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黃河首次調水調沙試驗

小浪底泄流為何“先渾後清”
07月15日 17:14

  今年7月4日9時,黃河調水調沙試驗在小浪底水庫拉開序幕,細心的人們發現:小浪底水庫在運用時,最先打開排沙洞閘門,濁色水流噴涌而出;9時10分,明流洞開始出水,清水穿透濁流,開始下泄。

  按常理,用水排沙,當先用“清水”,小浪底水庫在運用時為何“先渾後清”?記者今天走訪了治黃專家。

  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石春先解釋説,是“先渾後清”還是“先清後渾”,實驗的設計者曾有過比較大的爭議。在最初的組合方案中,計劃是先啟用明流洞,後開排沙洞,即“先清後渾”,讓清水率先出洞,然後是排沙洞排出高含沙水流,其好處在於下游河床在試驗伊始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沖刷泥沙效果。

  但是,這個方案受到專家的質疑。反對者認為,先泄清水固然保險,但是在試驗接近尾聲的最後幾天,以渾水結束試驗的話,隨著流速的減緩,水庫或下游上段的泥沙可能會淤積在河口地區。而且由於近幾年黃河河南河段已有較深的沖刷,過流能力有較大提高,“先渾後清”,渾水挾帶的泥沙會鋪墊河南段河床,使水流速度加快,從而解決“淤河口”的問題。

  石春先告訴記者,針對這兩種方案,治黃專家們反復研究,通過實驗室進行試驗,最終決定小浪底運用方式為“先渾後清”,這樣,沉積在水庫壩前的泥沙率先被沖刷而起,無論是走是淤,通過調整流量,均會被之後而來的清流沖走,帶入大海。(劉健 單純剛)


責編:曲歌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