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高考錄取 公開透明

固步自封與搖曳多姿——談2002年高考作文題
08月06日 16:46

  隨著北京加入單獨命題的行列,今年高考語文出現了三份不同的試卷三道不同的作文題。這雖然遠未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但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較、評價、反思、總結的平臺。

  縱觀三道作文題,不難發現,全國題與北京題仍然在原地踏步,了無新意,而近幾年教育改革風頭正勁的上海,繼去年推出“對文化遺産的了解、認識和思考”這樣廣受讚譽的話題作文後,今年又推出了“面向大海”這一看似平常卻外延寬廣、內涵深刻的命題作文,體現了上海近幾年作文命題的搖曳多姿。

  先説全國卷和北京卷的“固步自封”。

  1、題目和材料的蹩腳。“心靈的選擇”——全國題的中心詞就叫人莫名其妙,“選擇”不就是從“心”開始嗎?既然如此,那麼前邊加“心靈”的限制語的“用心”又何在?我們平時説“生與死的選擇”、“利與義的選擇”、“真與假的選擇”……選擇總在“兩難”或“多難”中展開。至於這則材料的真實性,提出異議的人已經很多,本文略去不表。北京題的“規則”倒不令人費解,問題是材料中的話語——“幾個同學看了一場世界盃足球賽,興致勃勃地聊起規則問題……對!沒規則不成。沒有校規,沒有交通規則,成嗎?……”如同1998年的材料的語言表述一樣,比學生腔還學生腔,面目可憎。

  2、話題的陳舊。高考作文命題應該達到這樣一種境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是,今年的“心靈的選擇”固然沒有人寫過,但“選擇”之類的題目大概你寫過,我寫過,他也寫過。“老師,我就是按照我那次的作文思路寫下來的”,“老師,我就是按照你那次作文講評的思路寫的”,“老師,您真神了”……當學生考完後興奮地這樣跟我説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今年的作文題將不會有一個合適的區分度。再説“規則”,表面看較有自由度和開放性,但拆細了,不外乎三個點連接成的一個圓圈——或“正”: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或“反”:打破常規,勇於創新;或“正反”結合:如規則與人情等。

  3、形式的老舊。應該承認,話題作文是一種重大的改革和創新,打破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以給材料作文為主的命題思路,打破了中學作文教學“八股”式的、四平八穩的模式,推動了中學作文教學改革。但是,再新的衣服穿幾年也會褪色,命題者如果不把題型加以變化或不能創新,新的“八股”就會應景而生。

  “話題作文”不是“體裁不限”麼?那好,有類似的故事你就寫記敘,沒有你就發議論。擅長敘事的(女生居多)你就寫故事,哪怕胡編亂造;擅長議論的(男生居多)你就發議論,哪怕你的見解一點都不新穎獨特。一個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只要練好一種文體就足用了。

  “話題作文”不是具有“開放性、自由度”且“與時代的某些熱點問題”“暗合”麼?那好,我準備幾個這樣的話題,到考試時你總有一個用得著。君不見,今年某市的一套模擬題的話題作文正好是“選擇”!北京某著名特級教師説:“考前復習,我用兩課時評講‘規則’這一話題,學生直接用到了我為他們準備的名言。”某校高三前的訓練題是:“二戰期間,有兩個人同時被關進德國的納粹集中營,他們只能通過一方小小的透氣口接觸世界。於是他們兩人輪流向外望,一個看到的是高墻、鐵絲網,而另一個看到的是藍天、白雲、小鳥……前者選擇了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最後沒能支撐到二戰勝利就死在獄中;而後者選擇的是積極的態度,最後不但遇救,而且當上了將軍。請以‘選擇’為話題……”諸如此類,千萬不要以為是巧合或保密不嚴。

  再説上海卷的搖曳多姿。

  看看近幾年上海作文命題軌跡:大小兩題作文——想象性的話題作文——關於文化遺産的話題作文——命題作文。雖然形式上看,並沒有超出全國作文題的命題形式,但始終是變化著的,而且角度是新穎的。“面向大海”,這樣的作文題大氣而精幹,既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猜題押題,又具有很高的開放性、可寫性。

  面向大海,你看到的是博大,我看到的是深沉;面向大海,你看到的是波瀾不驚,我看到的是狂濤駭浪;面向大海,你看到的是春暖花開,我看到的是陰霾裹罩;面向大海,你看到的是祖國改革開放的駘蕩春風,我看到的是曾經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可以敘事,大海的故事——真美;可以議論,大海的底蘊——真深;可以抒情,大海的夢想——真奇……

  北京是首次單獨命題,作文題不盡如人意還情有可原,但全國卷的作文題也不如上海題,就讓人難以理解。這恐怕首先是個觀念問題。(中國教育資訊報)


責編:曹勁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