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二00二中國年中經濟盤點

下半年經濟走勢:財政不會有突發風險問題
07月19日 09:50

  看到今年已公佈的主要經濟指標數據,總的感覺是有向好有向劣,但總體尚屬穩定。1至6月工業生産同比增長11.7%左右,國內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6%左右,外貿方面進出口增長12.3%左右,外商直接投資增長也較好,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8.7%左右。1至5月金融運行也基本平穩,廣義貨幣(M2)、狹義貨幣(M1)和流通中現金(M0)分別增長14.0%、14.6%和9.6%。諸指標中主要的問題是物價進一步下降,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和商品零售價格分別為—0.8%左右和—1.8%左右。另外,固定資産投資5月當月的增速有所回落,但1至5月總計仍同比增長25.8%左右。考慮到世界經濟總體的走勢是明顯向好的,美國經濟有強勁反彈,歐洲經濟復蘇,日本宣佈經濟已觸底,表明將進入復蘇階段,這些對國內經濟産生的影響主要是正面的。所以總的説,對目前的經濟走勢可以謹慎樂觀。

  至於財政稅收方面,一季度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3.4%,曾引起國務院和有關方面高度重視,經過採取增收節支措施,4、5兩個月的指標已明顯向好,收入增長速度的恢復跡象明顯,5月當月的同比增比率為19.5%,1至5月累計的增長率已上升為9.3%。

  總之,在對各主要指標通盤考察之後,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年初安排的宏觀政策框架,現無必要匆忙作大的調整。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不宜大幅度增加擴張力度,可以按原安排繼續執行,作有針對性的適當微調,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再考慮下一步是否作出較大力度的“相機抉擇”。另一方面從中長期趨勢看,積極財政政策的“淡出”是必然的,但必須是本輪“反週期”調控目標基本實現,即國民經濟出現穩定的“拐點”之後。既是所謂“淡出”,就必須是逐步的,平滑的,謹慎的,“不知不覺”的,其時機真正來臨時,操作時不必大張旗鼓。

  從短期看,我認為可做的工作應是把鼓勵民間投資與促進消費的政策具體落實下去,如農村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居民消費信貸,等等。從中長期看,我想強調,應當努力把當前宏觀政策的反週期調控與化解中國長期發展的深層矛盾制約緊密結合,爭取迎來新一輪較長時期的快速增長。現在的關鍵是要努力消除、化解影響我國經濟實現長期高速增長的深層制約因素,主要是體制、機制、結構層面的不合理狀況。所以應該珍惜當前的一個大好機會,就是通過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而帶來的經濟擴張,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和可以相對從容操作的平臺,緊緊抓住我們可選擇的主觀因素:以制度創新帶動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進一步解放生産力,激發活力、調動潛力、利用後發性效益,讓千千萬萬市場主體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讓他們的交易費用和創業成本大大降低,從而保證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此,就必須堅決地、實質性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就必須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深化改革的兩相呼應,來積極推進公共財政框架的建設,從而以理財的規範化、透明化、民主化拉動政府體系和決策體制的規範化、透明化、民主化;就必須努力塑造和構建統一市場內各類生産要素合理流動的機制,特別是促進數以億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以及積極促進民間(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生長以政府政策傾斜來支持的小額貸款、信用擔保、貼息等,都是可積極探索的方式和政策工具;還必須強化今後的機制轉換和結構調整中各方面的綜合配套,減少“內耗”和顧此失彼的“無用功”,形成優化配置的合力。

  從我國財政的可持續性看,當前沒有突發風險問題。今後防範風險中,應把握“標本兼治,治本為上”的思路。最主要的操作要領,在於控制GDP與廣義公共部門債務(廣義赤字)的相對關係及變動趨勢,使後者的份額逐漸縮小。在這方面只看名義指標(即狹義指標)是不夠的。

  財政支出方面,在結構上應考慮優化重點,如在教育投入方面,應把保證基礎教育(義務教育)作為第一位,必須儘快彌補政府在“雪中送炭”方面的職能缺位,而不要把興奮點都集中在使高等教育中的少數“標桿”“錦上添花”上。基礎教育的落實,對於給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機會,並在實現“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過程中保持社會安定,保證穩定與發展的協調統一,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經濟信息網)


責編:于冰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