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綜述: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透視 |
09月01日 11:12 |
|
|
新華社約翰內斯堡8月31日電 本屆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正在成為展示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的舞臺。據聯合國方面介紹,大會已經收到來自各方的218個“夥伴關係”項目倡議。“夥伴關係”作為大會的一個鮮明特色,受到廣泛關注,也招致一些爭議。
發達國家是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最為積極的倡導者,其中美國調門尤其高。美國代表團專門為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美國倡議的5項“夥伴計劃”,其中包括在今後3年內投資9.7億美元,為全球貧困地區解決水問題。其它一些“夥伴計劃”則涉及潔凈能源、在非洲地區扶貧、保護中非剛果盆地自然資源,以及防治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病。美國官員稱,“夥伴關係”項目是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出的關鍵一步。
截至8月31日,歐盟、日本、澳大利亞以及一些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等,先後在會議不同場合詳細介紹了40多個“夥伴關係”項目的具體內容,這些項目大多涉及發展中國家,重點圍繞扶貧、以及本屆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確立的水、能源、健康、農業和生物多樣性等主題。
在國際政治和經濟合作中,“夥伴關係”近年來很是流行。但本屆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談論的“夥伴關係”有著特定的內涵,被聯合國方面認為是一個機制上的“創新”。“夥伴關係”的設想最早在本屆會議的第二次籌備會上提出,與《約翰內斯堡政治宣言》和《執行計劃》一起,被視為本屆會議的三大成果。大會秘書長尼廷 德塞指出,“夥伴關係”是落實本次大會文件精神的重要體現。他説,大型國際會議通常最後只形成一個文件,它涉及到各國政府將作出什麼樣的承諾,往往需要磋商形成。而本屆會議的“夥伴關係”項目倡議,將能確保會議結束後能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真正有所行動。
所謂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主要表現為政府之間,以及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等社會各界之間的合作,其真正的用意,是想利用私營部門的資金、技術等資源,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進程,有關方面對“夥伴計劃”的不同看法也正是集中在這一點。
發展中國家對“夥伴計劃”基本是認同的,但態度大多謹慎,甚至不乏懷疑。而“地球之友”等一些環保組織則在大會上毫不客氣地對此公開進行批評,稱發達國家不過是在“作秀”,認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熱衷於“夥伴關係”,真正用意是為了逃避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一些分析人士則指出,西方國家競相推出“夥伴關係”,還可能是為了爭奪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制定“遊戲規則”的主動權,加強其在國際社會上的主導地位,以獲取最大利益。類似的“夥伴關係”會對國際關係産生什麼影響,也值得高度關注。
本屆會議上的另一個焦點話題是如何對參與“夥伴關係”的私營跨國公司進行有效監管和審計。按照聯合國的規定,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項目可由參與各方自願確定,無需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的正式批准。一些環保人士擔心,這有可能造成一些大公司打著聯合國的招牌,作為掩蓋其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危害環境行為的保護傘。
無疑,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夥伴關係”有其積極的一面,一些環境與發展問題單靠政府確實無法解決。但正如德塞所指出的,“夥伴關係”只能是政府承諾之外的一種補充,“而不是一種替代”。
|
責編:慕泉 來源:新華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