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聚首南非 為地球再把脈

與環境互動 “紅樹林”死而復生
08月23日 13:17

  新華社南寧8月23日電 在廣西防城港市近海,一度被判為“死刑”的上千畝紅樹林,如今非但“大難不死”,反而得到更好的保護。這片紅樹林起死回生的歷程,折射出當地政府和投資者強烈的環保意識。

  防城港市是我國西部第一大港口城市,位於市中心的漁洲坪灘塗生長著大約6000畝紅樹林,是國內面積最大的生長在城區海濱灘塗的紅樹林。防城港因此得名“紅樹林的城市”。然而,由於過去城市開發活動,現存紅樹林面積只有3500畝左右,而且還存在繼續被破壞的可能。

  1993年防城港建市後,將大片近海規劃為填海造地的工業用地。第二年,華達公司在規劃的倉儲區內取得1000畝海域的吹填、使用權。但是在進行環境評估時,市政府發現這1000畝吹填區下面生長著一大片紅樹林。

  這一難題擺到了當地政府面前。防城港是一個新興的城市,城市建設非常需要土地,特別是作為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其港口建設用地尤其緊張。因此,最初不少人主張將這片海填掉。擺在桌面的理由有二:一、這1000畝海域的使用權已轉讓給投資者,投資者已向政府和農民支付使用金等費用;二、這片海域的用途已列入城市規劃,具備了法律效力,更改起來很困難。

  由於國家多項法律、法規對破壞紅樹林的行為亮有“紅燈”,雖然規劃在先,也沒人敢拍板埋樹填海。華達公司一時騎虎難下了。這樣的尷尬局面一直持續到1999年,這時有關保護紅樹林的法律、法規更多了,加上當地發生的毀林現象也敲響了警鐘,人們對紅樹林的環保作用認識更強了。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取得了共識,無論如何,這片紅樹林不能埋掉。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不再將華達公司的1000畝海域圍填作工業區,改建紅樹林公園,政府另外調整一塊海域供華達公司吹填。市政府還要求有關部門儘量做好投資者的思想工作,如果投資者不接受調整方案,可考慮退還投資者已交納的定金或作補償。

  華達公司接受了改建紅樹林公園的方案。公司董事長龍駒説:“企業追求的是利潤,起初政府不讓填海,我們還有點想不通。後來,隨著對紅樹林研究的深入,我們漸漸愛上了這個環保事業。它不但有造福子孫後代的社會效益,而且通過産業化經營,也有較大的經濟效益。現在,如果能夠重新選擇,我們也不填海造地搞工業區。”

  防城港市城市規劃局局長梁太偉解釋説:“這一工業項目調整為環保項目不違反有關規劃法律、法規,當地政府有權對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調整。目前,他們正在進行修編工作。”

  防城港市政府副秘書長陶榮鉛表示:“從短期看,不能填海搞工業園區,政府和企業經濟損失都不小,但從長遠看,建立紅樹林公園提升了城市檔次和城市品牌,是防城港市寶貴的無形資産,符合防城港生態立市的發展目標。此項目還具有很大的潛在旅遊價值。”

  這個被稱為海洋生態實驗園區的環保項目,主要包括紅樹林保護與恢復、生態展示、公園、賓館、海洋牧場等5個子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具有紅樹林系統保護、海洋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度假、休閒運動和娛樂等功能。

  這個項目已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計委立項,目前規劃部門正在做選址工作。項目通過立項後,華達公司組織人員先後3次赴廣西合浦縣、深圳等國家紅樹林保護區考察。眼下,公司己製作出詳細的宣傳材料,準備在本月底赴香港等地尋找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紅樹林生態公園。

  防城港市和投資者的環保行動受到業內人士的讚賞。著名海洋專家蔣明星認為:“在一個城市中心海濱建立紅樹林公園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將會對其它地區紅樹林的保護和開發起到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防城港市環保局局長張建益認為:“企業投資興建紅樹林公園,為紅樹林保護與開發探索一條新路,能夠實現北部灣沿海紅樹林保護與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新華社記者劉偉)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