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黃河首次調水調沙試驗

考古證實:古代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曾在漢江中游交匯
07月11日 10:27

  大量的考古發現證實,至少在距今6000年至7000年前,流經我國中部的漢江中游地區就成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文化的交匯區。

  在這裡進行考古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李桃元研究員説,新石器時代以後這裡因水路交通的發展而成為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各種不同的地方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特別是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後,這一地區作為中國南北政權的政治分界線,南北文化的交鋒在此顯得更加活躍。

  在漢江上修建的丹江口水庫被確定為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這一帶遠在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在庫區周圍進行的文物調查發現中國北方有代表性的仰韶文化與南方的屈家嶺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相疊加的地質層面。

  以在漢江沿岸鄖縣發現的青龍泉和大寺兩處文化遺址為例,這兩個地點出土的文物有共同特點:底層最早期的是距今6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屬於中原地區的文化特徵;中間一層是屈家嶺文化,距今4800年至5500年間,屬於長江中游地區的原始文化特徵;而上層則是45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也是長江中游地區最後一支原始文化。

  李桃元分析説,很明顯,黃河流域的先民最開始進入這個地區,往後則有一種新興的長江中游文化非常發達。這表明,早在5000年前,長江流域文化發展就有過一次超越黃河流域的歷史。

  在代表長江流域文化的屈家嶺文化時期,城址的建築水平都比較高,如湖北天門市石家河古城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同期還沒有發現能超過它的規模的城市遺跡。李桃元説:“正是由於這個文化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屈家嶺文化滲入了這一地區。”

  隨後在這一地區,中國歷史開始進入階級社會,延續到唐代,丹江和漢江是華東、華南與當時的政治中心——位於華中的洛陽和西安聯絡的必經要道。這裡已發現的重要文物遺址就有300多處。(戴勁松 房寧)


責編:曹勁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