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香港回歸五週年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我相信香港始終會做到最好”
06月28日 15:40

  52歲的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1972年來香港時,並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決定在香港紮下根來,更沒有想到會選擇放棄英國國籍做一個中國人,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的護照。

  “這很自然,我在這裡愉快地生活了30年,有自己滿意的事業。我為香港政府工作,為香港人民服務,香港就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國家。”他説:“我相信我不會是最後一個選擇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

  在香港的外籍公務員中,盧維思是第一個加入中國籍的。他説:“香港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只要有才能,重責任,就一定能獲得機會。”

  盧維思在香港做過英文教師、記者,參加過廉政公署的工作,後在1980年開始加入政府工作。“在香港,我發現了自己對社會民生問題的興趣,加入政府是想在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上為公眾服務,”他告訴記者。

  在這個大舞臺上,盧維思的才幹和責任心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他在投資推廣署于2000年7月1日成立時出任首任署長,負責為香港“招商引資”。短短兩年來,投資推廣署成功地以“盧維思速度”——平均每個星期就有一家公司到香港來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吸引了包括迪斯尼公司在內的大批海外公司的投資,印證了香港作為亞洲區最佳營商中心的地位。

  盧維思認為,香港深具優勢,“尤其是香港有廣大的內地作為腹地和依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的地位加強了,這一優勢無與倫比。”

  在工作中,盧維思被外國公司問得最多的是:“一國兩制”能否在香港得到貫徹?香港的法律制度能否保持獨立?“我告訴他們,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的交接儀式上,香港的法官們在中央領導人面前宣誓時,先用普通話,接著用英語,這個小插曲就最恰當不過地體現了香港‘一國兩制’的精神,”盧維思説。

  他還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香港的地位會否被上海所取代?“這個問題把情況過於簡單化了,”他説,“這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在美國,人們不會説因為有紐約就不需要芝加哥,歐洲人也不會説有了倫敦,法蘭克福就不需要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有這麼多人口,今後需要的經濟和商業中心應該有5、6個。”

  “而且,我相信香港始終會做到最好。”盧維思説:“只是香港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力量。”

  盧維思臉上總帶著和藹的笑容。出現在公眾場合時,他習慣在外套上別一枚圓形的徽章,上面是香港“動感之都”的龍形標誌和“YES WE CAN”(是的,我們可以)。他説:“我要傳遞我對香港的信心,同時這也是我自己做人的態度。”

  盧維思娶的是中國太太,他們有一子一女。他開心地説:“結婚生子後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向記者透露,和太太度蜜月時去了內地很多地方旅行,還説退休後,會去學中文,多了解一些中國的歷史。(皇甫平麗)


責編:慕泉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