


責編:揚國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