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稻會導致全球變暖 解決兩難問題有新招 |
08月23日 13:08 |
|
|
新華社洛杉磯8月22日電 水稻田釋放出的甲烷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稻米又是人類主要糧食産品。荷蘭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發現,種植高産水稻,即可減少稻田的甲烷排放量。
據最新一期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報道,作為世界一半人口主要食糧的稻米,其植株部分浸在水中時才長得最好。但水稻田中的氧氣很快就會耗盡,使土壤中名為産甲烷生物的微生物不斷增生,製造出大量甲烷。這樣的結果是種植水稻的土地越多,這一地區釋放的甲烷就越多。而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
20世紀90年代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雨季稻田的甲烷釋放量要高於旱季,但其中原因還不清楚。由於在雨季作物産量也會減少,因此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的研究人員設想,甲烷的生成量與作物的收成有關。為檢驗這一假設,研究人員進行了實驗:通過去除一些植株的花朵來控制稻米的收成。他們發現,去除的花朵越多(産量也減少了),甲烷生成量越多。這是因為,花少的植株儲存光合作用生成的碳的能力較低。在這種情況下,碳轉而被儲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細菌又將碳轉化成甲烷,相反花越多(産量也高)的植株可儲存的碳越多,從而使其不會流入土壤,成為産甲烷微生物的養料,從而使甲烷的釋放量也會減少。
稻米生産所釋放的甲烷目前約佔全球甲烷釋放量的13%。培育能儲存更多碳的稻子品種會有助於減少甲烷的生成量。因此專家提出,應努力培育産量更高、適合農民種植、而且甲烷釋放量較低的稻子。(記者張小軍)
|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